周敦颐的《爱莲说》里,把牡丹比做花之富贵者也,充满了文人士大夫的不屑和鄙夷,只有刘禹锡,才不在乎其他人怎么看,就是喜欢赏牡丹、赞牡丹。

径尺千余朵,人间有此花。

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浑侍中宅牡丹》

在浑侍中家见过牡丹,觉得天下牡丹都不用看了。

刘禹锡赏牡丹古诗为什么不押韵(每日一诗刘禹锡)(1)

最有名,还是那首《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他就要与旁人不一样,他就要特立独行。所以,文人们不喜欢的俗艳的牡丹,他赞为“真国色”,对“动京城”的一幕也充满了艳羡。甚至对出淤泥而不染的芙蕖,都言其“净少情”,可见,刘禹锡的心性,如此多情,哪怕留情者不被人看好,他也不遗余力欣赏,怜爱。

刘禹锡赏牡丹古诗为什么不押韵(每日一诗刘禹锡)(2)

刘禹锡就从来没有把别人看在眼里,管你是平民还是权贵,他都能拿来讽刺。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于刘梦得看来,千树桃花不过权贵们在朝廷中安插的心腹,根本不值一提,当然,他因为这首《游玄都观》的诗再次被贬,可是,刘禹锡又何尝放在眼中?

他一生宦海浮沉,多遭贬谪,却从未低头,“二十三年弃置身”,他仍旧吟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被贬和州,仍不以为意,留下千古名句“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只是,读刘禹锡其他的赏花诗,会有一丝丝感叹出来:

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

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

刘禹锡赏牡丹古诗为什么不押韵(每日一诗刘禹锡)(3)

这就是去除了所有文人、诗人的头衔之后的真实的刘禹锡,年老,仍旧好酒,仍旧喜欢牡丹,却不再盛赞了,因为年年有花来,未必去年人了,曾经的赏花人已老,他不那么自信了,他不知道花会不会嫌弃自己。也唯有生命面前,刘禹锡才会不自信吧,除此,他从未退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