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刘秀本是汉景帝后人,却由于“推恩令”的缘故使得自己成为一介布衣。年少的刘秀既会种田,又能读书,随后在哥哥刘縯的带领下,以恢复汉室为目标,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反对王莽的起义浪潮。那么,年少的刘秀有着怎样不平凡的经历?他们加入绿林军后,与王莽大军的作战顺利吗?

期待已久的汉光武帝刘秀终于出场了!人家出场很低调,之前没有任何铺垫,之后也没有什么渲染。人家只是一个农民,一个书生,一个骑着牛上战场的士兵,一个被追着满世界跑的通缉犯。当然,人家更是在低调中带领两万人团灭王莽四十万大军,最终把分裂全国的各大军阀一一击破,人家更是建立了一个被后世称为“儒学最盛,风化最美”的东汉王朝。

牛逼吧!不得不承认,起码对我来说,这是最优秀的皇帝。可是,他的爷爷的爷爷的出生,却是源自一场意外。

秦始皇说华夏(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1)

时光倒回到西汉初期休养生息的文景之治,来到汉景帝的时代。有一天,汉景帝喝多了酒,就跑去找一个叫程姬的妃子睡觉。可要命的是,程姬的大姨妈好巧不巧的跟汉景帝同时到来。为了不扫皇帝的雅兴,程姬急中生智,把自己的一个侍女装扮成自己,陪着皇帝睡了一晚。看样子汉景帝是喝的有点多,上床就不认识女人,睡醒了才发现自己睡错了人。可是汉景帝的播种能力的确很强大,一场一夜情过后,这个侍女竟然怀孕了,并且生了汉景帝的第五个皇子,取名叫刘发。汉景帝也没必要去赖这个帐,就把这个侍女纳为了妃,并将刘发封为长沙王。

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中,就没这个长沙王刘发啥事了。刘发的十弟刘彻在老妈王皇后和姑妈馆陶公主的共同努力下,拿到了皇帝的继承权,成为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发和他的后人们都很老实,起码没有像淮南王刘安一样弄个谋反未遂而自杀。不过,老实人的结局也未必是完美的,因为汉武帝身边有个大臣叫主父偃,他给汉武帝献上“推恩令”,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祸乱西汉已久的诸侯问题。

在“推恩令”的强大作用下,与广大诸侯王一样,刘发的后人们就一代不如一代。刘发还是王爵,他的儿子刘买就成了侯爵,被封为舂陵节侯。刘买的儿子刘外直接降成了郁林太守,刘外的儿子刘回则降成了巨鹿都尉,刘回的儿子刘钦,只落得一个南顿县令。刘钦就是刘縯和刘秀的父亲。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刘秀虽为汉室宗亲,但是按照当时的继承关系,刘秀跟皇帝两个字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

刘钦当个县令就县令吧,怎么说也是刘氏国家公务员,起码也要分块土地啊,总比流落街头的平民百姓要好,比如说一百多年后卖草鞋的那个。公元前6年腊月,刘钦收到了自己的新年礼物,夫人樊氏又给他生了第三个儿子。至于当时的情景,例如生刘秀的屋子甚至整个行宫(刘钦家地方太小,生孩子就跑去借用了汉武帝曾经用过的行宫)都被照得通明之类史官拍马屁的记载就不用管了,每个皇帝,尤其是开国皇帝的出生,基本都是这么个剧情。另外一个记载,是说刘秀出生时,刘钦家里有一株小米长的非常有特色。刘钦就因此给这个儿子起了个名字,叫做刘秀,翻译过来似乎是姓刘的好小米。

然而,刘秀的童年却也不是这么幸福。在刘秀九岁那年,父亲刘钦就去世了,他和大哥刘縯只能到叔父刘良那里寄养。不过刘良对这两个侄子可是格外关照的,刘縯豪侠仗义,刘秀沉着冷静,刘良就把这兄弟二人看作是未来他们这一支刘氏家族的顶梁柱。另一个坏消息在四年后传来,皇帝不再姓刘,改姓王了。以前还能拿到一点刘氏家族补贴估计也没了,而且自己这点土地看样子很快也要被国有化。刘縯等人就有点坐不住了,开始考虑他们如何能为汉室江山做点什么。于是,刘縯就开始散播家财,招纳豪侠仗义之士,等时机成熟了好有所行动。

秦始皇说华夏(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2)

跟整天舞刀弄剑,咬牙切齿为刘氏江山鸣不平的大哥刘縯不同,小弟刘秀由于名字里面自带农民属性,从小就是一个村里的种田小能手。没事干就天天研究粮食如何能够增产,还在后来那个闹天灾的时代,靠卖粮食赚了不少钱。看着小弟如此沉得住气,大哥刘縯就笑话他像刘邦的二哥一样无能,刘秀也只是一笑了之。

不过,王莽虽然篡夺了老刘家的权,可是有一件事情还是帮了刘秀的忙。前面说了,王莽为了得到儒生和知识分子的支持,花了很大的人力财力去兴办太学,宣传礼乐教化。所以,在刘秀应该读书的年龄,王莽来了一次全国高校(太学)大规模扩招,将太学生录取人数增加到上万人。这样一来,本来打算当一辈子农民的刘秀就有了一个去首都长安学习进修的机会。而这一次奇特的求学经历,对刘秀起到了三个重要的影响:一种文化,两个理想,一群好友。

刘秀于公元14年去长安上太学,学习《尚书》的今文经学。啥意思呢,就是说你不但要懂得《尚书》,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宣传君权神授,还能看得懂谶语。刘秀的学习成绩非常好,这使得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文化的开国皇帝。同时,刘秀对今文经学的深入学习,也为他日后宣传谶语文化,以及创立东汉儒学风气奠定了基础。

刘秀走出农村,来到首都,让自己明白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当他路过新野时,在自己的二姐夫邓晨家中遇到了当地头号美女阴丽华。虽然阴丽华那时候才十三四岁,但是已经深深的迷住了刘秀。后来,刘秀在长安时,碰巧遇到了执金吾巡逻,那个阵势也让刘秀感到震惊,让他对执金吾这份工作无比的羡慕,有点像当初刘邦遇到秦始皇巡游,叹息道“大丈夫当如是耳”的感觉。所以,刘秀在长安便有了自己的两个人生理想: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当然,大家都知道后面的故事,刘秀靠着自己的努力,一不小心超额完成了任务。所以,人一定要有理想,万一实现了呢?再万一,超额完成了呢?

秦始皇说华夏(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3)

当然,随着王莽的大学扩招工作,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踏入了学校的大门,也就使得刘秀在长安认识了一些同窗好友,例如邓禹,朱佑等。据说,刘秀去上学的时候没带足盘缠,他就跟这几个同学一起创业,租个毛驴跑运输,赚点外快来读书。这几个小伙子,将在不远的未来一起合作,打造属于这批年轻人的新世界。

不过,大学扩招的结果跟今天一样,那就是只管学习,不包分配。大多数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是失业”的现实问题。刘秀也不例外,读了五年的书,大学一毕业,也没在京城王莽政府找到个一官半职,只能卷铺盖回老家。老妈樊氏和大哥刘縯等人,一看大学生回来了,心心念念的期盼家里的小弟能够从其他方面有点出息。没想到,刘秀把书本一扔,扛着锄头就去操持自己的老本行,继续做一名优秀的农民。这可把刘縯气坏了,我们供你读书,不是让你学种地的,何况你也不是农业大学毕业啊,难道忘记刘氏江山是怎么被篡夺的吗?

其实,刘秀并非没有想法,尤其是在首都生活了几年之后,他所看到的一切,跟早年自己在老家种田时知道的截然不同。这种经历使得刘秀的思想更加成熟,也进一步激发了他皇室血脉中高贵的一面:还我大汉。只不过,他觉得时机尚未成熟,先让其他人闹着吧,自己看看再说。

刘秀不想行动,可是一则谶语却逼着他不得不采取行动了。“刘秀当为天子”,这一句莫名其妙的谣言在长安流传开来。不过,在当时大多数人看来,这则谶语跟在南阳种地的这个叫刘秀的农民一点都沾不上边,大家都在怀疑刘向的儿子刘歆。这位中国古代的大数学家(这兄弟把圆周率推算到3.1547,只差0.013,这在两千年前已经是很牛逼了),天文学家正在王莽手下任职。最关键的是,他在王莽篡位前给自己改了名,叫刘秀。不过,汉光武帝的名讳是要避开的,所有后人还是管他叫刘歆。王莽调查了半天,看这小子编书做学问有一套,咋看都不像个当天子的料,就没再管这件事。

然而,王莽不在意,有人可就放在心上了。刘秀在长安学习的今文经学,其中就有对谶语的研究。当他来到新野的二姐夫邓晨家里时,邓晨问起此事,大伙都觉得是刘歆。刘秀反问一句:大家问啥觉得这个刘秀不会是我呢?结果,周围的人只把这当成了笑话。

留意谶语的可不仅刘秀一个,还有另一个宛城人李通。他得到的是另外一则谶语“刘氏复兴,李氏辅之”,再结合“刘秀当为天子”,李通就在新野找到了刘秀。两个人分析完谶语,再仔细分析了当今天下形势,觉得王莽的改革已经尽失民心,天下已经大乱,是到了刘氏皇族复兴汉室的时候了。于是刘秀和李通等人一拍即合:咱们反了吧!

可是,造反还没开始,就出大事了。李通的老爹在朝廷做官,为了不连累老爹,李通派人给老爹传信,让他赶紧撤。没想到这个过程中出了岔子,消息败露,李通全家被抓,满门抄斩,只有李通和弟弟李秩等人,由于在新野忙着跟刘秀商量对策而得以幸免。由于李通的谋反计划被王莽知晓,刘秀自然也就牵扯在其中了。再不采取行动,刘秀和刘氏一族就会重蹈李通的覆辙。至此,刘秀已经别无选择,立刻回家拉上大哥刘縯,准备扯旗造反。

刘縯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自己那个沉着冷静到可怕的小弟,终于走出了这一步。其实,不用刘秀来动员,刘縯那边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公元22年,刘縯率领刘氏家族在舂陵起兵造反,与此同时,刘秀和李通在宛城,邓晨在新野同时起兵相应。三支力量凑在一起,大约七八千人,号称柱天都部,由刘縯统一指挥,目标就是复兴刘氏江山,推翻王莽的新朝统治。

不过,看看刘縯的这支部队,说白了就是地方地主武装的兄弟连(家丁门客)加上亲友团(亲戚和亲戚的亲戚,例如姐夫邓晨)。别说打仗,估计连杀人放火的事情也没怎么干过,这可怎么上战场杀敌啊。正在此时,刘縯打听到赫赫有名的绿林军由于闹瘟疫而分裂,其中重要的一支新市军正在王匡和王凤的带领下在南阳一代活动。刘縯很快就派人找到了绿林军中的另一位刘氏宗族刘玄,并通过刘玄与王凤等人搭上了线。王凤他们一听说有人要投靠他们,很是高兴。当他们得知这是以刘氏宗族为首的地方豪强武装时,更让他们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因为跟这群人合作,绿林军便有了“匡扶汉室”的名头,而不再是一群打家劫舍的土匪。就这样,刘縯的舂陵军和王凤的新市军正式合并,一起为推翻王莽政权而战斗。

秦始皇说华夏(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4)

有着明确的动机,再加上强大的援军,刘縯的舂陵军士气高昂,初战告捷,拿下了几座小县城。不过,此时的舂陵军只有士气,不但没有经验,连作战装备都差的很多。大部分家丁和门客一开始都是拿着榔头和棒子就上了战场,而最为壮观的是我们的小将刘秀,手拿大砍刀,骑着一头水牛在队伍里慢慢悠悠的奔跑。大伙可以脑补一下这个画面。有人说是当时没有战马,刘秀不得不牵出陪着自己种地的大水牛来一起并肩作战;也有人说刘秀高风亮节,把战马让给了其他人,自己将就着骑牛上战场。因此后世对刘秀也就有了“牛背上的皇帝”这样的称呼。后来,在攻打新野的战斗中,刘秀斩杀新野尉,抢得其战马,终于摆脱了骑着水牛打仗的尴尬局面。

连续几场胜仗,带来了两个不同的反应。王莽意识到南阳的这一小股实力不太好对付,更不希望看到宛城这样的重镇落入起义军之手,于是加强对宛城一代的军事部署。与此同时,以刘縯为代表的舂陵军将领们和绿林军的将领们都被看似容易的胜利所迷惑,觉得新朝军队(我们简称新军)不过如此,王莽政权很快就可以被推翻了。在这种敌我不同的意识形态下,新军和起义军在一个叫做小长安的地方交了手。

战斗当天,天降大雾。虽然刘縯在之前的几场战斗中展现出了优异的指挥才能,但是这一次,他明显失算了。南阳的新军军事统帅甄阜,梁丘赐等人好好的给起义军上了一课。他们充分利用天气(大雾)特点和地形优势,通过设置伏兵,对起义军进行了猛烈的反击。起义军敌不过新军,大败而归,四处逃散,最终撤回到棘阳。刘秀策马逃脱的过程中,他先是救起了自己的大姐,可是当他面对自己的二姐及其三个孩子的时候,再也没有办法带上他们。二姐刘元催刘秀赶紧离开,自己和孩子们死在乱军之中。除了二姐,刘秀的二哥刘仲也被杀,兄弟三人只剩他和大哥刘縯。邓晨妻子(就是刘秀二姐刘元)和儿子们被杀后,全家就剩他一人。绿林军中也有多为将领战死。幸好舂陵军的后援部队及时守住了棘阳,使得起义军尚有自己的立身之所,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惨剧。

王莽的新军刚刚一发力,就把舂陵军和绿林军打的找不着北,一下子让刘縯刘秀兄弟知道了现实的残酷。同时,小长安之战的惨败让绿林军的将领们对新军产生了畏惧的心理。他们意识到,原来新军这么厉害,看来咱们绿林军估计真的干不过他们,还是继续回山里挖野菜去吧。于是,王凤等人就想与刘縯分家,一拍两散。幸好此时,王常率领的绿林军另外一支下江军也路过此地。刘縯刘秀兄弟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了王常和下江军的将领们,让下江军加入了他们。王凤一看,老哥们王常也来了,似乎重新看到了希望,就打消了散伙的念头。于是,绿林军和舂陵军在失败后总结教训,并重新燃起了斗志。

起义军的斗志燃起来了,此时轻敌的却变成了刚刚取胜的新军。甄阜等人率领大军渡过河水,拆掉桥梁,拿出一副不灭义军誓不罢休的架势。刘縯侦察到新军的粮仓所在地,发现那里并没有重兵把守。于是,刘縯率领一支奇兵偷袭粮仓,断绝了新军的粮食来源。舂陵军和绿林军两路夹击,趁着新军由于失去粮仓而军心不稳的时机,击败新军,并且干掉了甄阜和梁丘赐。随后,起义军开始进攻宛城。这次他们遇到的是新军大将严尤。严尤依仗着新军人多势众,率军在宛城附近与起义军来了一次正面遭遇战。士气高涨的起义军在刘縯的指挥下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愣是把之前未尝败绩的严尤彻底击溃,使得新军不得不死守宛城。

连续的胜利,让绿林军看到了刘縯的军事指挥能力,刘縯也开始自我膨胀,自称柱天大将军。绿林军的首领们都觉得,此时应该建立自己的政权,立一个刘氏宗亲为皇帝,从而可以以大汉的名义名正言顺的对抗新军,也可以增强起义军的号召力。放眼望去,起义军中的刘氏宗族,主要来自于舂陵军,此时最有人气的便是刘縯。然而,在王凤等人看来,选这么个能干的家伙做自己的首领,绿林军的指挥权就全部交给刘縯了。他们并不想这么做,于是,王凤王匡以及几个绿林军的主要首领私下商议,决定拥立来自绿林军的刘玄为皇帝。

秦始皇说华夏(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5)

这么大个事情,也不能仅仅是绿林军这几个人说了算,起码也要跟舂陵军打个招呼啊。他们召回了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刘縯,告诉他说,同志们准备立个皇帝,候选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刘玄。刘縯心想,凭啥啊,之前的胜利主要是自己打下来的,跟刘玄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啊。但是,刘縯一个人不高兴,却左右不了人多势众的绿林军将领的决定。在王凤等人的逼迫下,刘縯只好屈服。于是公元23年初,绿林军拥立刘玄为皇帝,仍然沿用大汉的国号,从此绿林和舂陵军都成为汉军。刘玄以“更始”为年号,因此后人称刘玄为“更始帝”。至于刘縯吗,封个大司徒就好了,再加上一个汉信侯,其他的就别想啦。对了,你还有个弟弟叫刘秀,那么就封刘秀为太常偏将军吧。

就这样,辛苦半天的刘縯刘秀兄弟,赢得了战争,却在自己人的内耗中成为了配角。然而,随着起义军建立政权,并已经严重威胁宛城这个非常重要的地方,身在长安的王莽实在坐不住了。他派出了自己的杀手锏,新朝第一战神王邑,并且集结新朝最强大的兵力,南下对抗汉军。

一场恶战即将来临。刚刚建立的更始政权将要面临最大的危机,同时,这也是上天给予刘秀最大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