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使妖魔胆尽催,身如秉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是《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元春从宫中送给家里的灯谜之一谜底即为炮仗,亦名爆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春节放鞭炮的由来和习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节放鞭炮的由来和习俗(春节放鞭炮的由来)

春节放鞭炮的由来和习俗

“能使妖魔胆尽催,身如秉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是《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元春从宫中送给家里的灯谜之一。谜底即为炮仗,亦名爆竹。

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起源于晋代。

据《通俗编俳优》载:“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到了宋时,由于黑火药的广泛应用,于是便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鞭炮。

爆竹原意在于惊惮和驱逐恶鬼,祈求平安吉祥。古书《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李畋《该闻录》记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的邻居老头,被魈鬼猛扰,魈鬼抛砖掷瓦,开门打窗。

老头不堪其扰,向神祈祷、许愿:倘若魈鬼被驱,愿向神赠送佛经。可魈鬼捣乱得更厉害,李畋向老头说:“今晚你在庭院中像除夕夜一样爆竹十竿试试如何’。

老头那天晚上爆竹一直到天亮,从此以后,安静如初。”

正因为爆竹能驱鬼避邪,所以每逢岁暮岁首,除夕交子之时,神州大地,东西南北,火光通明,爆竹声声不绝于耳。

许多地区都有在岁元、月元、日元的“三元”之时抢发震天炮的习俗,以求祓除不祥,健康平安,喜庆吉利,人寿年丰。

河北一带初一早晨吃饺子之前燃放鞭炮,一是宴请各路神灵驱鬼避邪,二是辞旧迎新、招财进宝。

上海一带是大年初一刚开门时放鞭炮,称为“开门爆仗”。中午家家户户在门前放鞭炮称为“满堂红”。

岭南则把初一清晨开门燃放爆竹称为“开财门”。

天津一带过年燃放鞭炮时嘴里念着:“大户无忧,小户无忧,清平世界,百姓无愁”。

放爆竹是我国两千多年的传统习俗,它是驱鬼、避邪、喜庆、吉祥的象征,所以发展到今天,不只是过节燃放爆竹,就是开业、竣工、迎送、婚娶无所不用。现在有些城市为了环境和安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现在的人们别出新裁,录制了《鞭炮》录音带,汇集了各种鞭炮的音响效果,满足人们祈福求祥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