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竟不是耳朵出了问题,而是巨大听神经瘤所致。

巨大听神经瘤,不仅少见,而且手术难度和风险都极高,被称为神经外科的标志性手术。

日前,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切除4.3厘米巨大听神经瘤,这是迄今该院最大的听神经瘤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听神经瘤手术后一年耳鸣(耳鸣耳聋原是脑瘤作怪)(1)

张华平为患者实施手术

耳鸣耳聋头晕,竟是颅内肿瘤所致

耳鸣耳聋,很多人认为是耳朵出了问题,一般会到耳鼻喉科就诊。殊不知,颅内长有肿瘤,也可能导致耳鸣耳聋。

3年前的一天,天门市50岁的陈先生(化姓)去店里买耳机。“老板,你这耳机有问题,左边没声音。”店主试了试,左右两边都有声音。陈先生这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听力出了问题。

虽然左耳听不见,但好在右耳还可以听,陈先生也没当回事。只是,陈先生平时经常请妻子帮忙掏耳朵,自从左耳失聪后,他便时常责怪是妻子将他的耳朵掏坏了,再也不敢请妻子帮忙了。

一侧耳朵听不见,好像不碍什么大事。问题是,最近1年来,陈先生经常感到头晕头痛,走起路来没有方位感,并且有好几次,走路走得好好的,人就突然摔了一跤或是晕倒在地。

陈先生以为是颈椎病,每晚睡觉总是纠结于枕头,睡软枕头不舒服,就换成硬枕头,睡硬枕头也会头痛,干脆不垫枕头睡。“什么荞麦枕、乳胶枕,家里各式各样的枕头不计其数。”陈先生的妻子告诉记者。

今年春节前夕,被病痛折磨得不堪忍受的陈先生,到天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颅内长有一个巨大的听神经瘤。陈先生恍然大悟,原来导致他失聪、头痛的,不是颈椎问题,更不是被妻子掏坏了耳朵,而是颅脑内长了肿瘤。

12小时紧张手术,成功切除巨大听神经瘤

由于颅内肿瘤巨大,当地医生建议陈先生到武汉找大医院的专家亲自手术。

此时正值春节,因为疫情防控需要,陈先生2次预约武汉专家均未成行。听到荆州的表嫂介绍,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张华平在诊治颅底疾病方面非常有经验,2月18日,也就是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陈先生和妻子便急急忙忙地从天门赶到了荆州。

在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经过脑部CT等相关检查,发现陈先生颅内肿瘤竟达4.3厘米。

这么大的肿瘤,着实让现场的医生们感到吃惊。

据张华平介绍,人的大脑里共有12对颅神经,肿瘤越大,受到影响的颅神经就越多。在颅内有一个小孔,叫内耳门,虽然孔很小,但有3根重要神经经过,分别控制着人的听力、面部表情及方位感。巨大肿瘤压迫这些重要神经,人就会出现耳鸣耳聋、嘴巴歪斜、走路失去平衡,这也是导致陈先生出现上述症状的真正原因。

人的大脑内部结构十分复杂,空间非常紧凑狭小,并且还有小脑、脑干及众多重要神经、血管等组织器官分布其中。患者的听神经瘤长在桥脑与小脑之间的角区,不仅位置很深,且周围结构复杂,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要想取出巨大肿瘤,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

出于谨慎,张华平及其团队经过几天的充分准备后,于2月25日正式为陈先生手术。

张华平从患者的后脑处切8厘米切口,钻开5X4厘米骨瓣,切开硬脑膜,先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进入颅内后,可看见巨大的听神经瘤将整个内耳道盖住了。手术中,要将肿瘤表面的多条重要神经保护好,同时小心翼翼地将肿瘤与脑干等粘连处分离,将肿瘤物剥离后,因肿瘤太大,空间又太小,张华平只能将肿瘤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取出。

“内耳道内的残余肿瘤同样也要清除干净,否则,患者日后极有复发的可能。”张华平利用高速磨钻,将内耳道磨开8毫米,将里面的肿瘤也一并清除干净。

12小时后,整台手术才完成,肿瘤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术后,陈先生恢复良好,即将康复出院。

多年技术沉淀,勇攀医学高峰

巨大听神经瘤,压迫重要神经,引起人的听觉等功能,如肿瘤进一步压迫脑干生命中枢,严重的可导致患者死亡。听神经瘤切除术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手术,死亡率非常高,被称为神经外科的“标志性手术”。

4.3厘米的巨大听神经瘤,是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迄今切除的最大听神经瘤。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该学科又迈上更高台阶,这与其长期的技术积累分不开。

张华平介绍,手术有两个难点:一是手术既要保命,又要保住患者的神经功能。由于巨大肿瘤压迫,一些重要神经会变形甚至是移位,因而在手术中,要经常使用电生理监测技术,准备掌握面神经位置;二是在磨开内耳道清除残留肿瘤物时,对技术和器械的要求非常高,容易出现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致命危险。

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分为多个不同的亚专业组,每个小组专门从事一组疾病的诊疗与研究,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与发展,逐步掌握了各种神经外科的“尖端技术”。1年多来,该科颅底组已开展听神经瘤手术达15例,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正是因为技术上的厚积薄发,为手术奠定了成功基础。

张华平提醒,听神经瘤可导致人的听觉等失去功能,且不可恢复。因此,患者需及时就医,医生将根据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并选择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量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