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企业都在搞数字化转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要把过去企业的内部流程转移到线上,并且在工作流中去沉淀数据,形成企业的经营数据报表,实现数据化管理。

目前钉钉、企业微信、华为welink、飞书都是用得比较多的企业OA系统,其中钉钉可以说是目前用得最多的。本文介绍下如何在钉钉中自建应用。

钉钉的应用类型

钉钉中主要包括三类应用:企业内部应用、第三方企业应用和第三方个人应用。

企业数字化转型员工该做什么(企业数字化转型)(1)

钉钉企业管理后台可以自建应用

企业内部应用是企业基于钉钉的开放能力,开发个性化的办公应用供企业内部使用,例如将企业内部的HR、CRM、业务管理等系统接入钉钉。企业内部应用发布后,企业内部用户可以直接从钉钉工作台中打开、使用该应用。应用形式支持小程序、H5微应用和机器人。

第三方企业应用是由应用服务商开发的第三方企业应用,可以上架到钉钉应用广场售卖给钉钉的企业组织使用。同样支持小程序和H5微应用。

企业数字化转型员工该做什么(企业数字化转型)(2)

钉钉应用广场

第三方个人应用与企业内部应用、第三方企业应用不同,个人应用主要是提供给钉钉上的个人用户来使用,不需要企业进行授权开通,也无需感知企业信息,只需要个人进行授权即可使用。第三方个人应用仅支持小程序开发。

对于一般企业来说,主要是开发企业内部应用。另外两类主要是面向SaaS厂商的。

企业内部应用开发流程

企业数字化转型员工该做什么(企业数字化转型)(3)

企业内部应用开发流程

开发企业内部应用的流程包括:

应用创建:创建应用时需要选择应用的类型和开发方式。应用类型包括小程序、H5微应用和机器人;开发方式包括企业自助或委托定制服务商。应用创建后无法修改应用类型。

应用配置:应用创建后,需要配置应用的开发信息,例如用来调用钉钉服务端接口的服务器出口IP、应用首页地址、域名等。

应用开发部署:在使用钉钉开放平台的能力开发应用前,确保已经设置了对应的接口权限。无论是哪种应用(H5应用还是小程序),都必须接入钉钉免登,即在用户打开应用时可直接获取用户身份无需输入钉钉账号和密码。

应用测试:应用开发完成后,可定向分发给指定的用户进行应用测试。

应用发布:发布企业内部应用后,企业内部用户便可以在工作台中使用该应用了。

下面我们开始用企业自助的方式来创建一个小程序应用。

企业数字化转型员工该做什么(企业数字化转型)(4)

填写应用的基本信息,然后单击确定创建

应用创建后,在应用详情页可获取AppKey和AppSecret。

企业数字化转型员工该做什么(企业数字化转型)(5)

应用详情页可获取AppKey和AppSecret

创建应用后,单击开发管理配置服务出口IP。输入调用钉钉服务端API时使用的IP即企业服务器的公网IP。另外H5微应用必须配置应用首页地址。

企业数字化转型员工该做什么(企业数字化转型)(6)

配置服务器出口IP

添加服务端API权限,接口权限是以应用维度做授权。对于工作流、阿里商旅和日程等特殊接口,需要先申请。

企业数字化转型员工该做什么(企业数字化转型)(7)

单击添加接口权限添加需要的接口权限

另外小程序还需要添加开发人员,并配置小程序域名。

企业数字化转型员工该做什么(企业数字化转型)(8)

小程序使用webview组件内嵌H5页面时,需要将H5页面地址域名添加到webview安全域名中

钉钉提供了服务端SDK方便开发者使用,前端支持H5和小程序开发。开发流程包括:

  1. 调用服务端接口,进行业务集成;
  2. 接入免登;
  3. 用小程序开发工具(IDE)进行前端开发。

企业数字化转型员工该做什么(企业数字化转型)(9)

钉钉官网上可下载小程序开发工具

完成小程序调试开发后,在IDE中上传小程序进行测试:

企业数字化转型员工该做什么(企业数字化转型)(10)

单击上传,确认小程序版本,然后再次单击上传

上传成功后,登录开发者后台,在应用详情页面,单击版本管理与发布,选择更多>设为体验版本。1个小程序同时只能有1个体验版本。

企业数字化转型员工该做什么(企业数字化转型)(11)

将要测试的小程序设为体验版

查看体验版本二维码,下载二维码。可以让测试用户通过扫描体验版二维码进行测试。

发布小程序的操作与测试类似。完成小程序测试后,在开发者后台单击对应版本的发布按钮。

企业数字化转型员工该做什么(企业数字化转型)(12)

小程序发布

发布后,默认组织内的全部员工都可以使用该小程序。可以通过设置可使用范围调整应用的使用人员。

企业数字化转型员工该做什么(企业数字化转型)(13)

设置可使用范围

至此就完成了钉钉小程序的开发。

我会持续更新关于物联网、云原生以及数字科技方面的文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复杂的技术,也会偶尔发表一下对IT产业的看法,欢迎大家关注,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