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青蛙、滚铁圈、打弹子、挑游戏棒……这是“80后”孩子的玩具;俄罗斯方块、魔方、变形金刚……这是“90后”孩子的玩具。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而这些传统玩具,今天“10后”的孩子会玩它,千百年前的古人也会玩它。

9月17日是第23届上海旅游节首日,上海观复博物馆年度大展“智·趣—中国古代玩具展”在上海中心大厦37楼正式开幕,展期将长达一年。此次展览荟萃近百件中国古代玩具,上溯汉唐、下至民国,巧夺天工、类型多样,展现“小儿科”也有“大智慧”,并揭开“童年玩伴”跨越千年的秘密。

玩具是人类在生产生活闲暇时的消遣产物。中国古代玩具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更替一直在民间流传并发展演变,在华夏大地各个地域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以寓教于玩、寓教于乐为主要目的。

七巧板九连环的创始人(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1)

七巧板九连环的创始人(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2)

此次展览的近百年古人玩具分为节令类、棋类、观赏类、益智类,以“豢养中的玩具”“文人的玩具”“成长中的玩具”“茶酒中的玩具”“文物中的玩具”五个主题展出。

七巧板九连环的创始人(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3)

观众通过这些玩具,可了解古人并非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同样追求益智、益趣、修身。例如,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等玩具,是智力游戏与古典数学相结合的中国古代玩具代表,西方人称其为“中国的难题”,这些“难题”涉及了数学中的几何学、拓扑学、图论、运筹等多门学科。中国象棋、双陆棋、围棋等博弈游戏,既蕴含了中国的阴阳哲学理念,也具有军事对抗性质。中国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诞生于先秦时期并一直延续至清末,文以乐嘉宾、武以习礼仪,既简单易操作又具文明高雅范儿,成为其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黄花梨盒装黄花梨七巧板

七巧板九连环的创始人(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4)

清代

可变换摆弄出千百种图案的七巧板,由宋代一种叫燕几的家具演变而来。燕几即七张小桌可拼成一个大桌以添情趣,明清时还有蝶几、七巧桌等。七巧板是正方形薄板截成七块,可组合成多种图形。清代已经非常普及,材质多种。

这套清代盒装七巧板,盒子与板成套,十分难得。盒子与板皆采用黄花梨制作,因黄花梨成材缓慢、木质坚实、花纹漂亮,所以尤为珍贵。

铁质九连环

七巧板九连环的创始人(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5)

清代

九连环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中国传统智力玩具。它是以金属丝制成9个圆环,将圆环套装在横板或各式框架上,并贯以环柄。按照一定的程序反复操作,可使9个圆环分别解开,以解开或合二为一胜出。

在16世纪的欧洲,已经有了九连环的记载。1550年,巴黎刊行的数学文献,清楚地讨论过这“中国难题”。到了19世纪,格罗斯用二进制数给了它一个十分优美的解答。对于人们来说,九连环不仅是一种玩具,而且是智慧的象征。

这件清代的铁质九连环为环环相扣的状态,保存完整,不知当时难倒了哪位想挑战的古人?

黄花梨球形鲁班锁一对

七巧板九连环的创始人(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6)

清代

鲁班锁,又名孔明锁,具体起源时间目前无考,也属于历史悠久的益智类玩具,相传是鲁班或者是诸葛亮发明的。它对于放松身心、开发大脑、灵活手指均有好处,是老少皆宜的休闲玩具。

展览中的一对黄花梨鲁班锁呈球形,亦可称为鲁班球、孔明球,图片为其中之一。无需钉子或绳子,将六块半圆形木片交叉固定在一起形成圆球状,看似简单,其实内中奥妙无穷,如果不知其窍,则很不容易拆解组合,需要经过一点的训练才能完成。黄花梨颜色沉稳,色泽油亮,保存完整,十分难得。

瑞兽纹铜投壶

七巧板九连环的创始人(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7)

清乾隆

玩具并不是孩子的专利,从古至今皆然,瑞兽纹铜投壶就是代表。《礼记·投壶》说:“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中国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古代君子需要学习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投壶属于射礼。其玩法是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此件双耳制投壶,底部钤刻“乾隆年制”款识。双耳饰双龙戏珠纹,颈部分三层分饰龙纹、蕉叶纹、江崖纹。细长颈,鼓腹圈足,颈部腹壁以弦纹分割,腹壁四面出戟,装饰龙、鱼、龟、犬、马等瑞兽,瑞兽均匀排列于海浪纹中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铜壶整器古意盎然、落落大方、凝重典雅。

陶珠(捶丸)

七巧板九连环的创始人(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8)

宋代

这个小球是不是很眼熟?没错,这就是中国古代的高尔夫,或者说曲棍球——捶丸。

关于捶丸活动的最早记述,见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署名为“宁志斋”之人所编写的专门论述捶丸的著作《丸经》。根据《丸经·集序》中“至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述,可知捶丸形成期的下限至晚在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

捶丸所用的球杆,俗称“棒”。因为木制的球杆经不起时光的蹉跎,大部分早已腐烂了,所以目前见到多的是骨制、陶制、瓷制等捶丸。

青玉鸠车

七巧板九连环的创始人(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9)

宋代

小朋友爱玩的玩具小车,古代就有了。古人所说的“鸠车”,意思就是儿童玩乐之车。

展览中的鸠车为青玉质,带沁色。一大一小两只斑鸠雕刻得十分饱满,小鸠伏于大鸠背部,大鸠尾羽呈扇状散开,为宋代典型摆件。鸠车的玉轮被均分为六瓣花叶,可以转动。

唐三彩玲珑球一对

七巧板九连环的创始人(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10)

唐代

玲珑球,是中国雕刻中的一种特殊技艺。球体表面镂刻各色花纹图案,球内由大小数层空心球连续套成,交错重叠,玲珑剔透,各球均能自由转动,且具同一圆心。

唐三彩玲珑球通体直径5.1厘米,色彩艳丽,外层套球为镂空雕制,内置活动小球,该造型取自绣球,可作把玩之用。


来源:浦东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