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谷绍楠 记者 全江玲 联合报道

东站、西站、岩泊渡、阳和高速公路“关卡”是慈利县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自“德尔塔”变异毒株引发新一轮疫情以来,千千万万党员群众齐上战场,不惧“烤”验逆向而行,严守生命防线,用实践行动诠释慈利人的担当与温情。

“请问您是从哪里来的?进城还是卸货?通行证有没有?请出示一下健康码、行程码。”“请稍等,我们查一下您是不是来自低风险区。”8月19日,在慈利县东站高速出口,党员朱方俊正在对驶入慈利县区的货车进行登记。

湖南娄底生命通道(湖南慈利不惧烤)(1)

炎炎烈日,高温苦热。朱方俊无视公路上扑面而来的热浪,耐心记录司机提供的基本信息,党员王蓓和冯钲理互相配合查体温、核酸检测结果、健康码、行程码、通行证等,不超过半刻,一系列劝返、登记手续完成,朱方俊手里红色劝返卡、绿色的登记卡也根据实际情况成功发出去。隔壁桌退役军人廖武军对小汽车的登记也在有条不紊进行。

湖南娄底生命通道(湖南慈利不惧烤)(2)

“东站高速出口80名工作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是他们落实了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筑牢了物资畅通、狙击病毒生命‘防疫墙’。”东站高速出口负责人桑军华热汗滚滚,对一起战“疫”的“守门人”们打心底里敬重:“大家都是党员,冲锋在前的身影就是党员的本色。”

一声号令上前线,一直驻守见初心。“守门人”们身心上经历了一个极大转变过程,他们在疫情严峻形势下组建在一起,齐心协力战胜各种困难,也经历了业务能力、政策知识储备、精力和体力承受度、与群众沟通交流等实践上的残酷打磨,终于拧成一股绳,成为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

“我是一名高速出口值守人员,更是一名党员、公职人员,必须坚持防疫原则,做好车辆进出登记,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党员桑军华表示,高速公路“关卡”守护责任重大,他们在劝返不符合进入慈利县城车辆时,除了有严格按章办事的原则性,也有无微不至的人性关怀。

为外来暂时滞留不能进城货车司机,主动提供免费餐饮和服务;帮助患白血病的群众多方联系协调,成功坐上长沙救护车出城治疗;对不能理解严格防疫措施的外来司机,做好劝返的思想工作,耐心沟通得到最终的理解与支持......一桩桩小事汇聚成河,双向奔赴凝聚强大战“疫”力量。

西站高速公路出口登记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湖南娄底生命通道(湖南慈利不惧烤)(3)

“请问您要到哪里去?有出城通行证吗?请您带上相关证件下车登记一下。”21岁的年轻交警樊植元在慈利西站高速出口执行值守任务,长期暴晒皮肤黝黑发光:“大家都克服很多困难,深刻认识到这不是演练,只有我们辛苦点,群众的风险就少一点。”

西站高速公路出口值守负责人吴贤波深度认同,也表示自7月30日以来,对西站进出的车辆严格落实防疫措施,不放过任何风险隐患。来往车辆也悄然发生变化,从起初载有本地进城隔离人员、市里工作督查人员、捐赠物资企业代表,变成载有县里物资保供运输物资人员、援助慈利的核酸检测采样人员、三批援助永定返慈的医务人员、快递公司的送货人员,同心抗“疫”的精神力量,不仅播撒在城市防疫一线,也在群众的生活细节中埋下希望的种子。

湖南娄底生命通道(湖南慈利不惧烤)(4)

如果说东站、西站高速公路出口“关卡”是护城生命线,岩泊渡、阳和高速公路出口“关卡”就是护民安全线,值守人员肩负更多群众的期待与希望。

湖南娄底生命通道(湖南慈利不惧烤)(5)

“我们背后有群众,前面有医护,在‘关卡’值守经历的酷暑和冷雨是考验我们、共同进退最好的方式。”“95后”大峡谷管委会工作人员黎珊不是党员,始终心向党靠拢,在阳和高速公路出口克服了晚上值守的困难。

“累是肯定累的,但为了群众的安全,我们必须要坚持下去的。”应急救灾棚、遮雨棚承载着“守门人”的记忆,大家一起吃过盒饭、吃过泡面,吹风扇散热,喷花露水、点蚊香驱蚊,面对不理解的群众流过汗、流过泪,每天自觉接受上门核酸检测服务,不畏惧病毒,用血肉之躯坚守在防疫一线。

慈利县最美逆行者图鉴里,有医生、公安、交警、退役军人、志愿者、普通人的父母子女,他们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甘当群众的“守门人”,主动服务于民,日夜严防死守,不讲情面、不掉链子,逢车、逢人必查,坚持用对党绝对忠诚,为71万慈利儿女筑牢一座座坚固的红色堡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