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观念中,梁山泊有一百零八条好汉,这是个错觉,带了很多植入的政治视角。

农民起义嘛,政治正确,所以都是好汉。类似的还有太平天国、明末农民起义什么的。其实梁山众将中,禽兽、恶棍、流氓、普通人占大多数,好汉不多,英雄只有一个就是鲁智深。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三个故事(令狐讲故事之水浒唯一的真英雄)(1)

鲁智深这一生,要么是在救人,要么就是在救人的路上,绝大多数出手都是在行侠仗义。因为有太多的精彩表现,让我们常常忽略了他的性情特质。

悲悯、天真、无羁、众生平等、明心见性等境界极高的佛学素养却在这个所谓的粗鲁人身上集中体现。

鲁达,这是鲁智深身份证上的名字,而且非常符合他的行为特点,通达、豁达,不纠结,许多世人不能做到的断舍离,对他来说毫无羁绊。

智深,入了佛门后的名字,符合他的性格特点,天赋的大智慧深沉的蕴藏在莽撞行为的背后。是先天的,是密藏的,是通达的断舍离之后,获得深蕴的智慧。

出场便救人,稍微多说一句,宋朝是没有关西五路廉访使这个职位的,类似职位应该是走马承受,但是不管怎么说,都可以看出鲁达曾经做过高级军官,在将门种家已经进入了核心集团。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三个故事(令狐讲故事之水浒唯一的真英雄)(2)

哪怕是后来给小种当差降了级,也是提辖兵甲,团级干部,从六品或正七品,而且延州是边地,种家是将门,他升迁是很简单的。所以以他的身份是可以用打招呼、递话的方式解救金翠莲的,但是他选择最直接的方式,毫不拖泥带水。以本来面目做事,不屑于潜规则,一个字,干就完了。打死郑屠后,抽身便走,毫无留恋。抛了官职对他来讲,犹如抛了个破烂儿。就凭这一点,梁山大多数人连给他提鞋都不配。

五台山落发,抛去世俗的羁绊,也没有任何的犹豫,明心见性。后来的喝酒吃肉甚至闹事,都是率性的。当和尚,又不问和尚的规矩,你说率真不?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三个故事(令狐讲故事之水浒唯一的真英雄)(3)

转去大相国寺,桃花山救刘太公,表现的太可爱了,喝酒吃肉,假扮新娘,读到这里简直是个孩童在玩耍,但却又那么的是非分明。一个人对抗几百的山贼,不知根底却满不在乎,是大勇敢,是真英雄,将“虽千万人,吾往矣”气概蕴藏在儿戏般的行为里,尤为可敬可爱。收服周通而不杀,让他折箭为誓,不再为非作歹,这是悲悯和度化,鲁智深虽然不读佛经,行事却深合佛理。

火烧瓦罐寺,因为饥饿不敌崔道成、丘小乙,在路遇史进后,又锲而不舍的去锄奸,杀了凶僧恶道。有人说为什么不杀周通,而却杀崔、丘二人?那两人已经作恶太多,不似周通除了劫财与强娶未遂。

临分手,又将从李忠、周通处偷的金银器给了史进。回想当初接济金老父女时候,李忠的斤斤计较与史进的慷慨侠义,偷吝啬鬼的钱给豪爽人,鲁智深简直就是李忠的活报应!

大相国寺,既能打众泼皮,也能和众泼皮喝酒,可以把泼皮扔进粪坑,又可以给泼皮表演倒拔垂杨柳,都蕴含了一个含义,“众生平等”,在他眼中,只有人,没有身份。

他是少数不分三六九等的水浒人物之一。而后来与林冲的交往更显出他的慈悲,一路跟随却暗中保护,除了义气还是智慧。救了林冲,反被林冲出卖,也不以为意,没有哀怨,这说明慈悲是他的天性,不因结果而改变。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三个故事(令狐讲故事之水浒唯一的真英雄)(4)

到后来二龙山落草后,救桃花山,救白虎山。从头到尾,救人!杀人无数,却没枉杀过无辜;救人无数,却没要求过回报。看似事事莽撞,件件又极有分寸,该杀的杀,该饶的饶,该惩戒的惩戒,该同乐的同乐。

上梁山之后,力反招安,是心性洞明,其人格魅力和群众基础就让宋江也不敢寻他的不是。他本就是高级军官,可以说是招安后能得到好处的一类,但却与呼延灼、关胜、秦明等人不同,他洞彻了当时社会的本质,为梁山众多兄弟,选择了开罪首领。

同为出家人,相比于公孙胜的淡漠疏离,鲁智深显得热情悲悯。即便是招安了,依旧随军出征,亲手擒了方腊,全始全终,出生入死,身上却宛若完璧,不曾受伤,这是他圆满的证明。听潮信才知道圆寂,既知圆寂,不哀反喜,着实是了无牵挂。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三个故事(令狐讲故事之水浒唯一的真英雄)(5)

众生平等的处世哲学,身心无羁的个人风格,菩萨心肠金刚手段的行为习惯,正应了他最后的那个偈颂: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