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消费市场分析(宁波消费市场迎来久违的春天)(1)

图为跨江聚合型商圈中海环宇城。(许天长摄)

记者孙佳丽苟雯

“最近生意很好!前几个月,打车单子集中在闹市区,这个端午节,即使在偏僻的巷子里也有人打车。”

消费热不热,网约车司机们很有发言权。司机张师傅告诉记者,5月初,他需要等待一定时间才能接到下一单,半夜12时后鲜有单子进来,如今打车单子能无缝衔接到凌晨4点。

在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跨省游恢复等因素的加持下,从5月底开始,宁波消费市场经历清明和“五一”小长假两个淡季后,终于出现回暖的苗头。

市商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前两天,全市重点监测的50家样本企业合计实现销售(营业)额4.27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家电类产品销售额超1.5亿元,同比增长17.7%,商场百货营业额同比增长4.4%,餐饮单位营业额同比增长91.7%。

初夏时节,消费市场终于迎来“久违的春天”。但问题紧随而来,宁波消费距离“满血复活”还有多远?

宁波消费市场分析(宁波消费市场迎来久违的春天)(2)

端午假期,天一·和义商圈人潮涌动。(王剑波孙佳丽摄)

人气销量齐增商圈消费势头看好

商业活跃度是反映宁波消费市场活力的“晴雨表”。全市首个年营业额破100亿元的天一·和义商圈,则是这张“晴雨表”上的重要典型。

借着宁波消费券和节假日的“东风”,5月20日开始,天一·和义商圈的人气已出现复苏势头。例如在5月21日,商圈内宁波第二百货的客流量和销售额环比明显增长。“以‘520’期间促销力度较大的黄金品类为例,老凤祥、潮宏基、曼卡龙等黄金珠宝品牌销售额的环比增幅在27%到50%。”宁波第二百货相关负责人蒋莉说。

“520”后是端午假期。端午节当天,天一广场实现了客流量、销售额双增长,其中客流量突破19万人次,与前一周末相比增长了70%。广场内多家餐饮单位门前排起长队,营业额比4月初提升了50%以上。

由于对消费市场充满信心,天一·和义商圈4月至5月新开店铺数达到22家,相比今年一季度增加了14家,一半以上是宁波首店或独有店、旗舰店。“老牌商业想要焕发新的活力,‘首店 新颖’的营销活动是法宝。”天一·和义商圈相关负责人说。

“从表象上看,由于市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行为趋向谨慎和保守,目前的宁波市场并未出现‘报复性消费’的情况,但有明显的‘恢复性消费’特征,虽然做不到短时间内爆发,但回暖的势头强劲。”宁波商务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江玉兵说。

想要商业端消费“满血复活”,消费信心很关键,宁波提振消费的心情也很迫切。继4月底发放超3亿元消费券后,6月3日起,市本级又开始发放总额为1.5亿元的满减消费券,不仅形式更加多样,还将使用范围扩展到20余万家商户,有效发挥了重点领域杠杆撬动作用。

供给端的推陈出新正在提速。业内人士透露,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许多本就签约的新店会加速在各大商圈装修、落户,具体数字不小,其中很大部分是宁波首店、浙江首店甚至全国首店。今年,预计还会有15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各区(县、市)开业,包括TOD商业体鄞州龙湖天街、宁波宝龙一城等。

客流创下新高汽车消费或迎爆发

6月3日下午5点多,已过下班时间,广汽丰田宁波金丰店销售人员杨女士才有时间稍微歇口气。本来计划早点回去陪伴家人,但面对手边两组看车的客户,她加班到了晚上8点。

“平常周末平均到店的客户约20组。端午节一天,我们接待了60多组,比平常周末增长50%,创下近两年来新高。”金丰店店长任海燕回忆说,16位销售人员根本不够用,管理层全部到展厅接待引导客户,成交率也比平时提升了5个百分点。

不仅是金丰店,上周末,宁波轿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30多家汽车4S店的订单量普遍增长三成以上。运营副总裁王安平表示,宁波汽车消费市场总算熬过了一段困难时期。

原来,今年4月至5月,受疫情多点散发的影响,店内人气持续受挫,整车生产地、零部件供应地的货运物流断断续续,订车周期延长至1倍以上,部分车型的提车时间甚至遥遥无期。粗略估算,上两个月,宁波地区不同品牌新车销售量同比下降了30%至50%。

转机出现在5月底。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对单车价格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光金丰店就有八成以上车型能享受这一政策。同期,宁波市本级和各区(县、市)纷纷推出汽车消费券,刺激汽车消费市场。从销售数据上看,效果很明显。

“如果全国疫情防控形势能持续趋稳向好,那么在6月下旬,大部分汽车企业产能会大量释放,生产链、供应链将恢复至正常水平。”王安平认为,在销售端,购置税的下调和本地大额消费券的刺激,会让汽车消费市场回暖,甚至出现爆发之势。

王安平提到,对消费者而言还有个好消息,那就是很多高端品牌汽车价格已经下滑。以宝马5系为例,相较去年年底,同样配置的车型,价格如今已优惠7万元至8万元。奥迪品牌部分车型价格也比去年优惠了3万元至4万元。同时,6月份开始,很多汽车品牌的促销力度进一步加大。

汽车是限上社零中占比最高的单项商品。汽车消费的回暖,有望有效拉动整体消费的复苏。

瞄准暑假出行文旅复苏仍需时间

“进入6月以后,明显感觉旅游市场热起来了。”这些天,中国国旅(宁波)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陈金忙着策划新的旅游产品。这样的忙碌,他已经期盼多时。

据携程平台数据统计,相较清明假期,今年端午假期宁波文旅市场总订单量增长83%,其中酒店餐饮订单量增长65%,景区门票订单量增长25%,乡村旅游订单量增长6%。

记者调研发现,不仅市内“微度假”持续回暖,日前,跨省旅游“熔断”机制的调整,有序恢复文化与旅游市场的消息,为跨市、跨省旅游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宁波旅游市场上,相关旅游产品的咨询量明显增加,出团量不断上升。

“这周开始,发往金华横店、杭州千岛湖,以及台州、温州等地的散客团热度上升,每条线路每周预计能成行3个至4个。要知道放在上个月,这样的散客团,平均一周一个团都没有。”达人旅业副总裁沈永军说,针对可能增长的短期旅游需求,达人旅业新设计涵盖舟山、嵊泗、丽水等目的地的周边游疗休养产品。产品一经推出,咨询电话响个不停。

对中国国旅(宁波)国际旅行社来说,“惊喜”来得更早些。“6月1日,我们就接到了去往新疆、四川等地的团队游订单。”陈金告诉记者,这些订单让旅行社当天的营收几乎赶上了前几个月单月的总营收。

政策方面对文旅市场的进一步“松绑”,让大部分旅游从业者就此锚定了上半年的任务目标:抓紧暑期旅游市场。目前,疗休养、研学游、亲子游等旅游产品已相继出现,海洋运动、“农场主”体验等主题旅游产品十分火热。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宁波“热度”较高的还是市域范围内的“微度假”目的地,不少市民对于跨省旅游仍持观望态度。“中小学生跨省出行需要报备,这是影响出市甚至跨省游的重要因素。”业内人士表示,很多旅行社在设计旅行产品的时候同样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航空公司排班计划不确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