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语》又称《春秋外传》、 《左氏外传》 (请注意不是《左传》,《春秋左氏传》是《左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语文最新文学常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最新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每日分享)

语文最新文学常识

战国时期一、《国语》文学常识

1、《国语》又称《春秋外传》、 《左氏外传》 (请注意不是《左传》,《春秋左氏传》是《左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2、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3、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4、偏重记言,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

5、全书共21卷,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一些史实。

6、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继《国语》之后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汉书》。

二、孟子文学常识

1、孟子,战国时期人,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被称为“亚圣”。(孔子:至圣)

2.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斥贵暴虐,反对战争,宣扬性善论,政治上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3、《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4、《孟子》散文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多采用 “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说理透彻, 气势浩然。

三、庄子文学常识

1、庄子,名周,字子休或子沐,战国时期人。 大约和孟子同时或稍后。

2、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3、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4、提倡“无为而无不为”,这是庄子继承老子的思想。

5、《庄子》,又名《南华经》。庄子也被称为“南华真人”。

6、《庄子》共33篇,内篇7, 外篇15,杂篇11。 (学界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则为庄周后学所作。)

7.浪漫主义的表现形式:

庄子——寓言故事;屈原——种话传说;李白—— 想象、夸张。

8、《庄子》其文汪洋恣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

9、《庄子》文章大都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文笔恣肆,词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善作连类比喻,富有浪漫色彩。

10、 庄子是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散文大师。

11、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四、《战国策》文学常识

1、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约成书于秦代。

2、《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和《事语》等。

3、记载各国有关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止。

4、刘向著作:《说范》、《新序》、《九叹》等。

5、《战国策》是一部散文集,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6、《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纵横家)

7、辞令有雄壮之美,文风被誉为“辩丽横肆”,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新水平。

五、墨子文学常识

1、墨子,名翟,战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墨子》。

2、思想核心是“兼爱”,他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爱有差等”的观点。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表现出对功利的重视。

3、墨子尚贤、 尚同、节用、节葬、非攻等主张均以兼爱为出发点。

六、屈原文学常识

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2.对内主张举贤任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

3、 现代学者认为屈原留存作品:《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九歌》共11篇,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令》《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九章》共9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楚辞章句》,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4、 《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5、诗歌风格:采用大量的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采华丽,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6、浪漫主义表现形式:

屈原:神话传说;庄子:寓言故事;李白:想象、夸张。

7、屈原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8、创作“楚辞”体新诗。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