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上海爱情浮世绘》是我的全新小说集。其实,我不太愿意用‘小说集’这个概念,因为这是一个系列,里面的9个故事形态各异而又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它是一个整体,是我写给上海、写给大都市的情书。”潘向黎说。

上海女子图鉴根据哪部小说改编(尽情书写上海当代爱情故事)(1)

2022年9月,《上海爱情浮世绘》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收入潘向黎《荷花姜》《旧情》《天使与下午茶》《梦屏》《睡莲的香气》《觅食记》《添酒回灯重开宴》《你走后的花》《兰亭惠》等9篇短篇小说,各自相对单独却又彼此关联。主题基本上都是爱情,场景都在上海。书中人物性格各异,年龄也从十几岁到五六十岁,他们以各个不同的爱情故事共同演绎了上海这座大城的生动表情。书中不拘泥对现代大都市奢华物质层面的描摹,更加注重对高度文明化的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与突破的入木三分的关照。《旧情》中爱的失而复得,《觅食记》中两位“重度脸盲症”患者的歪打正着,《睡莲的香气》里中年人的秘密,《梦屏》《荷花姜》里的各式各样的临阵恐婚,直至《你走后的花》中的爱而不得,漫长等候,柳暗花明……书中写尽了爱的种种:十九岁的校园初恋,二十岁的浓情热恋,三十岁的复杂情缘,四十岁的疲惫与曲折,近六十岁的父母爱情等。

上海女子图鉴根据哪部小说改编(尽情书写上海当代爱情故事)(2)

潘向黎

其中《荷花姜》在今年8月份荣获“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授奖辞中这样称赞这篇小说“将不知名男女间曲折幽深的情感经历表达得摄人心魄,显示出了作者世情洞悉的书写能力。”

9月11日,潘向黎一起在上海某空间,分享了自己的新书《上海爱情浮世绘》。著名演员奚美娟、在网上讲爱情而走红出圈的复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舞蹈演员朱洁静等人,也在现场表达了自己对这部作品的喜爱。奚美娟说:书中的好几篇小说都是她在杭州拍摄《妈妈!》间隙读完的,特别喜欢。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她认为这一组以上海为底色的爱情故事写出了上海的感觉与气质,书中没有烟熏火燎的世俗气,这是她最为欣赏的。

上海女子图鉴根据哪部小说改编(尽情书写上海当代爱情故事)(3)

潘向黎(后排居中)、梁永安(后排左一)、奚美娟(前排右一)等人合影

梁永安是潘向黎父亲潘旭澜的得意门生,在活动现场表达了潘向黎从一个小姑娘成长为小说家的欣喜之情。同时,他也被书中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他认为当下的年轻人生存压力很大,还能够很好地建设爱情生活实属不易。“潘向黎这本书里有一些挣扎出来的爱情,但真是很难得,就像石缝里长出来的草,使劲长,其实很不容易的。”

潘向黎是一个修养深厚,有多方面写作才能的作家,小说、随笔、散文都好。早在2007年她就以《白水青菜》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奖,2010年又出版了长篇小说《穿心莲》,这部作品中的第一篇小说《荷花姜》获得了2022年颁发的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此外,她还出版了《茶可道》《看诗不分明》《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等多部专题随笔集,广受好评。

对于潘向黎其人其文,当代文坛的多位重量级作家表达过赞许之意。作家毕飞宇是潘向黎的资深读者,他说:“她需要静。只要静下来,她的机会就来了……对向黎这样知道珍惜和一直讲究的人,空间却无比的宽阔。她用心,用功,她作品的味道是她自己熬出来的。”

《人民文学》主编、著名评论家施战军指出:从文学史上看,潘向黎的创作可以说在她的基本气质上是有文脉的,可以叫做“现代闺秀派创作”。现代闺秀派创作,五四时期有淦女士(也就是冯沅君),还有凌叔华、林徽因等这一类的女作家,她们在中国新的小说文体学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们的叙述是带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又有对外国文学的了解,带着学问、带着学识来看社会现象,尤其是新的社会现象。在现代闺秀派的创作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她们几乎都写了一个古典文学上的命题,这个命题叫做“发乎情,止乎礼义”。潘向黎的小说就是从这一点过来的。

施战军还提到,到了当代具有这样审美风格的作家也有,比如,宗璞也是这样的作家,我们从她早期的《红豆》到她后来一系列长篇小说都是这样的。所以现代闺秀这支文脉,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出现代表作家潘向黎,这一代现代闺秀的传统遇到当代情境,所以有了潘向黎的《白水青菜》《轻触微温》《奇迹乘着雪橇来》等这一系列作品。所以从文学史上看,五四时期到现在,潘向黎的小说创作有非常清晰的定位,也应该有非常清晰的文学史的位置。这是第一方面。此外从小说美学上看,潘向黎的创作带有一种亲切又舒朗的美学风格,使得我们读起来的时候,并不像一般小说读起来感觉非常沉重,她只会让你感觉到很轻,和自己有关。“上海爱情浮世绘”,这个浮世绘在某种程度上修复了世情小说的传统,值得我们珍视。

(图片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