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老朋友

Best whishes for you

当代书画家刁成秀作品欣赏(自强不息绘人生)(1)

董辰生,原名秉宸,1929年生于河北丰润。1948年投身军旅,历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后勤报》社、中南军区政治部《战士报》社、总政治部《解放军报》社美术编辑。中国美协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擅长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儒、释、道画,也是其涉猎的创作范围。作品有连环画《地道战》、《董存瑞》、《黄继光》、。作品获全国连环画二等奖,全军美展优秀奖。出版有《董辰生京剧人物画集》、《董辰生戏曲画》等。

看他的文章│会上瘾

曾连续两届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的董辰生,在群星璀璨的当代中国画坛享有很高声誉。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少数民族水墨人物、京剧人物、历史人物,还是佛画,均布局清新、形神兼备、笔墨酣畅、姿态万千,为中外收藏家所推崇和珍爱。循着他半个多世纪探索和创作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那一连串闪光的记录,总是伴随着他自强不息的执著追求而谱写的。

1996年夏天,为筹办“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书画展”事,我拜访了北京十几位唐山籍书画家,董老是必访的一位。当时他慷慨地画了一幅4尺宣纸的《献酒图》奉献给家乡展出。2001年秋天,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当霜叶染红北京香山的时候,我又一次叩响了位于海淀区车道沟8号院董老的房门。他满头银发,腰板挺直,思维敏捷,谈笑风生,依然是一副“乐天派”的神态。乡亲乡亲,见了老乡格外亲。在一间不太宽敞的客厅里,干了20多年纺纱辅助工的嫂夫人热情地为我们沏茶倒水,董老则忙活着在送给我们的《董辰生画选》上签名。我们的话题就是从这画册开始的。

当代书画家刁成秀作品欣赏(自强不息绘人生)(2)

“1986年离休,是我绘画生涯中的第二次解放。一个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原来牵制创作的一些条条框框被淡化了,人际关系也简单多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时间了”。说到这里,他从书厨里搬出一摞画册,有《董辰生速写》、《董辰生京剧人物画集》、《董辰生古今人物画集》、《佛画世界》等10来本专集。他边翻阅边说:“你看,这些集子大多是我退下来以后出版的,总的感觉是不满意。造型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当我完成一件作品或是出版了一本集子,自己虽然尽了力,但总觉得那只能代表当时的水平。回过头来一看,还是留下不少遗憾。艺术无止境,遗憾也是无止境的。积极的遗憾是一种动力,只有在遗憾中奋起,才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永不停步,自强不息。开启心智的话语,字字珠玑,句句流彩。这是对艺术的哲思,是对人生的感悟,是他对半个多世纪不懈追求的诠释。

董辰生1929年出生于丰润县稻地镇(今属丰南区)。父亲是一位民间画师,既塑佛像,又画佛画。在他3岁时,父亲带领全家迁居秦皇岛,办了一间画店。6岁时,董辰生到私塾就读,读书之余,他便看父亲塑像、画画。起初是站在旁边,手持彩盘观路数,不久便忍不住,常与父亲争画笔。因家境窘困,父亲怕他糟踏纸墨,常被父亲厉声呵斥。董辰生无奈,只得用心记住父亲如何落墨,如何勾画,夜里再蹑手蹑脚来到画室偷偷涂鸦,有时竟画到三更半夜。10岁练习写意山水时,他便知道了“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等浅显的构图原理。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刻苦,画艺疾进。14岁那年,他画了巨幅《铁扇公主》电影广告,使他在秦皇岛名声大噪,被人称为“神童”。不久,父亲谢世,全家的生计一下子便落在他的肩上。迫不得已,董辰生只得摆摊卖艺。在鬻画之余,他还干过拉大锯、跑洋车、扛麻袋、刷油漆等杂活。社会底层的生活,使他在屈辱中懂得了人生,锤炼了他勤奋坚毅、自强不息的性格。

1948年,在平津战役隆隆的炮火声中,他投身军旅,随解放军南下。他一路打仗,一路采访、办报纸,经豫、鄂、湘、粤,直到解放海南岛。两年后,他从一名“文印员”擢升到报社美术编辑。但他毕竟没有受过严格、系统的美术教育和训练,困难可想而知。他不服输,不退缩,发挥自己的优势,拜画坛巨擘、名篇佳构为师,并以超乎寻常的耐心和毅力,从速写开始,培养自己默写和形象概括的能力,努力掌握绘画规律和提高造型能力。他利用当记者的有利条件,抓紧时间,马不停蹄,从北国小镇到海南椰林,从藏区毡房到延边小溪,到处留有他的足迹。董辰生曾抄录白石老人的一枚闲章“痴想以绳系日”句悬于床头,以用绳子拴住太阳不让时光溜走的紧迫感激励自己。十数年下来,他的速写稿已盈箱累柜,成千逾万,终于练就了放笔直取、倚马可待的真功夫,实现了从“神童”到“美术编辑”的根本性转变。

在董老的画册里,京剧人物画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以最简练的笔墨,捕捉人物一刹那的身姿,把游移流动之态,化为永恒凝固之美。《贵妃醉酒》抓住杨玉环展腰舒袖、扬眉回眸的瞬间,写尽了绝代佳人寒宫莺咽,醉态曼妙的凄楚。《金玉奴》将玉奴的娇羞痴情,老父的幽默练达,特别是莫稽生活上的饥寒交迫、心理上的贪婪凶残刻画得淋漓尽致。《打焦赞》把杨排风英姿飒爽,焦赞跌坐地上,又羞又恼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态跃然纸上……我虽然不懂京剧,但仍为画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所感染。这一幅幅精美的画面,绝不是对舞台原形的简单摹写,而是画家在揣摩人物内涵的基础上的再创作。董老说:“我喜欢京剧。解放前的秦皇岛有3个戏园子,1个露天戏场。我家左邻右舍好多是唱戏的。他们演戏,我免费看戏,久而久之深受感染。我了解演员的生活,不仅是他们的舞台生活,还有他们的现实状况。有些老艺人,当他们倒了嗓儿,染上大烟瘾,或是过了艺术青春期,生活是很坎坷、很艰难的。有不少人穷困潦倒,境况很惨。因为我对演员的了解是立体的,是活生生的,所以,画出来的舞台人物,就不是一般的舞台画,而是有血有肉,是介入生活的”。这里面包含着对人生的体悟,也包含着深厚的生活和文化底蕴的积淀。

当代书画家刁成秀作品欣赏(自强不息绘人生)(3)

与京剧人物画相媲美的是少数民族水墨人物画,这在他的画册里形成了一道靓丽的民俗风景线。与众不同的是,在每一幅画下面,都配有一篇董老亲自撰写的介绍该民族的传说故事、舞蹈服饰、风土人情方面的短文。在长期的记者生涯中,他到过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新疆、西藏,几乎走遍了每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这使他有机会深入到傣寨瑶乡、苗寮藏包,和少数民族兄弟生活在一起,熟悉他们的起居坐卧、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因而表现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在他笔下,不论是《姑娘追》、《泼水节》、《葡萄熟了》、《烛光舞》,还是《踏歌行》、《长鼓舞》等,每一瞬间都是极精彩的画面,每一场景都是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他的画,被行家誉为“抒情诗,轻音乐,美的赞歌”。

当代书画家刁成秀作品欣赏(自强不息绘人生)(4)

说到佛画,董老显得十分兴奋。这是他离休后闯入的一个新领域。如果说他6岁从父学习佛画,是兴趣使然,不过借以糊口而已,而此时的佛画则是艺术追求上的升华,是他的艺术表现从大开大阖向静谧平和风格的巨大转变,是从外在形式美向内在含蓄美、神秘美的深层开掘。离休后,本该颐养天年的董老花费十数年时间,潜心研读佛学史和佛教有关的经典著作。他深谙佛教教义的真谛和佛教美术的法度,并从这两个层面发挥最灿烂的想象,为我们捧出了沉甸甸的《佛画世界》。其中收录的70余幅艺术精品,有的笔墨沉雄,遒劲有力;有的用笔婉约,轻盈若飞;有的华美奇妙,极尽浪漫,真是千变万化,匪夷所思,为中国画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

当代书画家刁成秀作品欣赏(自强不息绘人生)(5)

同董老交谈,如沐春风,时间过得真快。临别,当我提及上次拜访时他为我的题词“冲而不盈”时,老人笑笑说:“《易经》里有一句话叫‘水流而不盈’,意思是水流进容器而不外溢。如果用在学问上,即‘学而后知不足’也”。听了董老这一席话,我顿开茅塞,感慨万分。这不正是他璀璨人生的真实写照吗!

啊!董辰生,一位多么令人崇敬的老画家。

(写于2001年9月)

(图文来源《翰墨春秋六十家》作者刘士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