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学家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因为在他的笔下有着对底层百姓的深刻刻画,这和他的经历有关。

老舍是清朝八旗正红/旗人,在清朝属于世世代代吃皇粮的八旗子弟。

老舍的晚年经历(看老舍神拳后记贺年)(1)

但是到了清朝末期,随着清王朝的逐渐衰落,逐渐堕落,老舍家里和很多其他的八旗旗人一样,逐渐变成只会斗鸡遛狗的破落户,家境一贫如洗。

老舍的父亲是保卫皇城的八旗军,隶属于护军营。

老舍的晚年经历(看老舍神拳后记贺年)(2)

八旗护军营,起于清太宗皇太极在关外所设立的巴牙喇营,后来升级为八旗禁卫军兵制,上三旗的护军营守卫紫禁城,下五旗的护军营守卫清朝王爷贝勒府邸,雍正朝改制,确定为禁卫军。

所有兵员都是从满洲、蒙古旗的各佐领下挑选精锐士卒而成,每旗都设有护军统领一人。雍正三年,雍正帝又加设圆明园八旗护军营,驻扎于圆明园周围,因为雍正帝、乾隆帝经常去圆明园办公或游玩,护军营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老舍的晚年经历(看老舍神拳后记贺年)(3)

按理说,老舍父亲属于八旗护军营,虽然正红/旗不是属于上三旗的,但是也是与国同休的满洲八旗序列,老舍的家境不应该如此之差。

事实也是如此,老舍父亲每月饷银其实也算很丰厚了,整整三两饷银,维持一家六口的生活,虽然不一定吃的饱、穿得暖,但是想要饿死也难。

老舍的晚年经历(看老舍神拳后记贺年)(4)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

1900年,庚子年,北京闹义和团,导致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

老舍的父亲虽然也属于斗鸡遛狗的八旗子弟,吃饭的本事(指的是当兵)虽然没了,但是他比清朝那些统治者有气节的多,在西方侵略者来的时候,把住北长街一家粮店抵抗,弓箭长矛如何敌得过西方的洋枪洋炮,就这样殉职了。

老舍在《神拳后记》中这样描写到:

“…我们的炕上有两只年深日久的破木箱。我正睡在箱子附近,文明强盗又来了。我们的黄狗已被前一批强盗刺死,血还未干。他们把箱底儿朝上,倒出所有的破东西。强盗走后,母亲进来,我还被箱子扣着。我一定是睡得很熟。要不然,他们找不到好东西,而听到孩子的啼声,十之八九也会给我一刺刀。一个中国人的性命,在那时节,算得了什么呢!况且,我又是那么瘦小、不体面的一个孩子呢!”

那个年代一条中国人的性命算什么呢?连狗都不如。

老舍的晚年经历(看老舍神拳后记贺年)(5)

更过分的在后面。

虽然老舍父亲算是真正的为国捐躯,又是与国同休的八旗护军营士卒,清廷怎么说也要给点抚恤金表示表示。

可是清朝已经腐朽到了顶点,没有发给老舍家任何抚恤金。

老舍家就这样彻底陷入窘境,抚恤金没有,连每个月的皇粮——三两纹银也因为父亲死了而断了。

从此老舍母亲就挑起一家生活的重担。那一年老舍3岁。

老舍的晚年经历(看老舍神拳后记贺年)(6)

也是在《神拳后记》里,老舍描叙了自己家那种窘迫的情况:

“母亲当时的苦痛与困难,不难想象。城里到处火光烛天,枪炮齐响,有钱的人纷纷逃难,穷苦的人民水断粮绝。父亲是一家之主。他活着,我们全家有点老米吃;他死去,我们须自谋生计。母亲要强,没有因为悲伤而听天由命。她日夜操作,得些微薄的报酬,使儿女们免于死亡。在精神状态上,我是个郁郁寡欢的孩子,因为我刚一懂得点事便知道了愁吃愁喝。”

老舍的晚年经历(看老舍神拳后记贺年)(7)

至于以后那种窘迫的生活,老舍在另一篇文章《贺年》有所描述:

“记得当初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家里很穷,所以母亲在一入冬季就必积极劳动,给人家浆洗大堆大堆的衣服,或代人赶作新大衫等,以便挣到一些钱,作过年之用。

姐姐和我也不能闲着。她帮母亲洗、作;我在一旁打下手儿 ——递烙铁、添火,送热水与凉水等等。我也兼管喂狗、扫地,和给灶王爷上香。我必须这么,以便母亲和姐姐多赶出点活计来,增加收入,好在除夕与元旦吃得上包饺子!”

除此之外,老舍在很多文章里面都有他追忆当年他年幼的时候的穷困。

老舍的晚年经历(看老舍神拳后记贺年)(8)

由于幼年环境的熏染,老舍对于北京的穷人和小市民了解得非常深刻,在他的作品里,关于这些底层劳动群众的人物描写也最为成功。

老舍的经历其实也从侧面描写了清朝的腐败,社会的堕落和人生的无奈。

老舍的父亲为国捐躯,最后却导致老舍一家陷入窘境,变成落魄户,这就是当时旗人的真实写照。

老舍的晚年经历(看老舍神拳后记贺年)(9)

怪不得老舍在《茶馆》中这样写道:

常四爷(旗人):“大清国要完!”

...

宋恩子(清朝特务):“你还想拒捕吗?我这儿可带着‘王法’呢!”(掏出腰中带着的铁链子)

常四爷(旗人):“告诉你们,我可是旗人!”

吴祥子(清朝特务):“旗人当奸人,罪加一等!锁上他!”

老舍的晚年经历(看老舍神拳后记贺年)(10)

旗人就因为吐槽了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捕风捉影的官差给抓进大牢,何况其他平民百姓。

当旗人都开始抛弃清朝的时候,大清国注定走到了末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