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对于我们今天从事伟大事业的人来说,都具有启发作用。

商汤是一位怎样的君主(商王朝的建立者)(1)

编辑

搜图

商汤

​ 商汤,在商人的后裔所传唱的诗歌中被称为武汤、天乙、成汤、武王,在甲骨刻辞中仅作大乙、高祖乙。商王朝的创始人。商人及其后在祀祖时,经常追诵汤的功德,赞美他的业绩,孔子则把他与夏禹、周文王、周武王并称为 “三代之英",可见,在历史上商汤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商人原是活动于黄河下游地区的一个部落,根据历史传说,大约在汤的十四世祖契(Xie)的时候,商人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阶段。以后,商部落内部的经商逐渐发展起来,在汤的七世祖王亥的时候,开始用牛作负重的工具,在各部落之间进行贸易。在王亥子上甲微做部落首领时,消灭了北方的一个强大的部落有易氏。随着经济的发展,部落内部比现了阶级分化,到汤即位的时候,商人已经迈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在当时的中国地区,即今天的豫北晋南一带,是厦王朝直接控制的区域。这里依山傍水,形势险要,河洛之间地势平坦,物产丰饶。依据这些有利条件,夏人校早地完成了由部落向国家的转化过程,依靠武力控制着周围的被征服部落,这些部落向夏王朝称臣、纳贡,汤所在的商部落也是如此。

但是,在汤即位以后,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经过上甲微以来几代人的努力,商部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而具有了与夏王朝抗衡的实力。同时,在社会发展阶段上,由于部落内部的阶级分化,商人由部落向国家的转化也已经基本完成,夏商之间在文明程度上的距离明显缩小了。另一方面,夏王朝的统治正江河日下,以夏王桀为首的奴隶主贵族骄奢淫逸到了极点,残贼海内,赋敛无度,对夏民和所属部沿实行残酷的奴役和压桴,引起计夏民和各部落普遍的不满。夏商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预示着夏商之间的从屈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对各部落的统治权力最终将发生改变。灭夏的条件在汤即位以后逐渐成熟起来。

第一,亳都的建立。据《史记·殷本纪》的记载,从契到汤十四世之间,商部落共八次迁都,这八次迁徙的详细情况侄今巳经不可得知,但至少可以说明,商人在成汤以前的社会生活是不固定的。汤即位后,在亳(今河南商丘县北)建立都城,标志着商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亳都的建立,对于商部落定居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据说,汤曾经派人帮助葛部落耕田,说明作汤定都亳之后,商人的农业生产在东方各部落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选用贤才,整饬内政。当时,有一个部菩叫有莘氏,与商人通婚。有莘氏嫁女于汤,用一个名叫伊尹的奴隶陪嫁,伊尹到了商部落以后,负若鼎、俎(古代的两种炊具),借喻于烹调滋味与汤谈论王道,汤发现了伊尹的政治才能,便提拔他为右相。之后,又从另一个部落选用了一个名叫仲卼 (huT)的人为左相,把部落内部的事务交给他们处理。

选拔伊尹、仲卼的举动,表现了汤的敢于改革部落制度的勇气。在远古的部落制度下,部落公职人员的选拔范围,不能超出部落界限,而被汤选用的伊尹、仲卼梆不是本部落的人,表叫汤已经不同于原始时代的部落首领,古老的部落界限正在被冲破。

事实证明,汤在用人方面是成功的。伊尹、仲卼都是十分难得的人才,特别是伊尹,在商灭夏的整个历史过程中,许多谋策都是由他制定的,而且,在灭夏以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伊尹对于商王朝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反夏联盟的形成。从汤即位起,商部落进入了向外扩张的时期,在伊尹的谋划下,商汤开始了一系列的与夏王朝争夺与国的活动。

汤争取与国的活动,一方面是通过宜传自己的仁德,对周围的部落施加影响。《史记·殷本纪》记载了汤这样一件事:一次,汤外出,看见有人在野外四面张网捕鸟,张网的人说:“但愿天下四方的鸟都飞入我的网内”。汤听见之后说: “这太过分了”。便让人把网撤去三面,留其一面,张网的人只好说:“愿意向左飞的鸟就向左飞,愿意向右飞的就向右飞,时运不好的鸟就飞到我的网里”。这件事虽小,但在那时,人们往往通过这样的事情来评论一个入得贤否。当这件事传到其他部落之后,人们都说, “汤的仁德,能及于禽兽。”这对汤争取与国的活动起了良好的作用。

汤争取与国的另一种办法是与其他部落通婚和选用外部落的 入到商部落任职。通过这一途径,许多部落与商人结成了联盟, 如,仲卼所在的部落,原是夏的盟困,仲旭的祖先奚仲曾做过夏 的车正,汤选用仲卼为左相,实际上已将这个部裕从夏王朝的联 盟中争取过来。这样,黄河下游的诸部落大都摆脱了夏王朝的控制,以商人为核心形成了强大的反夏联盟。

反夏联盟初步形成后,汤便着手巩固其根据地的建设,清除夏王朝在亳都附近的盟国。当时,在今天的河南宁陵一带有一个叫葛的部落,是夏的同盟。葛的首领葛伯十分贪暴,不祭祀神明和自己的祖先。在当时,祭祀是部落的头等大事,不祀是最大的失政。汤便以此为理由对葛的事务进行干预。但是,如果仅仅因为“葛伯不祀 ”就兴兵征伐,势必损害汤在各部落中的威望。于是,汤派人到葛询问他们为什么不祀,葛伯回答说:我们没有用来祭祀的牛羊,“汤立即派人送去了牛羊。可是,这些牛羊并没有被用于祀祖,反而却成了葛伯的菜肴。汤又派人去问葛伯:“为什么还不祭祀祖先呢? ”葛伯又以没有粮食为托辞。汤又一次容忍了葛伯的无礼,从自己的部落中派一些青壮年去帮助葛人耕种土地,又派一些老人和儿童到田里送饭。对于汤的援助,葛伯不仅不感恩戴德,反而却率领葛人拦路抢劫饭食,杀戮送饭的老人和儿童。讨伐葛的时机成熟了,汤派出军队征服了葛。

对于葛的征服,扫除了夏王朝在东方的一个重要据点,商人有效地控制了黄河下游的广大地区,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稳固的根据地,是汤灭夏的物质基础,如同战国时人们所说的那样,汤如果没有郼(yi),就和周武王没有岐(今陕西岐山周原)一样,既使贤才毕至,也不可能取得灭夏的胜利。

征服了葛之后,汤又先后十余次征伐夏的属国,逐一部翦除夏的羽翼,据传,汤的“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这时,以夏王桀为首的夏统治集团正沉涸于酒色之中,既无力也无心顾及他的东方盟国,更没有办法遏制商人的崛起。在商人的强大攻势下,夏王朝在东方的屏障韦(今河南沿县东)、顾(今山东范县)、昆吾(今河南沿县东)都先后被征胀了,夏王朝暴露在商部落及其联盟面前。

在伊尹的谋划下,汤开始向夏桀直接挑战,停止对夏王朝的纳贡,果然,夏王桀被激怒了,他调动东方九夷的军队,企图前后夹攻商部落。形势对汤极为不利。

九夷入帮助夏桀,是汤始料不及的。为了避免腹背受敌,汤又向夏桀称臣,交纳贡物,夏王桀见物心喜,便草草收兵,夏商之间的激烈冲突暂时告一段菩。乘此时机,汤一面积蓄力量,准备灭夏,一面与东方的九夷人通好,瓦解了夏与九夷人的联盟。第二年,汤又停止了对夏的纳贡,这一次,更激怒了夏王桀。为解燃眉之急,夏桀召集他的属国在有仍(今山东济宁)会盟,企图驱使这些部落与商人决战。可是,夏王桀所依赖的九夷之师却没有应召,夷人中的有缗(mín)氏带头反叛,于是,爆发了夏王朝与有婚氏的战争。

与商人决战的愿望没有实现,却挑起了征伐盟国的战争。这场战争,使夏的盟国进一步看清了桀的无道,人们愤怒地咒骂道:“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落山,我们宁愿和你一起死去。”频繁的对外战争,也扰乱了夏民的正常生活,沉重的兵役、力役,使夏王桀失去了夏民的支持,最终成了孤家寡人。

灭夏的时机成熟了,商汤率领大军向夏王桀发起了总攻,两军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展开了决战。

鸣条之战,是商灭夏的决定性战役。双方都投入了最大的兵力,决战前夕,为了鼓舞士气,汤在军前发布了动员令。这篇动员令,在《尚书〉〉中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商汤说:“不是我大胆地发动战争,是因为夏王桀犯了许多罪行,上天命令我前往讨伐他,然后,汤又列举夏王桀的罪恶:其一,夏桀连年穷兵黩武,使人们没有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其二,夏王桀荒淫无道,向人民摊派沉亚的赋役,民力已被用竭了。”这是所有被夏桀奴役的部落的共问语言,在全军上下引起了共鸣。战争的结果如人们所料定的那样,众叛亲离的夏王桀被商汤的军队打得惨败,向南方狼狈逃去,最后死在南巢(今安微寿县东南)。商汤则乘胜前进,攻灭了夏的属国三朡(zōng )(今山东定陶东北),掠取了当地的宝玉。随后,又挥师西上,进至夏王朝的腹心地区。

灭夏之后,汤实行了系列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

迁都有夏之墟。商人在灭夏以后,取代了夏王朝对中原地区各个部落的统治权。为了实现对这一地区的有效控制,迅速接受和发展夏人的先进文化,汤决定迁都西亳。今天,这座东西一千二百米、南北一千七百米的古城已经在河南偃师发掘出来。这座古城的发现,表明在成汤时期,商人的物质文明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迁都西亳之后,原来僻处东方的商部落进入了中原地区,直接继承了黄河流域的先进文化。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黄河流域的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这具有历史辽义的进步,是与汤所开创的事业分不开的。

实行内外服制。据史书所载,在夏王朝统治时期有“诸侯万国”,这些部落在事实上都是“自然长成的结构。夏王朝虽然享有对这些部落的统治权,但相互间仅仅是松散的联盟。商王朝以建立之后,汤为了加强对这些部落的控制,明确规定:王畿以外的诸部落为外服,依其驻地距王畿(jī)的远近,依次分为侯服、甸服、男服、卫服,由各部落首领实行自治,服事于商王,对王室承担贡纳等义务。内外服制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王权,使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这对于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心理素质的华夏族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商汤灭夏之后,由于持续不断的扩张,使商王朝的疆域较之夏代更为辽阔,《诗经·商颂·殷武〉〉说:在成汤的时候,远方的羌人、氐人,没有不来进贡的,没有不称臣的。从考古发现来看,商朝的统治区域已经掩有今天的河南、山东、河北、辽宁、 山西、陕西、安徽、湖北的大部,中原的先进文化,随着商王朝 的扩张,传播到边远的地区,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各个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