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贫富差异是几乎每个社会之中都必然会存在的群体等级现象,人们被各种社会资本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甚至阶层,然后被迫以不同的方式去生活和相处,最终内化在日常生活之中,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并不会觉得贫富差距奇怪的原因。
与此同时,传媒与意识形态又是社会当中能够影响人们思维,甚至是形成不同舆论导向的一种有力“武器”。
当贫富差距、贫富关系开始公然受到一些传媒、文学作品和舆论影响时,人们有可能就会在潜移默化当中产生一些价值观上的变化。
在各种媒体“快餐化”,短视频和短文铺天盖地的今天,信息的传播更是会在不知不觉之间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
在享受信息高速化、网络便捷化带来的优势时,也要警惕那些混杂在不同信息之中的不正常言论。
王朔:歌颂穷人最无中国当代作家、编剧,为导演冯小刚的一众贺岁电影操刀编剧的王朔是一个十分有个性的人,独特的生长过程和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经历,给了王朔一种知识分子的“混不吝”性格。
同时王朔也多次通过各种途径发表自己对于社会、人生、关系等的看法,以一种“敢想敢说”的形象存在。
关于社会当中固有的贫富差距,以及存在于各种大众传媒之中的穷人形象,王朔表示:“世界上最无耻的事,就是歌颂穷人的苦难,来愚弄底层人。”
他认为,穷人之所以穷,并不是因为他们想,而是不得已;那些能够成功的穷人,也不应该被作为大众的榜样,因为他们本来就已经很惨了。
无独有偶的是,著名文学家余华曾经在他的著作《活着》当中发出这样的感叹:“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在诸多媒体或者是文学、影视作品当中,那些被塑造出来的穷人形象,大多数都是出身贫苦、一生艰难,却始终未曾放弃,最终得到了一些收获。
这就导致人们会在类似信息的传播之下形成一种本末倒置的逻辑:能够成功是因为贫穷却依旧坚持。
其实贫穷与这些人生经历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只是偶然出现在了他们的经历之中而已。
这同时也为人们传导出了一种价值观:贫穷不可怕,在贫穷的同时不去继续努力才是不正确的。
比如现如今各种媒体之中,诸如“怀孕妇女坚持送外卖”“七十老翁坚持工作”“辍学少年搬砖养家”等新闻层出不穷,给人们一种“有人这么难还在坚持,我却一事无成”的焦虑感,以及“努力的穷人是值得歌颂的”反差感。
成功的代价不一定是苦难就像是上文所说的,众多穷人的经历给人们一种“成功来之不易”甚至是“想要成功必先受苦”的错觉。
人生又哪里有定数。
个体的差异性在现代社会之中比比皆是。即便是同一个家庭出生的兄弟姐妹的人生经历,也是各不相同的。没有人的人生是有定论和“范式”的,所以那种神话式的“努力换来成功”经验也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在过好一生之前,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于自我定位、人生发展轨迹以及人生目标等有一定的认知,了解自己将要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最终目的。
与之相比,沉浸在那些别人的苦难故事之中,试图“复刻”才是无意义的。
比如2022年七月份,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火遍了各个视频平台,视频中“二舅”一生经历多舛,在起起伏伏之中却依旧没有放弃,活出了自己的人生。
这个视频让许多年轻人陷入了沉思,其中不乏有反思自己人生的。
这样的视频有意义吗?自然是有的,它能够让我们知道,在我们所熟知的生活以外,还有许多努力的人,在为了人生努力;这个视频有借鉴意义吗?想必没有。因为并不是人人都必须要到这样的地步,才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
穷人的人生态度值得肯定,可他们的人生经历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准则”。人生无法挑选,成功的道路也并不一致。无论在怎样的道路上,让我们保持一颗积极的心。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