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历经三十年而不衰,先后重播超过三千次;它一波三折,主要角色状况不断;它经费不足,一台摄像机走遍全中国。前前后后长达17年的拍摄历程,恰如取经之路磕磕绊绊。《今晚老故事》,为您讲述86版《西游记》背后的故事。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1)

说起这86版《西游记》来,它还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呢,据说,两年前,这部《西游记》就已经重播了3000多次,一举成为世界上重播率和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

如今,距离86版《西游记》开播已经过去30年了,虽然中间也有不少新版本出现,但人们似乎还是觉得,老版看着最过瘾,最有滋味儿。所以呀,电视台还是轮番着年年播,年年放, 被称作是寒暑假必播的经典神剧。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2)

那是1981年,当52岁的导演杨洁毫不犹豫地接受《西游记》拍摄任务的时候,也许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整个剧组居然就像剧中的唐僧师徒一样,走过了一条异常漫长而又坎坷的“取经之路”。这段历程,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是这样回忆的。

当时,虽然日本、台湾、美国都曾拍过西游记,但是都把原著改编的面目全非,日版西游记中,唐僧成了女人,如来佛祖也是女人,观音菩萨却变成了男人,我们熟知的妖怪银角大王也是个女的,竟然还和金角大王结成了恩爱夫妻。这些个诠释,大家伙要是看了,一定是哭笑不得。而拍一部忠于原著的西游记,就成了杨洁导演最大的目标。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3)

杨洁豪言壮志,但她面临的困难却不亚于唐僧西天取经,别忘了,西游记可不是一般的题材,里边人物众多,演员从哪儿找,龙宫,地府,蟠桃园,这些场景长啥样,在哪儿拍,各路神仙,妖魔鬼怪,都要腾云驾雾,上天入地,千般变化,放在现在,这些当然不成问题,可是在30年前,别说什么3D动画,电脑特技了,就连电视剧都是新鲜玩意儿.那个年月,别说手机了,固定电话都少之又少,有事,发电报。那么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西游记到底是怎么拍出来的呢?

时间紧,任务重,杨洁接拍西游记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几个人,去全国各地踩点,顺便挑选演员,两个多月马不停蹄跑了60多个景区,拍摄路线差不多定下来了,可演员就选到了一个,就是二郎神,福建歌舞团的林志谦,后来,他还担任了西游记的武术指导。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4)

任何电视剧,演员都是重中之重,先说这第一主角孙悟空的人选,就已经让导演犯了难。在第一次尝试真人实景拍摄的西游记中,谁才能胜任美猴王这个最关键的人物呢?这个时候,杨洁一下子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部戏。

这部拍摄于1960年的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曾经轰动一时,戏里孙悟空的扮演者六龄童章宗义,出身猴戏世家,是著名的“南派猴王”。说那就赶快拜访一下这位猴王吧,杨洁只身来到绍兴,找到了六龄童。说举贤不避亲,六龄童力荐儿子出演孙悟空。就这样,23岁的六小龄童加入了剧组,然而试演之后,看着样片里的孙悟空,别说导演对这孩子没底,就连六小龄童自己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是怎么回事呢?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5)

行话讲,演员一生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尤其是孙悟空火眼金睛,眼神很重要。而这正是六小龄童最大的一个弱项:六百度近视再加上两百度散光,摘了眼镜后,拍出来的镜头,感觉眼大无神,很机械。眼瞅着开拍的时间就要到了,六小龄童自己也急呀。渐渐地,人们发现,拍摄的空隙总是找不到猴哥了。后来才知道,他是练火眼金睛去了。

晚上看香烛,白天开乒乓球,几个月下来,六小龄童的眼睛愣是练活了。为了熟悉猴子的脾气动作,六小龄童甚至专门养过猴子。就这样,西游记前期一共拍了6年,六小龄童也观察了6年,终于成功演绎了一个后人难以超越的美猴王。到现在,我们一提西游记,要找一个标准的代言人,那绝非六小龄童莫属。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6)

说起来,86版西游记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可不光是六小龄童一人。当时37岁的昆剧演员马德华入选《西游记》剧组,扮演八戒,46岁的话剧演员闫怀礼扮演沙僧。

徒弟们全了,那师父唐僧呢?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西游记里唐僧这一个角色竟然前前后后分别由三个演员饰演。其中,第一任名叫汪粤。然而,《祸起观音院》、《偷吃人参果》和《三打白骨精》三集拍完,汪粤却选择离开了。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7)

说西游记里的唐僧,那可不是一般的和尚,女妖怪想得到他,男妖怪想吃掉他,所以他长得应该是英俊潇洒又细皮嫩肉的。第一任唐僧汪粤走了,杨洁导演是既惋惜又着急,可有句话叫“无巧不成书”,这个时候,前来饰演小白龙的徐少华,进入了导演的视线。杨洁觉得他演小白龙有点太儒雅了,刚巧旁边一个人说,不如让他试试唐僧,结果换上服装一看,这感觉对上了。美中不足的是,这唐僧似乎瘦了一点,听听导演是怎么说的。

试播之后,徐少华扮演的唐僧以他清秀的外貌,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从此徐少华化身唐僧,开始了西行之路。然后,三年之后,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让徐少华陷入两难的境地。他几经考虑,在拍完《趣经女儿国》一集后,徐少华拒绝了剧组的再三挽留,选择了上大学。于是,继汪粤之后,又一位唐僧离开了。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8)

眼看着下一集马上就要开拍,说立马去哪再找一个这么合适的唐僧呢?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一天傍晚,杨洁在单位楼道里遇到了一个人。

就这样,刚刚拍完《夜幕下的哈尔滨》回剧团领工资的迟重瑞,加入了西游记剧组,人说佛有三身,不知是巧合还是上天造化,接连换了两位唐僧之后,第三位唐僧终于固定下来,陪伴剧组走完了剩下的西行之路。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9)

一部西游记充满各色神仙妖怪,除了唐僧师徒之外,剧中大量的配角究竟由谁来扮演,又怎么扮演,导演团队没有任何可以参考和借鉴的范本,只能照着原著一点点“死磕”,几乎每一个角色的挑选都凝聚着导演的心思。比如说,通过杂志上一寸见方的照片,全国撒网找到的玉兔精李玲玉。

再比如说,在上海交流会从椅子上捡来的弥勒佛,铁牛老师。我们今天只要一提起弥勒佛来,脑海里就是他那个形象。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10)

还有在火车上偶遇的怜怜,开拍六年前就预定了的观音等等,实在是太多了。很多配角都是鼎鼎大名的老艺术家们,他们甘愿当绿叶陪衬红花,举手投足间透露着深厚的功底。像是被孙悟空耍得团团转的阎王爷,他是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大反派“胡汉三”的扮演者,刘江。

再举个例子,像车迟国那个国王和王后,王后就是赵丽蓉老师演的,这俩人在戏里跟一对活宝似的,特有意思。再看高老庄那集里边,猪八戒的老丈母娘,就高小姐她妈,是著名的京剧演员高玉倩扮演的。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11)

高玉倩一些年纪大的朋友可能都认识,《红灯记》里头的李奶奶,《平原游击战》里她也是主演。也就是说,这些个配角,好多都请的当时的名角。

除了这些老艺术家,西游记里还有好多之前不起眼的小角色,可后来长成了大腕,比如太上老君炼丹房的仙童,为关在炼丹炉中的孙悟空“煽风点火”的那位,您能想到她是谁吗?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12)

她就是之后走红全国的“不老女神”许晴,当时的她才12岁,虽然稚气未脱,还留有小小婴儿肥,却已经看出是个小美人了。还有花果山里活蹦乱跳的小猴子中,就有后来的跳水冠军熊倪的身影。而在西游记中扮演怜怜的何晴,之后又在《红楼梦》中扮演了红颜薄命的秦可卿,在《水浒传》里饰演了一代名妓李师师,还有《三国演义》里那个美艳动人的小乔,最终成为中国唯一一位演遍了四大名著的女演员,一度成为演艺圈里炙手可热的古典美人。

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感慨,说剧组选人怎么就这么精准,每一个演员和剧中的人物形象都高度吻合,仿佛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一般。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13)

资金匮乏,条件艰苦,他们却为何屡遭质疑?戏里人物上天入地,戏外演员大吊威亚,他们都吃了哪些苦头?西游剧组如何克服拍摄过程中的“九九八十一难”?

咱刚才说了,西游记剧组可以说是卧虎藏龙,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演得都是入木三分,非常出彩。然而这时却开始有风言风语传进了导演杨洁的耳朵里。有人质疑剧组取景拍摄把26个省市自治区都走遍了,说你这是干嘛呢,这不是拿着国家的经费游山玩水吗?再说了,哪有电视剧会拍这么慢的?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14)

面对这些,杨洁苦笑说:“欢迎随时探班调查”。迫于压力,央视果真派出了一个调查小组,去拍摄现场了解情况,结果这一去不要紧,调查组的人都傻了眼。

说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里的那句歌词“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用在这个剧组身上真是太贴切了。原来,西游记一拍就是六年,根本不是剧组磨洋工,恰恰是条件太艰苦了。从头到尾,他们只有一台卡片式摄像机,摄像机和录像机还是分体的。在拍摄现场,经常是一个简单的镜头,就累得十来个工作人员气喘吁吁。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15)

说为了拍好红孩儿喷火这出戏,六小龄童竟然险些被烧死。后来,调查组的同志都感慨说,他们实在是太辛苦了,太困难了。回去要汇报上级,再给他们争取一台摄像机。

其实,吃苦受累,剧组都不怕,至少这些常规镜头都能拍出来,无非是多费点时间。可这神话故事难拍就难在特技上,整个西游记将近五分之一的镜头都需要特技来完成,可是80年代的中国内地,电视特技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加上设备条件有限,那些特殊镜头该怎么拍呢?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16)

剧组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想了很多笨办法。比如说,水下龙宫的镜头根本没用特技,是在摄像机前面放了个鱼缸。而移动镜头是全手动的,两个人扶着自行车,摄像师坐在自行车上拍。

在那个尚不知特技为何物的时代里,为了能让神仙妖怪腾云驾雾飞起来,试了各种土办法都不行,杨洁和摄像还专门跑到香港去偷师。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17)

苦中作乐,集体客串,师徒四人还演绎了那些剧中人物?主题歌曲脍炙人口,经典插曲百听不厌,这些耳熟能详的音乐都出自何人之手,它们为何能成为永远的经典?

咱刚才介绍了,那个时候,拍摄条件非常艰苦,而且拍摄过程中的危险也是无处不在。当然啦,苦中作乐,西行之路也不全是波折,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举个例子,取经队伍的四大主角您都熟悉吧,可您知道他们还扮演过什么角色吗?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18)

拍摄《传艺玉华洲》的时候,悟空、八戒和扮成赶鹅人的沙僧,去黄狮精的妖洞里取回兵器那一段,当时沙僧的扮演者闫怀礼由于患上青光眼无法坚持拍摄,课救场如救火呀,师父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立马脱下袈裟贴上胡子就上阵了。

此外,乌鸡国里的井龙王也是迟重瑞扮演的,而大战红孩儿里的龙王则是徐少华,三位唐僧的扮演者只有汪粤没有演过龙王,但是他扮过一只猴子,猴王出世那一集中,悟空身边的白毛猴就是汪粤。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19)

师父尚且如此,徒弟们更是不甘示弱,《计收猪八戒》一集里,有位被吓昏过去的老太太竟然是六小龄童演的。

千里眼,太上老君、御马监里的小官、和孙悟空结拜的牛魔王、西海龙王,还有路人、和尚,他们的扮演者全是一个人,就是沙僧闫怀礼。而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更是“万能龙套”,《猴王初问世》中,跟闫怀礼一起指指点点的路人,就是马德华,《困囚五行山》里的天兵天将,《夺宝莲花洞》的山神,《扫塔辨奇冤》里的外国使节,都是马德华,最让人意外的是,他居然还扮演了一个强盗。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20)

西游记剧组有个怪现象,所有的男人都是一个发型,光头,说为什么呢?方便化妆呗。因为经费有限,临时缺了演员,谁有空闲谁就要随时顶上去,大家还乐此不疲。要说,这个剧组是真穷呀,别的不说,就说这个演员的片酬,比如说八戒马德华吧,他那点报酬估计你想都想不到。

西游记这些演员的工作态度,确实让人敬佩。那个时候剧组演员每顿饭只有5毛钱的配额,到广州这些已经贵起来的地方,一碗饺子2块5,才6个,男生根本吃不饱,导演就自己掏钱给工作人员吃饭。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21)

就是这样省吃俭用,扣扣索索,拍完了前面的15集,钱也是一分不剩了。杨洁导演面前,摆着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没有资金,接下来的戏怎么办呢?

俗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杨洁不想半途而废,可是在哪个商业并不流行的时代,谈何容易呀。如今,我们能看到相对完整的西游记,咱都得感谢那位扮演蜈蚣精的演员李鸿昌。

原计划拍15集,杨洁导演没有想到,这借来的三百万资金也无法支撑全剧拍完,一两年间,物价上涨了,除了剧组人员的片酬没有涨之外,其他的支出都在增加,就连选好的景也变成旅游景点开始收费了。没办法,一年之后,杨洁只好忍痛割舍了五集,先行收工了。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22)

所以,西游记第一次播映的时候,总共是25集。时间来到1988年,正式播出那天,当电视里响起“敢问路在何方”时,全中国的大城小镇,无论男女老少,全都聚在屋子里看西游记。

当年西游记在国外播出之后,东南亚各国来信,纷纷索要“活如来”的照片,扮演者朱龙广就陆续给国外寄出了1000多张自己的剧照。而据说西游记在越南播放时,街上小偷不见了,就连警察也没影了,全都去看电视了。由此可见,央视版西游记的影响力,以及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那是举足轻重的。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23)

然而在一片赞誉声中,导演杨洁却是暗自痛苦,西游记没有拍完这件事儿成为她心里的一根刺。尽管西游记每年都在重播,但十年时间里,她从没有看过。在此期间,几位在西游记里扮演角色的老演员相继离世,杨洁再也忍不住了,1998年,她写了一份申请报告,要求续拍西游记,而当时,杨洁自己也已经70岁了。

1998年7月,杨洁拉着已经步入中年的主演们,又拍摄了西游记后续16集,这次拍摄,从化妆到特技,都比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人们似乎还是对前25集情有独钟。

86版西游记隐藏细思极恐(86版西游记背后的那些故事)(24)

电视剧西游记从1982年开拍,到2000年续集播出,前后跨越了17年之久,在那个电视技术并不是很完善的年代,《西游记》剧组以他们的敬业和坚持,塑造的那些经典角色,已经永远定格在了观众心中。不仅如此,剧中的配乐,也成为我们追忆青春岁月的宝贵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