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岛的夏天回忆(青未了刘公岛梦魂萦绕的地方)(1)

孙秉伟

早春去威海。正值细雨蒙蒙,急切切登船去刘公岛。

波涛滚滚,极目望去,心儿突突地跳了起来。

啊,刘公岛,梦魂萦绕的地方!

这3.15平方公里的小岛,被称为“中国历史的分水岭”。1894年发生在这片海上的甲午战争,将近代中国拖进了灾难的深渊。

我轻吟着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威海卫》:“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登岛,伫立岛礁上。但见海天茫茫,我的思绪驰骋起来,越过百年,竟一时收拢不住……

刘公岛的夏天回忆(青未了刘公岛梦魂萦绕的地方)(2)

128年前,在那血与火交织的1894年。刘公岛附近的海面上,腥风血雨,硝烟弥漫。一个不屈的民族,把她从吞咽鸦片开始的一腔屈辱,喷发成复仇的炮火射向犯疆的倭寇。250名“致远”官兵,追随着管带邓世昌,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心跳在一起,血涌在一起,用年轻的血肉之躯,铸成一柄利剑直插敌舰,不幸全部殉国遇难。巍巍青山为忠烈肃立,浩浩大海为壮士致哀。

中日甲午海战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大清的最高统治者在用军费修建的颐和园里颐养天年,卖国贼们卑躬屈膝地与倭寇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倭寇的狞笑声中,2亿3千万巨额白银哗哗流向倭寇的血盆大口之中......殷红的血,从祖国母亲百疮千孔的躯体里汩汩流淌。

在那苦难的岁月里,有良知的中国人没有忘记邓世昌和水师官兵这些用大字镌刻于青史的英名。他们从容赴难“精忠报国”的崇高精神,在人们心中矗立起的不朽丰碑,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薪火相传。忠烈们谱写的正气之歌回荡于天地之间,他们所彰显的爱国主义精神宛如一根红线,把无数的英雄豪杰、志士贤人的心连在了一起;把不同民族、信仰各异的亿万中国人的心连在了一起;把全球炎黄子孙的心连在了一起。

于是,每一位有爱国心的中国人,心里都镌刻着那挺胸屹立的刘公岛、昂首喷火的致远舰、目光如炬的邓世昌、赴汤蹈火的水师官兵。 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奔走呼号,变法图新,舍身成仁,前赴后继。

直至1921年,一道闪电划破沉沉夜空,南湖红船亮起明灯一盏,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才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见到了曙光。在我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由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染成的那面镰刀锤头旗帜上,闪烁着我党推翻三座大山,让中国人民走向光明的殷殷初心,分明也蕴含着邓世昌致远舰的豪气和英魂。

海风啸啸,涛声依旧。潮涨潮落,百年往矣。

透过雨幕,一条横幅映入眼帘,上书 “祖国领土,寸土不让!”这燃烧着激情的大红横幅与岛上年轻的守卫战士英姿勃勃的身影、寒光闪闪的钢枪同框,伴随着霏霏春雨和飞卷腾空的朵朵雪浪花,绘就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战士守疆图》,我的心里立马燃起了火。

刘公岛的夏天回忆(青未了刘公岛梦魂萦绕的地方)(3)

我想,也许这里是距离邓世昌英魂最近的地方。你看那一张张刚刚脱离稚气,然而又显得几分刚毅的脸庞;那一双双犀利的远望着大海深沉的目光。我分明听得见蕴藏在战士的心中那呼呼作响的声声呐喊,那里面有着对百年前邓世昌忠烈们的深切缅怀;有着“不能制海,必为海制。背海而衰,向海则兴”的痛切理解;有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凌云壮志;有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中国梦的美好祝愿……

我自信地认为:那里面肯定还有着战士们对人民军队“利剑添锋”的热切期盼;有着拼将青春热血卫国戍边的豪情壮志;有着扫除南海上的魑魅魍魉,还我万里海疆一片阳光的钢铁意志;更有“神圣领土,寸土不丢”誓死捍卫祖国边防线的赤胆忠心!

啊,刘公岛,梦魂萦绕的地方!

作者 孙秉伟 中共党员 大本学历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 青岛市琴岛作协会员 原青岛铁路文联秘书长 系青岛市文联第六届委员。

刘公岛的夏天回忆(青未了刘公岛梦魂萦绕的地方)(4)

壹点号浮山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