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晓东
很多次,我也想迫切地看一看,我们心中的英雄,到底是什么样子?终于,风雨过后,在这骀荡的春光里,微风送来花香,当他们脱下防护服、摘下口罩的那一刻,你突然会发现,她们的肩膀,还是如此的稚嫩;她们的身子,甚至有些瘦弱;她们的笑脸,是那么的羞涩和腼腆。原来,他们也和你我一样,有过恐惧、有过胆怯,有过渴盼、有过脆弱……如果汇入万千人流中,你甚至不会发现,他们就是拼尽全力与病毒鏖战过的英雄。
河南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王耀平告诉记者,137名队员中,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仅有22岁。在这个时刻,我也十分惊讶着,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气吞河山、力扛千钧?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让他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视死如归、淬炼成钢?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只不过有人在负重前行。郑州大学第五附院的万琳说,“出发前的那天晚上,睡不着,凌晨找安定吃,因为白天院长握着我的手说:你们一定要活着回来!”郑州大学第二附院的张卫青说,“第一次推开隔离病区大门的时候,腿是哆嗦的!”张卫青的同事袁艳青说,“进入病房的时候,你虽然看不见病毒,但是你能真实的感受到它们如海啸般向你袭来!”王耀平说,“1月28日第一次进病房,有的护士是两个人胳膊挎着胳膊进去的,因为他们的腿软的迈不开步……”郑州大学第二附院的陈希说,“第一次进病房,我不敢和任何人说话,整个身体僵硬的像个机器人,我的两个拳头一直紧紧攒着……”
当我们把鲜花和掌声献给我们亲爱的英雄们的时候,可曾想过,他们同样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同样是食人间烟火的兄弟姐妹?他们是父母眼中不懂事的孩子,是丈夫眼中最深爱的娇妻,是妻子眼中深情爱慕的伟丈夫,是儿女眼中引以为豪的生身父母……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张亚如的弟弟说,“姐姐,在我眼里,你还是满卧室挂着Hello kitty、小叮当的小女孩,怎么能谁也不商量就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河南大学第一附院的关锐对丈夫说,“那时候多么想你说让我不要去了,可是你没说……”省卫健委朱声永的爱人——河南省肿瘤医院的医生孙萍在家书中深情告白,“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自打结婚以来,从未有过如此长时间的分别,从未有过如此多的担心,也从未有过如此多的期盼!君在长江北,我在黄河南,守望相助,同心抗“疫”……”还有那个让我们含着泪水欢笑的王月华高喊,“徐国良,我回来了!往后余生,平淡是你!风雪是你!家务活是你!挣钱还是你!是你是你还是你!”
有人说,把理想安放在别人需要的地方,苦会变得不那么苦,甜起来却格外甜。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王林梅说,“把恐惧变成勇敢,是我这一生非常光彩的一面。”王林梅的同事孟刘浩说,“是我媳妇给我报的名,其他人是医院派来的,我是媳妇派来的。我儿子以后如果问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我会说,一个是娶了你妈,一个是来武汉!”郑州大学第五附院的曹莹璐说,“这次强烈地感觉到,我的存在和国家是那么紧密的连在一起……”郑州大学第二附院的李瞳说,“两个月,感受最深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生命有时候脆弱如纸,但更多的时候却坚韧如山。如今,彩虹丽天,万里同春,江山无恙。在这个繁花缀枝,蝴蝶振翅的春天里,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聆听抗“疫”英雄们的话语,用这些金子般的真心,去砥砺我们的灵魂吧!
河南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英雄语录
有一患者也是医务人员,我去安慰他,他说:“你不用安慰我,我也是医生,我也很恐惧!”
一患者只有30岁,大便弄床上了,问他能不能清理一下床单?他“很不好意思”。
——常志红,郑大二附院
知道我要来,丈夫说,我要能去就跟你一块去。父亲说,你不去谁去?你就是干这个的。
刚开始,病人不和你沟通。病友一个个离世,他们很恐惧。三天后他们有了信心,一周后,他们开始说话了。
把恐惧变成勇敢,是我一生中非常光彩的一面。
——王林梅,郑大二附院
有两次流泪,一次是接到通知时,一次是病房清空时,清空病房我哭,主要是不舍。经过这次抗疫,以后对家人对亲人更好一些。
——王高帅,郑大二附院
2月7日,第一个病人出院,主动提出要和我们照合影。护士还紧张,病人说:我要表扬你,你们河南人真好。
——郭秀艳,郑大二附院
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家人能够走得更远。
——卢艳秋,郑大二附院
儿子很崇拜我,5岁了,说“我叫你大哥吧”,还说“我长大也当医生。”问为什么,他说“你老了,医院里少个人。”
——胡玉守,郑大二附院
说的要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根本不可能,有的病人听不清,还得靠近听。
能活下来,就是英雄,夸自己一点也不过分。
——袁艳青,郑大二附院
在病房听到最多的是“谢谢”!病人对我们说: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给病人说:“你明天可以出院了”。病人躺床上哭了,大哭,给我敬了一个礼。
——李瞳,郑大二附院
一位80多岁的老人说:如果不是你们,我都不知道走了多少天了。
——陈肖肖,郑大二附院
给老人擦大便时,老人哭了,他觉得是种负担。
生命特别短暂,当天还和病人阿姨说话,第二天上班时发现,她已经走了。下班就给父母打电话,觉得他们老了很多。忽然间懂事了,长大很多。
——徐海洋,郑大二附院
病人去世了,手机还一直响。我就接起了电话,对方是他的一个朋友,知道病人已走,大哭。
——周凯,郑大二附院
在病房里,我们说最多的是“早点康复”,病人说最多的是“希望你们早点回家”。
——张超奇,郑大二附院
后来,一进病房,就充满战斗力,大家在病房都是抢着干活,越忙越充实。
病人也是英雄。病人和我们相互拯救。
——李玉雪,郑大二附院
队员经常从驻地带吃的东西给病人,第二天带东西过去,病人却走了,心里很难受,哭了。
撤离病房时,不舍得。这是我们用生命守护的城市。
——王婷,郑大二附院
有一天下班,忽然队员有说有笑,问为什么?原来是病人跟我们聊天了。因为刚开始病人们全部不说话,恐惧、紧张、无助。
——崔银鸽,郑大二附院
护目镜雾很大,感觉很不安全,怕扎错了。但我并不怀疑自己的技术。
——秦哲,郑大二附院
我是第一个报名的,老公知道后,很晚开车把我从单位接回。回家的路上,一直不说话,最后说:家里还有什么交待的没有?他认为我回不来了。
病人很无助,我们是他唯一的希望,所以我们对病人一定要好。2月7日,第一位病人出院,我们看到了希望。
我的任务完成了,两件事:一是队员零感染。来时,领导交待,队员有一个出事,你就是千古罪人;二是我至今没有给父母讲,他们年龄大了,受不了,但他们应该知道,只是不说、不点透。我对得起我身上的这身白大褂。
——李晶,郑大五附院
患者出院,我觉得我很骄傲,真的很骄傲,尽管我不是医生、护士,是感控人员。病房清零时,我偏头疼,没有去病房,可遗憾,但我可高兴。我给院长说,我完成任务了,我不辱使命,都把队员都平安带回来了。
——万琳,郑大五附院
病人去世了,尸体已消毒处理,包裹起来了,但病人家属想要病人的手机,当时清理尸体时没发现有手机,我就壮着胆子,把尸体袋打开,好容易在病人脖子底下,找到了手机。
——李晓乐,郑大五附院
后来,去病房大家都争着先进去,出病房时,又争着最后一个走。
——王伟,郑大五附院
病人经常说:离我远点,我怕传染着你。
——李涛,郑大五附院
有一个病人,叫钟三八,71岁,他的儿子去世了,爱人还在隔离中,又是肺癌病人,他每五分钟按一次铃,每按一次只说一件事。但我们从不烦,我问他:老爷爷,你这几件事怎么不一块说?他说,那时候我又不渴。
——徐霞,郑大五附院
来这里没有给妈妈说,随后妈妈知道了,哭着说,这辈子你骗我两次:一次是上大学暑假打工,想体验。第二次是这次去武汉,希望以后你不要再骗我了。
——李小燕,郑大五附院
我从来没有出过郑州,一直想干件大事,这次就来了。
——杨默,郑大五附院
武汉之行,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我们在这里拼过命。抗疫路上有我,足矣!
——冯永海,郑大五附院
刚进病房,病人就把脸扭过去,怕传染我们,病人以他们的方式保护我们。
——张真,河大一附院
在这里我哭过一次,就是火线入党时,听国际歌哭了。
——曹莹璐,河大淮河医院
病房里,老年人经常吵着要回家,我就想,要是我的奶奶住院,也会是这样,于是就经常安慰她。
——满慎南,淮河医院
每次病人出院,总说:谢谢你们从河南来救我。我哭了。
——赵敏,河大淮河医院
来时我就想,如果“倒”这了,就算了。但我为什么要来?因为我曾经住过院,同事们救过我几次,我也要救别人。
——周莉娅,河大淮河医院
我不能死,我是妈妈的孩子,是妈妈的全部;是孩子的妈妈,是孩子的全部,是病人的救命稻草。
——张亚如,河大淮河医院
病人说嘴里没味,想吃橘子。第二天我从驻地带橘子给她吃,病人专门给我作了个揖,拉着我的手说:你是一位好姑娘。我忽然感到,我的职业可神圣。
——徐秋香,河大淮河医院
病人口罩松了,我帮他戴,扶口罩,病人用手挡着,不让我接近他。病人说:我是怕传染你。
有一个病人出院后,知道她妈妈已于2月份,也是这个病去世了,之前她弟弟也在隔离中,瞒着她,这下她知道了,哭啊,凌晨3点多给我发短信:丫,我心里疼啊……然后发语音,一直哭,我就听,不说话。武汉人他们都有很大的心理创伤。
——丁晗,河大淮河医院
给病人喂药,她推开我。她说:我不想让你离我太近,怕传染你,你和我的孩子一般大。
我入党了,妈妈知道后哭了,她也是老党员。她说:这就是让你回国的原因。我在新加坡待过三年。
——王月,河大淮河医院
我上车后给爱人说:银行卡放冰箱上了,如果我回不来了,照顾好爸妈、儿子。
病人说:药停了吧,我认为我好多了,把药给别的病人吧。我说:现在药够。病人说:要不我先出院吧,把病床留给别人。
——董海,河大淮河医院
93岁老太太出院,非要给我照合影,还非想看看我长什么样。
——李磊,河大淮河医院
来武汉,全家人强烈要求给我送行,几家亲戚都来给我送行。
——王瑞敏,新乡医学院一附院
经历这次事,中国是没有什么不可以战胜的。
——曾萍,新乡医学院一附院
家庭默默支持是我们在这里安心工作的很重要的基础。
过去病人的生死是交给家属的。这次病人的生死是完全交给我们的,没有陪护、没有家属,所以我们只能全力以赴、尽心尽力。
——王永涛,新乡医学院一附院
能活着回去就行了,其他的没多想。
——李营,新乡医学院一附院
来武汉,内心变得强大了。
——田娟,新乡医学院一附院
我们护士对防护服产生一种恐惧,再也不想穿了。
——臧书志,新乡医学院一附院
给病人拿水果、食品,病人非要给钱,我不要。出院后,加我微信,微信转,我不要。他说:你们河南人真好,以后谁说河南人不好,我都不愿意。我要去捐血浆。
——孙数倍,新乡医学院一附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