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时值95岁高龄的余国琮先生

给刚入学的“90后”天大新生手写了一封回信

一笔一划,工工整整

包含着余先生对当代青年的殷殷嘱托

也传递着天大学子接续奋斗的力量

2017年,张人仁考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初入大学,带着对于大学是什么,要成为怎样的人,如何规划好大学生活的迷茫,张人仁所在的化工一班同学们决定给他们崇敬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精馏分离学科创始人、现代工业精馏技术先行者、化工分离工程科学开拓者余国琮先生写信。

他们在信里写到,“从您毅然决然返回祖国,到您学术研究上的累累硕果,天津大学实事求是的校训和兴学强国的使命在您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虽然我对化工很有兴趣,但我对它的认识仅止于此,我很想知道关于化工及化工人的未来和前景是怎样的......”

致敬一代逝世的院士(那位院士给天大新生手写了一封回信)(1)

致敬一代逝世的院士(那位院士给天大新生手写了一封回信)(2)

致敬一代逝世的院士(那位院士给天大新生手写了一封回信)(3)

当时的余先生已经95岁高龄,虽然因病住院,但仍然坚持着专著修订工作。张人仁等同学原本并没有奢望余先生能给大家回信。

没想到仅仅两天后,这群“90后“大学生就收到了余先生的亲笔回信。在信中,余先生写到“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这是当代‘化工人’的信念......要为将来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做出贡献。”

致敬一代逝世的院士(那位院士给天大新生手写了一封回信)(4)

余先生的回信让化工一班备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同学们要立志做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的“化工人”的决心!

在四年大学生活中,张人仁和同学们谨遵余先生嘱托,将科技报国奉为自己的信念。毕业时,化工一班28名同学中有23名选择在化工领域继续深造。张人仁也跟随为余先生的学生、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许春建教授,在研究生阶段继续从事精馏相关的科研工作。

致敬一代逝世的院士(那位院士给天大新生手写了一封回信)(5)

致敬一代逝世的院士(那位院士给天大新生手写了一封回信)(6)

拳拳家国心,殷殷报国情。余国琮先生用毕生奋斗坚守着自己为中国争一口气的信念,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斯人已去而师范永存。

张人仁说,身为新一代化工人,我们对先生最好的怀念,就是要把“争一口气”精神、科技报国的信念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将个人成长融入祖国发展,心怀家国,为国争气!

挥手作别夏日

一批青春飞扬的新天大人

也即将在北洋书写自己的故事

望大家

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亭亭少年,未来可期

致敬一代逝世的院士(那位院士给天大新生手写了一封回信)(7)

致敬一代逝世的院士(那位院士给天大新生手写了一封回信)(8)

致敬一代逝世的院士(那位院士给天大新生手写了一封回信)(9)

- tianda1895 -

图片来源 / 李研 化工学院

文字来源 / 董玥欣

编辑 / 赵天翼

底图设计 / 张晨昊 兰宇轩 罗晨尹

审核 / 王鑫 李晋馥 董玥欣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们 tjunmc2019@163.com

致敬一代逝世的院士(那位院士给天大新生手写了一封回信)(10)

跟小天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