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

太阳本病中风,以桂枝汤主之。

伤寒以麻黄汤主之。

风寒两感,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主之。

伤寒而内有火郁,以大青龙汤主之。

中风内有火郁,以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

伤寒而内有水饮结中上焦,以小青龙汤主之。

表已解而内燥,以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湿,以五苓散,茯苓甘草汤主之。

表退而热结血分,以桃核承气汤、抵当汤、丸主之。

伤寒论方剂及适应症(伤寒论病机方证汇总)(1)

太阳坏病入阳明去路∶

表寒未解,而内有火郁,以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表解而内燥,以人参石膏汤主之。

表解而里热,以调胃承气汤主之。

入太阴去路∶

表未解而里湿,以五苓散主之。

表解而里阳虚,以甘草干姜汤主之。

表解而里阴虚,以芍药甘草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寒急,先以四逆汤主之,后以桂枝汤主之。

表风未解而里虚,以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热,以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寒,以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表风未解而里微咳,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表解而里湿,以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表虚而里实,以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里实而宜吐,以栀子浓朴汤、栀子干姜汤,栀子香豉汤,栀子甘草汤,栀子生姜汤,随证主之。

入少阴去路∶

表虚汗漏,以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里虚恶寒,以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里寒有湿,以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主之。

里寒有水,以真武汤主之。

里虚亡阳,以桂枝甘草汤主之。

里寒欲作奔豚,以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里虚亡阳惊狂,以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主之。

里虚亡阳烦躁,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表解而里阳虚,以茯苓四逆汤,干姜附子汤主之。

伤寒论方剂及适应症(伤寒论病机方证汇总)(2)

太阳坏病结胸痞证:

结胸证重者,以大陷胸汤,大陷胸丸主之,轻者以小陷胸汤主之。

痞证表未解而里虚,以桂枝人参汤主之。

表已解而里实,上有热,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表已解而里实,下有寒,以附子泻心汤主之。

表解而里有水,以十枣汤主之。

表解而里有寒、有热,以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主之。

里湿而便滑,以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里湿而水停,以五苓散主之。

表解而里郁,以旋复花代赭石汤主之。

里寒而可吐,以瓜蒂散主之。

阳明病:

阳明病,太阳经证未罢,中风,仍以桂枝汤主之,伤寒,仍以麻黄汤主之。

太阳未解,而将入阳明,以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未解,而已入阳明,以葛根汤主之。

二阳表未解,而里有郁,以葛根加半夏汤主之,表解而里热,以调胃承气汤主之。

表解而里微实,以小承气汤主之。

表解而里大实,以大承气汤主之。

里实而津竭,以密煎导方、猪胆汁方主之。

里实而脾约,以麻仁丸方主之。

里实而血瘀,以抵当汤主之。

伤寒论方剂及适应症(伤寒论病机方证汇总)(3)

阳明病虚证:

阳明虚证,里寒而水盛,以四逆汤主之。

里寒而土虚,以吴茱萸汤主之。

里有积湿,以五苓散主之。

里有虚热,以栀子豉汤主之,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里有湿热,以猪苓汤主之。

里有燥热,以白虎汤主之。

里有瘀热,以茵陈蒿汤主之。

少阳病:

少阳经本病,经气郁迫,表里不和,以小柴胡汤主之。

太阳经证未罢,而遽入少阳,以柴胡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未解而表实,以麻黄汤主之。

少阳病已具而里虚,以小建中汤主之。

太少合病,而自下利,以黄芩汤主之. 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实,以大柴胡汤主之。

表已解而里热,以调胃承气汤主之。

妇人热入血室,以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方剂及适应症(伤寒论病机方证汇总)(4)

少阳坏病入阳明去路:

里虚而心悸烦,以小建中汤主之。

里虚而心动悸,以炙甘草汤主之。

里虚而烦满谵语,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少阳本病未罢,仍以小柴胡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实,仍以大柴胡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热,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入太阴去路:

表里未解,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少阳坏病结胸痞证:

按结胸证,以大陷胸汤主之。痞证,以半夏泻心汤主之。

太阴病:

太阴病,表寒未解,仍以桂枝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寒急,先以四逆汤主之,后以桂枝汤主之,表已解而里有实寒,以四逆汤主之。

里有寒而上有虚热,以黄连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虚,以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实,以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表寒郁而内生湿热。以茵陈蒿汤主之。

表湿郁而内生瘀热,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表里俱有瘀热,以栀子柏皮汤主之。

少阴病:

少阴病,表里俱寒,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

里寒而水盛,以四逆汤主之。

里寒而土败,以附子汤主之。

里热升而咽痛,以甘草汤,桔梗汤主之。

里阴逆而咽痛,以半夏散及汤主之。

咽痛而生疮,声不出,以苦酒汤主之。

咽痛而胸满心烦,以猪肤汤主之。

里寒而土虚,以吴茱萸汤主之。

里寒而水泛,以真武汤主之,里热而有湿,以猪苓汤主之。

里热而有郁,以四逆汤主之。

里寒而阳微,以通脉四逆汤主之。

里寒而脉绝,以白通汤主之。

里寒而无脉,呕烦,以白通加猪胆汁汤。

里寒而下利脓血,以桃花汤主之。

里热而液耗,以黄连阿胶汤主之。

里热而水涸,以大承气汤主之。

厥阴病:

厥阴病,里寒而吐蛔,以乌梅丸主之。

表寒而里虚,以当归四逆汤主之。

若内有积寒,以当归四逆加吴荣萸生姜汤主之。

里寒而宜吐,以瓜蒂散主之。

里寒而有水,以茯苓甘草汤主之。

里寒而厥逆,以四逆汤主之,里寒而阳郁,以通脉四逆汤主之。

里寒而上有浮热,以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

里寒而上虚,以吴茱萸汤主之。

阳回而里热下利,以白头翁汤主之。

阳回而里热有燥屎,以小承气汤主之。

阳复而里生烦热,以栀子豉汤主之。

由病机可得知病症。

病机种类:伤寒,中风,火郁,水郁,内燥,里湿,里寒,里热,里虚,里实,热结血分,里阳虚,里阴虚,里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