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辣椒栽培技术

基金项目 红 河 学 院科 研 基 金 博 硕 资 助 项 目 ( XJ17B07 ;

XJ17B08 )。

_杨云会等

辣椒( Capsicum annuum L. )为茄科辣椒属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 会泽县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玉米、辣椒和马铃薯,其中以会泽县乐业镇的辣椒种植优势最为突出。 乐业镇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比较明显,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好,是辣椒种植的适宜区。

2007 年,在长沙国际辣椒博览会上,会泽县乐业镇荣获“中国辣椒第一镇”称号。 辣椒在会泽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种植面积十分广阔,销往各地,因而提高辣椒产量至关重要。 现将会泽县辣椒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手工辣椒栽培技术(会泽县辣椒栽培技术)(1)

1 品种选择

种子选择是辣椒生产的基础工作,应选择抗病、抗虫、抗逆性都较好的高产品种。 会泽县以云干椒、乐业“二角椒”等优质品种为主 。

2 播种育苗

2.1 耕地播种

根据季节天气, 会泽县一般在农历二月初开始整地,选择土壤肥沃且浇灌方便的地块进行疏松、整平。 将辣椒种子撒播后,用锄头轻轻覆盖薄薄的一层土壤(俗称粘地),之后覆盖一层农家肥,再盖一层谷草或松毛,然后撒上石灰(因农历二月气温低,石灰可以起到防冻的作用),紧接着浇水且浇透,盖上薄膜。

2.2 苗期管理

在播种后至种子开始发芽时浇第 2 次水, 出苗时浇第 3 次水。 之后注意观察幼苗,干旱时进行浇水(一般每周浇 2~3 次)。 辣椒出苗后需用支架把薄膜撑起以预防高温天气灼伤辣椒苗。 白天温度高时需把薄膜的两侧揭开,傍晚温度下降时再覆盖,直至辣椒苗长出 2~3 片叶子。辣椒苗长出 5~6 片叶子时,把薄膜全部揭掉。 一般 2~3 d 浇 1 次水。 苗期注意病虫害防治。

3 整地移栽

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土壤 pH 值以 7.8~8.4 为宜,避免与茄果类作物连作产生连作障碍 ,开春解冻后要早犁地、施入基肥(可多施农家肥),一般用普通过磷酸钙 30~50 kg/hm 2 、 腐熟农家肥 2 000~3 000 kg/hm 2作基肥,将二者混合均匀后撒于地表,翻耕时埋入土中,耙平后开沟起垄待移栽 ,一般是一垄双行,“品”字形打塘。

移栽时间一般为 4 月中下旬, 选择无明显病虫害,无僵苗现象,叶片青绿、肥大,幼茎粗壮,根系发达,有 10~14 片真叶的幼苗移栽。 移栽时注意单株定植、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的原则为春椒稀、夏椒密,肥地稀、薄地密,行距以 45 cm 较适宜,株距以 30~40 cm 较为合适。 移栽后覆盖地膜(也可以先盖膜后移栽),覆盖地膜可以减少杂草数量,提高地温,提墒保墒,促进壮苗早发。 移栽 5~7 d 后及时查苗补苗,如有病苗立即拔除。

4 肥水管理

辣椒是浅根系作物,根系不发达,怕旱怕涝,因而在肥水管理上应格外注意。 移栽后 7 d 内每隔 3 d浇 1 次水,待幼苗成活后,若长期干旱无雨,可根据土壤水分含量及时灌溉,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 幼苗成活后,根据植株长势施入提苗肥,用稀释后的人畜粪尿配适量尿素浇施,可有效加快其生长和发育,提高其品质 ;幼果期后,施硫酸钾 4~5 kg/hm 2 和尿素4~5 kg/hm 2 ;花期施肥应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肥和钾肥以保花;在植株大量开花而果实不多时期,追施适量肥料以满足辣椒开花结果的需要, 但要防止追肥量过多引起植株徒长、落花,一般施复合肥( 20-6-20 ) 150 kg/hm 2 ,促进多分枝、多结果 。 在辣椒结果期间会消耗大量的养分,若基肥不足,可以增施复合肥和尿素。 辣椒在各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光合作用和所需营养物质不同,需肥量也不同,应根据辣椒的生长需求合理施肥,有利于提高辣椒的品质和产量。 辣椒灌溉与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小水勤灌,多次追肥。 追肥通常在辣椒盛花期前进行,过早施入追肥可能导致辣椒苗死亡, 追肥施入过多可能导致烧苗或者落花现象,从而影响结果率。

5 病虫草害防治

在辣椒病虫害防治上,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积极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上,可采用黄板诱蚜、选用抗逆性强的辣椒品种、适当轮作增施有机肥、科学合理搭配氮磷钾肥,以减少病源,有效提高辣椒植株的抗病性。 生物防治上,可利用七星瓢虫等天敌,或采用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药剂防治病虫害。 化学防治上,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掌握正确的施药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执行蔬菜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确保辣椒果实中农药残留量不超标。 可在播种前用 75% 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2~3 g/m 2 , 加少许酒溶解后兑水喷洒苗床; 齐苗后选用 80% 大生 M-45 400~600 倍液喷雾 1 次;定植后出现中心病株,选用大生 M-45 、 25%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1.05~1.50 kg/hm 2 交替防治 1 次 。 辣椒病害类型较多,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病害,可采用不同的方法防治。

辣椒猝倒病是苗期重要病害之一, 因苗期温度和湿度不适、管理不当引起,发病时通常造成辣椒幼苗成片倒伏死亡;可在辣椒幼苗出齐后,用 80% 克菌丹可湿性粉剂 225 g/hm 2 1 000 亿个芽孢 /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1 125 g/hm 2 ,兑水 450 kg/hm 2 ,均匀喷淋幼苗根茎部, 可以有效地预防整个苗期不会发生猝倒病。

在辣椒生长全期都需要预防辣椒疫病, 温暖多雨的天气会促使辣椒发病,连作、浇水过多、排水不畅均会导致辣椒疫病发病严重; 可用 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或用 53% 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 500 倍液,或碧秀丹 600 倍液,或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等,连续交替灌根或喷雾 2~3 次,间隔期 7~10 d ,可控制辣椒疫病的危害并可兼防炭疽病 。

炭疽病易造成辣椒干叶、烂果、叶片发黑,导致辣椒产量和品质下降。 在防治上,可用 75% 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3 000 倍液喷雾, 7~10 d 喷 1 次,连喷 2~3 次。

辣椒病毒病是属于较顽固的病害,传播速度快,主要出现在辣椒的生长期。 在防治上,可用 20% 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 300~400 倍液均匀喷雾,该药还可用于防治辣椒根腐病、白粉病、疮痂病等。辣椒脐腐病是由于缺钙造成的非传染性病害。

夏季高温易造成辣椒植株缺钙,从而形成脐腐病。 因此,应合理灌水、均衡灌水,避免在中午高温时灌水。

此外,应增施钙肥,结果期叶面喷施 1% 过磷酸钙水溶液,或 36% 氯化钙 500 倍液,或 0.1% 硝酸钙溶液,每 10 d 喷 1 次,连喷 2~3 次 。

辣椒常见的虫害有地老虎、蛴螬、蚜虫等,主要在叶背和嫩茎生长点上吸食植株内的汁液, 造成植株营养不良。 在防治上,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爱诺虫清等药剂喷雾来防治辣椒的虫害 。

及时去除杂草,以免杂草与辣椒争肥争水,提高产量。 应及时铲除辣椒中的杂草,以利于增强辣椒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性,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人工拔除辣椒塘中的杂草,但应避免伤到辣椒根系。

6 适时采收

采收时间和干燥质量对辣椒的销售有很大影响。 当椒果颜色为深红色、果皮皱缩、手摸柔软即为成熟, 当整株果实红熟 90% 以上时应立即整株一次性采收。 采收过程中应注意要轻拿轻放辣椒,切忌挤压椒果以防影响辣椒品质。 采收后 8~10 株植株扎成一把,及时晾干。 在晾晒过程中经常翻动,当干辣椒达到“手握无气、手捻不转”、含水量达 16%~18% 时,剔除青色的、霉变的及烂的果实,以提高经济效益。具体采收标准以收购商要求为准, 可进行筛选分级出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