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神龙潭(神农行宫三宝洞)(1)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无数奇洞异穴,将名山大川装点得奇丽多姿。在鄂西神农架群山之中,掩藏着成千上万个洞穴,三宝洞便是其中之一。三宝洞是目前神农架发现的最大的洞穴,相传是神农行宫,是当年采药活动的指挥中心及联络中心。

神农行宫位于神农架林区松柏镇西北45公里盘水乡塔坪村,洞口坐北朝南,海拔1800多米。周围古木参天,箭竹丛生,花果飘香。

远望,犹如一幅神农出征图,迎门处龙头高昂,龙须上翘,龙口大张。洞道里,龙身长拖,龙爪伏地,龙尾深藏。洞壁间,龙鳞闪光,龙背隐现,龙骨时露。洞深处,龙子御波,龙孙嬉戏,龙族欢腾。这样的宝洞自然只有神农皇帝才有资格居住。

洞中有三处奇景,即石塔、石狮和莲花石盆,称为三宝。洞内藏三个支洞。一名风洞,常听狂风大作;二名雨洞,常见暴雨倾盆;三名雷洞,常闻雷声轰鸣。

进洞不远,便是一个大洞厅,洞内石笋遍布,好似一片塔林。石塔参差,高低错落,人行其间,如观少林塔群。此处称为“门厅”,即神农行宫第一厅。

第一厅传为神农御林军的营盘,长5米,宽6米,高4米。顶端有石钟乳悬垂,厅内玉柱林立,皆通体溜光,天然生成的石桌石凳错落有致。厅正中竖立着一根状似定海神针的石柱,却以系马石为名,腰身上还深刻着缰绳磨擦的痕迹。

  从第一厅斜下两米进入第二厅,这第二厅也称为葡萄厅,传为神农的待客厅堂。厅长15米,宽6米,高3米左右,厅口有一块褐灰色巨大钟乳石,状如卧狮,狮身长5米,高2米,威武雄壮,形态逼真。顶壁葡萄满架,果串高悬,颗颗如珠,五颜六色。大厅内,石钟乳、石笋光怪陆离,壮丽奇特,石鼓、石琴、石龟、石陀螺、石蛙、楼阁等,应有尽有,奇异多彩,叹为观止。厅内有两条10多米长的巨大石龙,蜿蜒盘曲,翻滚扭动。地上设施齐全,有几有案,有椅有凳,皆如玉石打造,光滑洁净。

第三厅是三宝洞四厅中最美的厅,名莲花厅,传为神农的休闲园地。顶壁倒悬着一朵巨大的莲花,壮丽奇特。花瓣散开,中藏泉眼,口吐泉水。泉水一滴一滴,不紧不慢,不断滴入下面的一口玉盆,玉盆直径半米多,白色,圆形,形似莲花朵。玉盆虽然无裂无缝,但任凭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咚直响,却永远注不满,永远只有半盆泉水。喝一口泉水会顿感神清目爽,在池里洗个手,洞外便下雨。因此,每逢大旱,周围百姓都会来此求雨,而且有求必应。

这是一处有白色方解石天然宝塔群构成的山洞。厅长3400多米,宽、高各有10多米,步入20多米后有15座石塔。再往西拐不远处有石柱型大宝塔四座,高约4米,最高的塔有30多层,直径2米。大宝塔周围有许多石笋型小宝塔环绕,小者25厘米左右。大小宝塔之间伴生有石猴、石龟、石鸭、石兔。再往前行,沿途塔群相互毗连,高低不齐,前后呼应,洞壁、洞顶石钟乳和洞底石笋或似瀑布垂挂,或似飞禽走兽,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第四厅为后厅,传为神农的工作和起居场所。它深藏在洞底,连着地下河,十分宽展,它包括金銮殿、神龙宫、读书间、御膳房和御花园等,尤以金銮殿最为辉煌。金銮殿正中竖着一把万寿伞,罩着迎面的龙案龙椅,下面品字形倒扣着三只大玉碗。相传,每当誓师出征或凯歌班师时,神农都要在殿上与臣民载歌载舞,届时才翻过玉碗,以泉水代甘醇,君臣同饮。

好一处神龙行宫所在!

神农架神龙潭(神农行宫三宝洞)(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