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铁地铁规划(广州都市圈将以广佛为核心)(1)

■深圳都市圈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图。

《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出炉

根据人口、用地等因素综合识别,五大都市圈为需要重点协调的地域空间范围

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格局,加快都市圈建设,8月5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在官网挂出《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下称“《指引》”),对省内五大都市圈的空间格局、生态系统与农业空间领域、交通系统领域、公服设施领域、产业领域进行协调指引。

新快报记者发现,《指引》所指五大都市圈都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其中提到,广州都市圈将以广佛为核心规划形成13条、6向的高效对外高速铁路通道。同时,将加快落实广佛地铁18条衔接通道,优先推进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广州28号线)、佛山11号线的建设。

对于网上热议的4个都市圈范围有所缩小的问题,该厅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文件提到的都市圈是为了指出其中需要重点协调的空间范围,并非范围的重新划定。

■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1

广州都市圈:加快落实广佛地铁18条衔接通道

聚焦范围:广州市、佛山市全域,以及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清远市的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

《指引》根据人口、用地、设施关联、生态连通、空间治理等因素综合识别各都市圈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重点协调的地域空间范围。

《指引》提出,广州都市圈要协同构建“一核六极、十字主轴、网络辐辏”空间格局。“一核”是构建以广州中心区为主核、佛山中心区为副核的广佛核心区,打造多中心的都市圈内圈层,主要承担行政管理、科技创新、总部经济、金融商务、文化交往、现代物流等职能。“六极”即培育六组外围圈层联动组团。

“十字主轴、网络辐辏”,指依托国家高铁、城际轨道、市域快线、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强东西向、南北向两条复合型交通走廊建设,强化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作为区域发展主轴作用,协同构建“十字主轴”。锚固广佛“井字形”轨道骨架为核心、“环 放射”的跨城轨道网格局,依托轨道站点培育发展产业社区、城镇节点,推动都市圈外围功能布局优化。

●交通系统

实现国际航空枢纽湾区内1小时直达

《指引》提出推进“四网融合”,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1小时通勤圈,进一步完善都市圈内外干线铁路通道建设。以广佛为核心规划形成13条、6向的高效对外高速铁路通道。推动佛穗莞城际、芳白城际、广花城际及其北延线、南珠中城际、肇清从城际的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指引》提到,要加快落实广佛地铁18条衔接通道,优先推进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广州28号线)、佛山11号线的建设,研究都市圈内城市轨道交通相互衔接,推动实现都市圈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张网”,探索建立城际铁路与地铁系统制式兼容、互联互通换乘体系,实现公交化运营。

同时,打造内联外通的高快速路网络,构建复合交通廊道。以增强广州华南公路主枢纽功能为导向,完善骨架高速路网,加大都市圈、大湾区内部衔接,提升对外辐射能力。

新增都市圈内高速公路通道,优化现有国、省道干线公路,着力构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县乡公路等都市圈多层次公路网。加强高速公路与沿线重要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城市新区、重要城镇连接,依托高速公路与轨道交通共同培育和升级产业发展带。

《指引》提出要提升广州核心枢纽能级。结合广河高铁、广中珠澳高铁的建设时序,优先建设白云机场高铁站。机场高铁站引入广中珠澳、广河、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等高铁线路,实现国际航空枢纽湾区内1小时直达。建设国际铁路枢纽,提升广州核心枢纽能级,建成广州白云站,高水平改造广州东站,推进广州站升级改造,推进广湛高铁佛山站建设,新建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广州至广州东三四线、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打造都市圈铁路“五主三辅”客运枢纽,形成“十字 环 放射”状网络形态,实现都市圈内部辐射带动及对外各向高快速联系。

●公服设施

建设跨边界地区公共服务平台

根据都市圈内外圈层差异化公服配套策略,构建“都市圈(城市)-组团-镇街-社区”四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提升广州南站商务区、白鹅潭中心商务区、长隆万博、佛山新城等都市圈(城市)级中心辐射能级和国际化影响力,加快南沙、顺德、佛山西站枢纽、广州国际空铁枢纽、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中新知识城、肇庆东站枢纽等外围综合型中心建设,依托轨道站点、产业平台培育多个专业中心。

《指引》提出建设跨边界地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推动中心功能裂变的跨界合作区,重点建设“1 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促进都市圈外围圈层形成产城融合的城镇组团。

●产业领域

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产业领域方面,《指引》提出广州都市圈要推动跨市创新协同,共建共享区域性重大战略创新平台。积极对接珠海、澳门,联动广州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南沙科学城、佛山高新区、三龙湾科技城、中山翠亨新区、中山火炬开发区、珠海高新区等创新平台,共同打造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

同时,以南沙自贸区为依托,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2

深圳都市圈:深莞惠中心区布局9个轨道主枢纽

聚焦范围:深圳市(含深汕合作区)、东莞市全域,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

在交通系统方面,《指引》围绕深圳都市圈多中心分布式的空间结构,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快线的复合交通走廊为骨架,形成“三横四纵”的网络综合交通格局。

“三横”的第一圈层以深圳轨道2、5号线所形成的环线与深珠通道-南坪高速-盐排高速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为一横,是串联深圳都会核心区核心功能与疏解过境交通的主要通道。第二圈层以深圳轨道18号线快线与深圳外环高速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为二横,是串联深圳外围5个新城与重点平台的主要交通通道。第三圈层则以中南虎城际(规划)与常虎高速延长线-佛莞高速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是串联东莞南部九镇的主要交通通道。“四纵”即自西向东分别是西部沿海走廊、中部隧洞走廊、东部谷地走廊和东部盆地走廊。

统筹跨界主次干道和城市轨道,推动建设时序、道路等级、设计标准等衔接,重点梳理东莞南部九镇、惠州惠阳与深圳宝安、光明、龙华、龙岗、坪山五区的交通对接,形成合理、便捷高效的边界综合交通网络。

《指引》提出构建与分布式区域发展结构匹配的轴辐式铁路枢纽格局。深莞惠中心区布局9个轨道主枢纽,发挥主城区人流集散的功能。其中,深圳布局5个,分别为深圳北站、深圳站、西丽站、深圳机场站以及坪山站;东莞布局2个,分别为东莞东站、第二高铁站;惠州布局2个,惠州站、惠城南站。

在人口与经济活跃的东莞、惠州和深圳相邻地区,通过设置虎门站、滨海湾站、塘厦站、光明城站、平湖站、惠州南站6个临界次级枢纽,支撑东莞滨海湾、深圳会展海洋新城、东莞松山湖、深圳光明科学城、塘厦、平湖北、大运新城、惠阳以及大亚湾等关键分布式节点。其余地区结合松山湖、常平、龙岗、平湖等轨道交汇地区形成11个次一级铁路枢纽。

●公服设施

补齐深莞惠边界地区短板

《指引》提出,要构建“1 2 N”的深圳都市圈公共中心体系。包括1个都市圈级公服主中心,由深圳主城区构成,协调联动香港北部都会区提供区域与都市圈级的公共服务功能;2个都市圈级副中心,由东莞中心区和惠州中心区构成,提供地区性公共服务功能,以及N个重点平台与区县公服中心。

同时,补齐深莞惠边界地区公服短板。结合边界地区发展特点,《指引》提出特色公共服务和基础公共服务两种共建共享策略。一是在海洋会展城-滨海湾新区和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等地区,深圳、东莞均已各自谋划市级服务核心,可借助茅洲河生态廊道、中部隧洞走廊建设、黄江城市更新等契机,共同谋划特色公共服务设施,强强联合。二是在凤岗-平湖、大运和坪山-惠阳地区,尚未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服务中心,可充分借用深圳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通过东莞、惠州提供土地资源与硬件配套、深圳提供技术平台与人才团队的模式,探索教育、医疗、体育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跨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边界地区高标准的公共服务协同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