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竹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课文竹石学习内容全解)(1)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文章分析

《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他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写照。

背景介绍

郑板桥幼年家贫,丧母,赖乳母教养,并随其父学画,早年便在扬州以卖画为生,经常过着“爨下荒凉告绝薪,门前剥啄来催债”的困窘生活。后由朋友资助,才得到读书机会,并应科举而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做官期间,鞭挞奸吏,力争赈济,后被诬告罢官。在他离职时,只有三头毛驴,一是他自己乘坐,二是驮他的书籍、阮琴,另是他仆人乘的。可谓“两袖清风”“一官归去来”。这首诗正是他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写照。

学习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二)体会诗句的含义,了解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

(三)学习诗人的高贵品质和高尚的人生追求

知识链接

岁寒三友:松竹梅。松树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梅花象征着高洁、不屈。

作者介绍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兴化(今属江苏)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其中画竹成就最为突出。“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郑板桥集》。徐悲鸿评价其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作品”。

结构梳理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竹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课文竹石学习内容全解)(2)

句子分析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分析

原:本来,原本,原来。破岩:破裂的岩石,暗喻艰苦的环境。

(2)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3)小结

咬定:写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咬”能让人联想到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让人想到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这个字还可以用“抓、攀”等来代替。“青山”赋予了竹子高达挺拔的形象。立根:实写竹子扎根,暗喻人立场坚定。“破岩”写出它扎根的艰难和顽强。

这两句话写竹子生长环境恶劣。“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写出了竹子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分析

磨:折磨,挫折。击:打击。还:仍然。坚劲:坚定,强劲。任:任凭。尔:你。

(2)译文

哪怕遭受了千万次的磨难和打击,竹子依然还是那样的坚韧和强劲,也不管刮的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都不能让它屈服。

(3)小结

千磨万击:“千”“万”是虚指,写出竹子坚韧从容的神态。“坚劲”“任尔”等有力地词语,充分表现了竹子在艰难、恶劣的境遇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永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这两句话写出了竹子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无畏乐观的精神。

中心思想

《竹石》这首诗借赞美在艰难、恶劣环境中的岩竹,抒写了诗人坚忍不拔、顽强不屈 的高尚品质,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

写作练笔

1.积累类似咏物诗,体会其中情感。

2.说说自己喜爱的一种事物,想想它有哪些值得你喜爱的品质。

内容梳理

1. 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咬”字,充分表现了竹子倔强和坚韧的性格。“任”字,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2.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3.诗人仅仅只是描写竹子的坚韧不拔吗?

本诗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诗人要做有骨气、坚韧不拔的人的决心。

4. 诗人借“竹石”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品质?

诗人借“竹石”表现了自己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积累拓展

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人格品性的象征。

积累提高

东西南北 (春夏秋冬) (喜怒哀乐)

千磨万击 (千变万化) (千军万马)

写作参考

阅读扩展

梅花

[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宋】苏东坡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