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说起北京的1路公共汽车,人们亲切的把它称做“大1路”。又因为它行驶在首都的长安街上,途径天安门广场,尤其是第一次从外地来到北京的人们都愿意乘坐它看看雄伟的天安门!车窗宽敞明亮,视野广阔清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计,还得从设计师贾延良60几年前的搭乘体验说起。
接下来跟着《一起午餐吧》节目主持人吴勇,探访贾延良贾老的家,听他讲讲当时做为自己的毕业设计,中国首款大型柴油客车也是后来被用作“大一路”——BK651型客车诞生的故事。
贾延良
六十二年前,一位19岁的小伙子从齐齐哈尔考入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筑装饰系。初到北京的他难掩兴奋之情,迫不及待地登上公共汽车想去看看总是映在脑海中的天安门,可当身高超过一米八的他坐上当时的公交车,却并没有把天安门看得那么完整。从那时起,学设计的小伙子便立下了这样一个目标,那就是设计一款能看得见天安门的公交车!这个小伙子便是后来国人为之自豪的红旗CA770及后续CA774的造型设计者贾延良,也是他设计了BK651,那个曾经经过天安门的大公交。
立志:设计一款能看清天安门的公交车
主持人吴勇来到中国汽车造型设计的开创者之一,红旗CA770及后续至CA774的造型设计者贾延良贾老的家,听他讲讲当时做为自己的毕业设计,中国首款大型柴油客车也是后来被用作“大一路”——BK651型客车诞生的故事。
已是耄耋之年的贾延良贾老,提起他人们自然会想到为国人自豪的的红旗CA770及后续CA774的造型设计,鲜为人知的是,在此之前他还是我国第一款柴油大客车的造型设计者。有意思的是,就像不是所有人看到被热气顶起的水壶盖都能发明蒸汽机一样,这位中国客车造型第一人是从一次在公交车上不太舒服看天安门的经历开始的。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街头上行驶的有限的一些进口公交车,图为匈牙利生产的伊卡路斯客车。
1959年,19岁的贾延良从齐齐哈尔考入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筑装饰系。初到北京的他难掩兴奋之情,迫不及待地登上公共汽车想亲眼看看总是映在脑海中的天安门。可当身高超过一米八的贾延良坐上当时行驶在长安街上的公交车之后,却并没有完整的看到天安门。他站在车内净高不到一米九的车厢里,几乎快碰到车顶,而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车行至天安门前,想透过车窗看一眼自己向往已久又近在眼前的天安门城楼的时候,低矮的车窗让他不得不低头弯腰歪着脖子往车外看,以这么个难受的姿势经过了天安门。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街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中国工业才刚刚起步,公交车大都依靠有限进口或仿制改造开始。低着头弯着腰歪着脖子,用这么个难受的姿势经过了天安门的乘车体验让贾延良从此立志,一定要设计一款车窗更大、车内空间更高,让人们都能挺直腰板儿透亮地看到车外的世界,看得见天安门的大客车。
BK651客车最初的设计图纸
按照贾延良的设计初衷,这款客车的前风挡与前围面积比例要达到50:50,即上下面积相等。由于制造工艺所限,未能达到这一理想水平,但最终BK651客车仍然在视觉上,给人以大气、稳重的感觉。量产后的BK651前后风挡面积又有所增加,“额头”高挑,更加美观。BK651的造型风格也影响了此后二十多年的中国客车设计风潮,国内多款大型客车均以它的造型和涂装作为改款方向。
当时BK651型客车的定型照
学建筑装饰的他开始设计大客车
对于这样一款大客车的设计,除了敞亮和宽大,还要美观实用。出身设计专业的贾延良,在充分学习和深入理解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基础上,设计出了这样一个比同时期进口大客车还更为超前的外形。在这款车的的设计过程中,涂装设计是与造型同步完成的,以红、黄为主色调,当年的北京建筑以灰墙灰瓦为主色环境中更为醒目与安全。
BK651定型照的车右侧
在当时从海外归国的郑可教授的指导支持下,学建筑装饰的贾延良开始为自己设计一款更宽敞大客车的理想一步步努力着。从1963年开始,贾延良手绘了三十个车身造型方案。在当年的中国汽车工业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工艺美院的师生们也根本没有接触过汽车设计过程中的油泥模型,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贾延良就地取材,利用陶瓷系的陶泥手工制作以及木模型的基础上再不断完善直到1964年夏天,设计基本完成。
贾延良在郑可教授(左)的指导下以这样一款宽敞明亮“看得见天安门”的公交车做为自己的毕业设计。
贾延良主动找到当时北京唯一一家大客车制造厂——北京汽车修理公司四厂,和厂里的结构工程师一起商议,虽然以当时的工艺和材料水平,很难达到原本的设计要求,但大家还是决定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改进车身结构,尽可能地放大车窗面积,以满足他的设计。
贾延良(左一)为自己设计一款更宽敞大客车理想的实现和工程师们一步步努力着。
BK651,满分的毕业设计
贾延良BK651客车的设计在毕业的时候得了满分,略为遗憾的是,当BK651开始打造样车、试生产的时候,贾延良已经毕业,来到中国一汽参与到了红旗系列轿车的设计工作。他虽没有亲眼见证自己的杰作变为成功的产品,便当他1978年再次回京,看到长安街“大一路”都是自己设计的客车和涂装,感到无比的自豪。
BK651做为公交“大一路”驶过天安门
那时运营区间为“建国路至复兴路”的“大一路”
BK651大型客车历史
根据《北京志·市政卷》记载,截至1975年,BK651大型客车累计生产358辆,除作为公共交通运营车辆外,其中一部分客车曾援助坦桑尼亚。贾延良是中国汽车造型设计的开创者之一,BK651型客车的问世同样也深深地影响着后来他参与的红旗CA770及后续至CA774的造型设计。这便是一个中国的设计师,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才会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工业产品。
在完成BK651型客车的毕业设计后,贾延良还没有看到样车便来到中国一汽开始了红旗轿车系列的设计工作。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贾延良提到自己设计的第一款,也是中国首款大型柴油客车BK651,显得格外兴奋!
从宽敞透亮的BK651客车,到红旗CA770等有民族特色的汽车造型,还是到后来国航飞机涂装及内饰的设计,正是出于一位设计师内心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才会有真正被国人所称道,被世界所认可的中国作品。
来源: 北京交通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