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抓马教育与爱丁堡前沿剧展联合制作的成长治愈剧《做妈妈》于2022年7月27日-8月7日,在北京77剧场进行首轮演出。八岁女儿看完这部剧,我问她从中看到什么,有何收获?女儿回答说:我看到了女儿对妈妈的爱,我要珍惜我还有妈妈陪伴的时间。我问她还看到了什么?女儿想想说:我看到了爸爸对女儿的爱,对女儿的支持,女儿很幸福。

我听后很欣慰,心里也觉得很温暖。看见爱、懂珍惜是青少年成长的宝贵内容,尤其是在家人中间,更需要如此,这会让彼此更加亲密,珍视家庭时光,促进家人身心灵的健康。就这个角度看,该剧被称为“成长治愈剧”,是名副其实的。我相信女儿从中潜移默化所受的影响,应该比她言语回答我的更多,因此特别欣喜有这部戏剧。

家庭教育影视剧推荐(成长治愈剧做妈妈你看到了什么)(1)

那么,作为成年人,作为妈妈,我看到了什么呢?

我看到了时间的流逝。踏入中国美术馆后街的77剧场,坐在椅子上等候开演的几分钟里,深深体会了那种开演前放松且充满期待的久违感觉,又有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因为疫情,我已很久不来剧场。上次观看爱丁堡引进的戏剧还是在2018年秋天,在东四工人文化宫,是由日本知名戏剧团流山儿事务所出品的脑洞奇大、感人至深的戏剧《西游记》,我很喜欢,为此还特买了一盒巧克力送给剧组演员,并撰写剧评——《别开生面的日式<西游记> 看到日本艺术家对中国的爱》。透过爱丁堡前沿剧展所打开的一扇窗,我看到更多外部世界的丰富多彩,也更深走进人心的幽暗神秘。

与很多人一样,过去的两年多,我居家办公、居家隔离、娃不上学、居家网课、核酸检测……,做戏剧的朋友们,也都经历了各自的艰难时刻。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在北京各大小剧场,重新看到世界各地的戏剧纷纷展演?真诚希望《做妈妈》是逐渐安全且开放的未来新生活的起头。

家庭教育影视剧推荐(成长治愈剧做妈妈你看到了什么)(2)

透过戏剧《做妈妈》,我看到自己的变化,感受到那句“有女则刚”的俗语的含义。绝大多数时候都衣食无忧的当下,养育一个孩子的难度也有了性质上的不同,从吃喝拉撒睡渐渐到心灵、知识、智慧的教养与培育。在这部剧中,看到单亲爸爸养育女儿的艰难与超越,很让我感动。

剧中妈妈因病去世,家中留下上小学的女儿和她的爸爸。爸爸非常痛苦,感到孤独,而女儿起初无法接纳没有妈的生活,不与爸爸交流。后来女儿用仨纸箱做了一个“妈妈”,来填补那份痛失母亲所带来的留白,并把这个“纸箱妈妈”带去公园、带去超市、带去学校的分享会。这个过程中,爸爸从疑惑不安、担忧害怕到适应和接纳,最终和女儿顺利度过了人生的哀伤期,接纳了没有妈妈的生活,并在新的状态下把日子好好过下去。其标志是女儿不但从奶奶那里学会了做爸爸喜欢的食物,还换了一本新书由爸爸单独陪读。

家庭教育影视剧推荐(成长治愈剧做妈妈你看到了什么)(3)

饰演女儿依依的小演员傅珮然特别出色,她的演绎让我看到孩子有那种与生俱来的智慧和能量,可以指导她在当下的意识层面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并藉由这些活动完成内心的疗愈和成长。依依通过用纸箱子“做妈妈”这个活动,来促进自己失去至亲后的那种情感、知觉、思想和行为的整合,最终接受现实,承担生活责任,我想这也是该剧被称为“成长疗愈剧”的原因。

在我看来,高潮部分是依依带着她的“纸箱妈妈”在学校的老师同学面前分享有关“死亡”的场面,那个时候爸爸在家紧张地提心吊胆。依依谈论的内容是真实的生活组成部分,却极少被公开提及和讨论,剧中被她徐徐道来,不急不缓,非常打动人,给人启发。

依依回顾了妈妈患病离世的过程,谈到了自己和爸爸因此的难过和悲伤,她看到妈妈临终时身边被鲜花包围,她还说到想给妈妈涂口红却没能实现,以及妈妈最后被车拉走时的无助。那是一个寂静无声的时刻,我猜想任何一个尚未麻木的心灵,都会在此有所体悟和反思,思考“何为生?何为死?如何生死?”戏剧的魅力往往都尽显于如此细碎的时刻里。

家庭教育影视剧推荐(成长治愈剧做妈妈你看到了什么)(4)

依依紧紧依偎在“纸箱妈妈”身边、依依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给“纸箱妈妈”穿、以及依依拥抱“纸箱妈妈”的情景,都是感人的场面。剧场中听到有小观众在这些场景中忍不住啜泣的声音,那一刻很多感受是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共同体会的,这种久违的与人聚集、共享同一种感受的时刻,非常美好,美好感人,让我们彼此亲近,彼此理解,有治愈性,这是戏剧的魅力,是艺术的魅力。

坐在77文创园里,看到舞台上一个失去母亲的女儿被她的爸爸耐心呵护疼爱、被她的学校温柔以待,我忍不住想起不远处的悲伤,也是关于母亲的故事。发生在距离剧场600多公里的徐州丰县,那里也有一位女性,她应该还活着,但她的痛苦,在我看来,比死亡还大,而我听见看见,却对此无能为力,我相信很多人都还惦记着……

我也想到了远方的文明和善良。这部成长治愈剧《做妈妈》来源于一部自传书籍《窗边的猫头鹰》,而这本书是源于英国的真实故事:六岁英国女孩罗米的妈妈被疾病夺去了生命,失去妈妈后,罗米用纸箱子做了一个“妈妈”,并与她的“妈妈”一起游戏,甚至带到超市、带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其父亲卡尔虽然担心过罗米心智是否正常,但无论有多少怀疑和彷徨,他从未停止倾听自己的女儿,努力保护女儿的想象力并坚持信任,最终帮助女儿走出了伤痛,父女二人凭借彼此信任带来的温暖,一同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至暗时刻,迈向新的生活。

这种爱与信任是人间之美,不仅体现在父女之间,更体现在一种社会性的抱持对健康儿童的成长多么重要。如果我身边出现一对带“纸箱妈妈”逛超市的父女俩,我会不会侧目而视?我愿不愿意让我女儿去一个有“纸箱妈妈”的家庭玩耍?我会邀请小朋友带她的“纸箱妈妈”来我家玩吗?幼儿园的家长会上大家如何看待一个拥有“纸箱妈妈”的小女孩?

养育孩子需要整个村庄的力量,愿这种爱与美,能充满每一个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