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美好的代名词

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从《诗经》《离骚》到现代文人的书画里,总少不了他的身影。从三闾大夫屈原开始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用芷草、秋兰等香草,来突出、映衬诗人高尚的情怀、不俗的情趣。于是,兰常常与许多字词组合表示美好之意,如

兰章:喻诗文之美妙;对他人书信的美称。

兰交:喻友谊之真。指义气相投、志同道合的至交。

蕙质兰心/兰质蕙心:用来指指心地善良,品质高尚,容貌高雅的女子。

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契若金兰: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芝兰之室:比喻良好的环境。

……(难以尽举,有意之人可以另行查找)

繁花争艳时,兰花常独立开放在山涧悬崖,与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纵使无人欣赏亦独自芬芳。“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再加上兰花的颜色较为素雅,枝叶修整,所以它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洁身自好的象征,与梅花、竹、菊花一起被人们称为“四君子”

描写兰花的诗句七绝 读诗云赏花3兰花(1)

种植历史

中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中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有关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大大增多,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也时常可见。

描写兰花的诗句七绝 读诗云赏花3兰花(2)

咏兰

作为“四君子”之一,作为高洁、典雅、洁身自好的象征,自古以来自然少不了骚人墨客的膜拜歌咏,《离骚》太长,且屈原是以幽兰为自身高洁的衬托,暂且不提。我们先来看一首康熙的诗,也是文题所出之处:

1.咏幽兰

清·康熙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康熙帝先写兰花的姿态婀娜,花开时袅袅婷婷,枝叶修长,清风徐来即便是在山谷里也能将其清香送出很远,无法遮掩。不因大诗人屈原纫取为佩而自抬身价,纵使开在无人欣赏之处,它亦自芬芳。在诗中道出了“兰花”冰清玉洁的高雅气质难以遮掩,就像高洁之人的品性自会外显。而是推崇兰的谦和踏实,不争虚华的品格,即使无人欣赏仍然洁身自好,独自芬芳。

描写兰花的诗句七绝 读诗云赏花3兰花(3)

2.饮酒

魏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陶渊明爱菊天下皆知,其实他也爱兰。他的《饮酒》一共是二十首组诗,这是其中一首。他写道: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清风的吹抚。清风徐徐而来,幽兰就与庭间的杂草分明地区别开来了,因为它带着幽香。一路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许可以达到我要去的地方。既然幡然醒悟就应该回去了,当心鸟尽弃良弓。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无需我在这里掉书袋,《归园田居》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所以理解这首诗可以和他这些遭遇放到一起理解,也可以和他其他的《饮酒》诗放到一起理解,比如《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可以理解他这样渴望回归自然的宁静,当然大家更熟悉的是这首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以陶渊明在这首诗里以幽兰自诩,表明自己与杂草的不同,也表露自己想要归复自然的心。

描写兰花的诗句七绝 读诗云赏花3兰花(4)

3.兰花

宋·许棐fěi

竹底松根惯寂寥,肯随桃李媚儿曹。

高名压尽离骚卷,不入离骚更自高。

诗人说兰花常生长在松竹底下,早习惯寂寥无人打扰,这样的它怎肯随桃李之花高挂枝头讨好小孩子呢。兰花的高名写进《离骚》,为诗文增添了很重的分量,即使屈原不把他写进离骚它如今的名气也会更高。

根据资料所载,许棐曾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自号曰梅屋。家里面藏书数千卷,堂中悬白居易、苏轼二人的画像,跟随他们、学习他们吟诗作文。所以这首兰花诗也是其内心的写照,不愿身名显赫谄媚他人,只想独自做自己喜爱的事,不掺和凡事自有高名。除了诗中兰花的意象,前面的松、竹也是需要注意的意象,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这里兰花与他们比邻而居,正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描写兰花的诗句七绝 读诗云赏花3兰花(5)

4.古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大诗人李白这首诗写道: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虽然曾经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下,可秋月高升,又使它又陷入悲伤。秋霜雨雪淅沥沥地打着翠叶红花,兰的生命怕是就要结束了!如果没有清风来吹拂,兰花又是为谁散发着清香呢?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三十八首。此诗大约作于李白应诏入长安的第二年秋天,此时由于高力士等人的挑拨污蔑以后,唐玄宗开始疏远李白,从而使李白渐渐感受到冷遇的凄凉。李白一向自诩经世之才,渴望建功立业,何曾甘愿做这样一个只能在皇帝身边舞文弄墨的翰林呢?可是他认为自己如此才能不受重用,怀才不遇,没有伯乐赏识,所以吟咏出“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此联佳妙,大有知音去,无人知我心之意。

描写兰花的诗句七绝 读诗云赏花3兰花(6)

小结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意思是说屈原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象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推究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所以,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爱兰咏兰,正是司马迁所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之意。诗人们借用兰花歌咏自身,表白心迹,向世人展示他们与兰花一样的高洁、自爱,“纵使无人亦自芳”。

你有什么更好的理解,欢迎留言交流。喜欢的话,请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描写兰花的诗句七绝 读诗云赏花3兰花(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