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西游记》中有许多非常奇怪的国度,这些国度往往以动物的名字来命名,比如狮驼国、宝象国等等。而其中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便是乌鸡国,很多人都不知道《西游记》的作者,为何要给这个国度取一个这样的名字?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总是习惯于抱着一种开玩笑的态度去理解,因此也惹出了许多笑料。但这样的说法只是带来了一种欢乐的气氛,却不曾接近这个故事真正的核心思想。因为在这一难当中,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寓意,其中的这些情节,都是经过吴承恩老先生精心设计之后才诞生的。

西游记中乌鸡国简介(西游记中乌鸡国一难的寓意)(1)

《西游记》中的乌鸡国一难,虽然看起来只是一段完全不符合实际的神话故事,可是如果仔细对照起来就会发现,作者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在用一个虚构的神话,来刻画现实中的种种情形。特别是其中真假乌鸡国王的事情,和乌鸡国名字的内涵,是最能够体现这种含义的两点因素。只不过作者的表达方式有些含蓄,所以才让人们忽略了这个故事的本质。

“乌鸡国”之名,其实大有深意

根据李时珍所编写的《本草纲目》记载:

“乌骨鸡,有白毛乌骨者,黑毛乌骨者、斑毛乌骨者,有骨肉皆乌者、肉白乌骨者。”

也就是说乌鸡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骨头是黑色的。在普通人看来,这只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这种动物天生就是如此。可是当它被运用到《西游记》中之后,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含义。

吴承恩以“乌鸡”之名来命名一个国度,就等于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把这个国家的真实状态,极其生动地体现了出来。无论这个国度的外表有多么光鲜亮丽,就像乌鸡身上的羽毛,可以是乌黑发亮,也可以是洁白神圣。但是它的内在却已经黑暗到了极点,如同乌鸡的皮毛之下所包裹的黑色骨骼。

西游记中乌鸡国简介(西游记中乌鸡国一难的寓意)(2)

明朝大臣

其实这一点也正好反应出了当时明朝的现状,皇帝和大臣们一直都在尽力粉饰太平,制造一种繁荣昌盛的假象,妄图以这种手段自欺欺人。可是据《明史》记载,明朝的嘉靖年间其实并不太平,大臣们结党营私欺上瞒下,边境战乱不断,国内民不聊生。

这样的局势和乌鸡的身体构造是何其相似,用一层看似光鲜的外衣,掩盖着不为人知的黑暗。可见吴承恩老先生的确用心良苦,在创作神话作品的同时,依旧还挂念着整个天下的局势。

真乌鸡国王的形象,是这个故事中的主要批判对象

按照《西游记》原著中给出的情节来看,乌鸡国王是一个非常不称职的国君。整个乌鸡国在他的带领之下,几乎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比如乌鸡国王就曾经对唐僧讲述过当年的情形:

“我国中仓禀空虚,钱粮尽绝,文武两班停俸禄,寡人膳食亦无荤。仿效禹王治水,与万民同受甘苦,沐浴斋戒,昼夜焚香祈祷。如此三年,只干得河枯井涸。”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乌鸡国王,究竟有多么昏庸无能!堂堂一个国王,沦落到了无法给臣子发放俸禄的地步,放眼古今中外都不曾听闻过这样稀奇的事情。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却只是沐浴斋戒焚香祈祷,去祈求上苍的帮助,同时还美其名曰:“仿效禹王治水。”

西游记中乌鸡国简介(西游记中乌鸡国一难的寓意)(3)

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可并没有像他这样一味地祈求上天,而是通过自己与众人的不懈努力,一步步将泛滥成灾的滔滔洪水,成功引入了汪洋大海。在大禹的身上,体现出的是人定胜天,敢于拼搏的开创精神,可是在乌鸡国王的身上,却只让人看到了昏庸与懦弱,根本没有半点大禹的影子。

把这样的人说成效仿大禹,简直就是一种赤裸裸的讽刺。上古时期的大禹可以为了治水的大业,三过家门而不入,真正做到了与百姓共进退,与万民同甘苦。但是反观乌鸡国王,他每天只是在深宫内院中焚香祈祷,不曾投入半点实际行动,也没有引导人们去主动克服困难,把好好一个国家带入了绝境当中。

如果古代的君王都像他这样无能,那么天下的百姓们岂不是要全被饿死了吗?俗话说得好:“一国之计在于君。”古时候一个君王的能力,直接关乎着天下百姓的安危。但是乌鸡国王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却并不足以支撑整个国度的运转,因此他的形象,也就成为了这个故事中的主要批判对象。

身在其位却不能尽到自己的本分,作为一国之君却无法让百姓安居乐业,面对严重的旱灾,只知道焚香祷告。这样的人物形象,其实已经在无形中对应了,当时终日沉迷于炼丹修道的嘉靖皇帝。据《明世宗实录》所述,嘉靖皇帝遇到事情之后,总是会让人把此事写成所谓的“青词”,然后用火烧掉,接下来便向神灵祈祷,希望那些神灵可以保佑他渡过难关。

如此也更进一步的体现了,《西游记》用神话揭露现实世界的主旨。书中的这些人物,都具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或是称赞,或是批判。

假乌鸡国王的出现,其实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寄托

当乌鸡国的所有人都即将彻底绝望的时候,一位神通广大的道士从天而降,他能够点石成金,可以呼风唤雨,用一场滂沱大雨,解除了乌鸡国的危机。对于当时乌鸡国的百姓们来说,这样的情形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久旱逢甘霖。”

西游记中乌鸡国简介(西游记中乌鸡国一难的寓意)(4)

可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明朝百姓,却没有这么幸运,他们苦苦期盼的甘霖并没有到来,水深火热的生活依然还在延续。也正因如此,吴承恩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在《西游记》书中,让这个道士直接代替原来的乌鸡国王,自己坐上了皇位。

这是一个颠覆性的观念,正如《道德经》中所说:“良才善用,有能者居之。”既然原来的皇帝如此无能,那么就让一个有能力的人来接管乌鸡国。在当时那个时代,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思想,但同时也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寄托。

他们渴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在一位贤能君王的带领之下,逐步摆脱困境,走向真正的太平盛世。就像《西游记》中假乌鸡国王在位的那几年期间,国内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乌鸡国从一个民不聊生穷困潦倒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了一个民富国强,繁荣昌盛的局面。

这是当时的人们所期待的情形,没有人愿意一直生活在不见天日的形势之下,他们都渴望拥有一个美好而又光明的未来,这是所有人的共同期盼。吴承恩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想法,所以在《西游记》书中故意塑造了这样一位假国王的形象,用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幻想。

假乌鸡国王的存在,是人们精神上的一个寄托,也是他们心中最理想的君王形象。比如《西游记》原著中提到,假乌鸡国王在位期间一直勤于政务,连后宫的王后和嫔妃们都不去宠幸。这一点让古代所有帝王都望尘莫及,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有太多的君王都是因为贪恋美色,而使天下陷入了混乱的局面。

西游记中乌鸡国简介(西游记中乌鸡国一难的寓意)(5)

由此可见《西游记》中的假乌鸡国王,具有着十分深刻的象征意义,他俨然已经被吴承恩塑造成了一个十分完美的君王形象。书中的假乌鸡国王,给真正的乌鸡国王树立了一个十分良好的榜样,让他懂得了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治理国家。吴承恩也希望可以借助这个故事,来给当时的统治者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让对方明白身为一国之君所肩负的责任,这种思想对于后世的人们,依然拥有着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通过《西游记》中的故事和相应的历史事迹,揭露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真假乌鸡国王的故事,其实在明朝的历史上也有它的原型。而这两位国王所对应的人物分别是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

其中朱祁镇也和真正的乌鸡国王一样,先是失去了皇位,之后又成功夺回了皇位,而朱祁钰则扮演了假乌鸡国王的角色,在一段时间之内代替了朱祁镇的位置。此外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和《西游记》中的故事颇为雷同,或者也可以说《西游记》套用了他们两个人的事迹。

西游记中乌鸡国简介(西游记中乌鸡国一难的寓意)(6)

比如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后,不仅自己被敌军俘虏,同时也导致整个明朝陷入了危局。这个时候正是明代宗朱祁钰上台接管了整个国家,艰难的度过了这次危机。但是后来随着朱祁钰病故,回到明朝的朱祁镇,再次趁机夺回了皇位,并且还对朱祁钰手下的势力进行了一次清洗,著名的一代贤臣于谦,就是在这次风波中冤死在了朱祁镇的手中。

吴承恩结合明朝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事迹,用文学性的手法,在《西游记》中塑造了真假乌鸡国王的故事。与此同时他也为人们揭露了一个,非常深刻的现实问题。那些没有真正能力的人,总是在想方设法的向权力和地位靠拢,他们占据着相应的位置,但是却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让天下的百姓,因为他们的错误举动而一起跟着遭殃。

这样的情况在当年的明朝随处可见,吴承恩也亲身经历过这样的局势,在他的心里对这种情况十分不满。就拿他自己而言,分明有一身才华,但是却一直无处施展,那些真正能够为天下百姓服务的位置,基本上都被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乌合之众所占据,让他英雄没有用武之地。

在这种无奈的大环境之下,吴承恩也和《西游记》中的假乌鸡国王经历了类似的遭遇,虽然曾经得到过一些官职,但最终却由于种种原因,被迫辞官还乡。吴承恩在书中以神话的形式,把这个问题表达了出来,让人们在品读神话故事的同时,也能够产生一些对于现实的思考。

西游记中乌鸡国简介(西游记中乌鸡国一难的寓意)(7)

除此之外还能够看到他对于公平公正的追求,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改变这样的状态。使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才华,这样才能让天下百姓过得更加安稳,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结语

品读《西游记》这部书,需要站在多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因为它的内涵并不局限在某一个方面。譬如书中的乌鸡国一难,其真正的意义就在于借助虚构的神话,刻画现实的世界。人生亦是如此,总是那么亦真亦幻,而我们则需要在虚幻中寻找现实。

在生活中的我们有时候也会像品读《西游记》时一样,被形形色色的故事和外表迷惑,看不清人生的本质。但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去细细品味,认真分析,就能够找到其中所潜藏的真正含义。人这一生就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需要不断增加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这样才能把世界看得更加透彻,让自己的人生逐渐变得清晰明了。

本文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