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在很早前就告诫过我们,说话要有所保留,《增广贤文》中,告诫的原话是这样的: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话到嘴边留半句,事到临头让三分;饱经世故少开口,看破人情但点头。
这段话的意思是,但凡跟别人说话,就说三分,不要让自己毫无保留地把话都全说出来;遇到事情就退让三分,事实上,是为自己和别人都留下一条后路;在经历了世事后,更加是要少开口,不做油腻之人。
为什么古人要这样告诫我们?其实是为了安全,避免给自己惹来麻烦。有一句俗话叫做祸从口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不会说话,就会给自己惹来祸患。说错话了,更是麻烦多多,甚至导致较大的损失。
在法律上,有一个流传的故事:甲先生被指控,在和乙先生打架的时候,咬走了乙先生的耳朵,在法庭审讯的时候,主控官传了丙先生作为目击证人到场作证。
甲先生的辩护律师在质问时问丙先生:“两人打架的时候你在场吗?”丙先生回答:“没有。”此时,辩护律师理应停止发问,因为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证人没有目睹两人打架。
但出于好奇,他问:“为什么你没有看见却出庭作证甲先生咬了乙先生的耳朵?”丙先生回答说:“因为我看到甲先生的口中吐出了一只耳朵。”
这个甲方的辩护律师就是犯了错误,言多而失,在这种场合应该做到的是“三缄其口”,把握到证据就停止再问。
谨记逢人且说三分话,特别是对于不相熟的人,不要以为什么都跟别人说能让对方跟你熟络,这是很多人在和人来往时很容易犯的错误。
起初,对于别人,你不熟悉,其实就没有了判断这个人的能力,更加不知道此人的品质和三观,是否有靠近你的目的。当你对此人了解更多后再多吐露也不迟,起码为自己留下一个保障。
聪明人都能做到如下这三点:
1、抓重点来说
聪明的人或许他们会懂得如何侃侃而谈,跟谁都能聊,但他们不会什么都聊,而是抓重点来说,不应该说的就不说。
因为在聊天中有一个禁忌,当你跟人聊欢了后,很容易就会陷入一个怪圈,就是有的没的也会跟别人聊起来,甚至很多是大实话。这样就会很容易触碰到别人的痛处,你以为是给对方说实话,没有保留,以为是指出了毛病,但事实上,这些观点都是不成熟的,别人也不会感激你。
2、不会在背后议论别人
在群体中,对于别人的缺点、别人的私事等常常会成为谈资,有的人甚至把别人告诉他的秘密转而告诉别人。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对别人的了解都是通过不同的话语,实际上并没有求证。
就这样随便谈论别人,极大可能说得都不事实,传到别人的口中就扭曲了,当对方知道你在背后这样说,肯定不会舒服,从此对你这个人有看法。
而且,经常在背后议论别人,在听者眼里此人也是一个多嘴的人,把别人议论成这样子,其他人又怎么会放心把事情告诉你呢?
3、会懂得退让
和人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摩擦,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为什么说懂得退让是一个好习惯?因为它能给你带来不少的好处。
首先,在矛盾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懂得退让会让这个氛围暂时地缓和一下,这样,事情才有解决的空间,别人因为你的做法而放松了也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沟通。这是坚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一味地固执,只会两败俱伤。
其次,你给别人退路,在周围的人眼里,你是一个能体谅的人,对比对方的不退让,会显得你得体或者是懂得顾全大局,给人一种不错的感觉。
所以说,来往是一种技巧,我们要谨记交浅言深,懂得把握好度,特别是对于私事,对于个人的积蓄等等,少说或不说,以免遭到不必要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