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奇的案件,神秘的龙塘

2009年一月的一天,江苏盱眙县民警接到群众举报。

报案人说,在郊区的一个废弃厂房里,停了一辆白色轿车,车后座上躺着一个人,几天来一动不动,非常可疑。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1)

警方到达现场后,发现车上的中年男子已经死亡。除此之外,在轿车的后备箱里又发现了另一具尸体。

通过仔细的检查,民警们发现,这两具尸体上并没有明显的外伤。然而,一个小细节却引起了办案人员的警觉。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2)

原来,在两具尸体上的鞋子上,都沾满了一种比较罕见的泥土,白膏泥。

而这种泥土,一般只会出现在一些古代高等级的墓葬之中。

根据这一信息,民警们初步判断,这可能是一起由盗墓引起的死亡事件。

而且,轿车也必然不是案件发生的第一现场。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3)

那么,第一现场在什么地方呢?盗墓团伙中的其他人又在哪里?是否有文物失窃、流出?

案件的侦破迫在眉睫。

随后,通过对白色轿车的紧急调查,警方很快就确定了轿车车主。

在通过一系列紧锣密鼓的部署之下,很快就把这个盗墓团伙的其他成员一网打尽。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4)

通过突击审讯,警方很快就摸清了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

这个盗墓团伙共有16人,1月4号那天,他们在团伙头目选定的“大吉之日”实施盗墓。

但没想到的是,盗墓过程中发生了意外,两名成员由于缺氧当场死亡,被同伙就地掩埋,

另外两个昏迷不醒,在随后的送医途中也很快死亡。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5)

而之前选日子的盗墓头目,也恰恰就在其中。

见到这种情形,其他同伙慌忙弃车逃跑,也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另外,据盗墓成员交代,他们这次盗墓的地点,是在江苏盱眙县东部的大云山上。

盗墓团伙提到的这座大云山,在当地很是有名。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6)

它海拔只有73.6米,却是方圆几十公里内最高的山。

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古至今,在当地一直都流传着一个传闻。

说这座山上有一座汉墓。

更为离奇的是,在大云山山顶上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水塘,十里八村的村民们都称之为“龙塘”。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7)

之前那伙盗墓贼打下的盗洞,正好就在龙塘旁边。

盗墓贼的供述和当地流传的传说,引起了考古部门的高度重视。

通过探测,考古人员们发现,这些盗墓贼们发掘的盗洞很是特殊,

并不是那种常见的直上直下,而是垂直向下打了十几米后,又拐弯横向打了十几米。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8)

也就是说,这伙盗墓贼判断,墓室的位置正好在“龙塘”的正下方!

为什么要把墓葬选在水塘之下呢,这样的安排,是刚好碰巧,还是设计者的有意为之呢?

“龙塘”这个名号,是否也说明了,小小的水塘底下躺着一位大人物呢?

层层迷雾,笼罩着这座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大云山。

2、400平米的惊天大盗洞

很快,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之后,对大云山墓葬的抢救性发掘,正式展开!

在经过历时一年的考古勘探之后,考古队发现,整个大云山山顶,居然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墓葬!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9)

其中主墓有3座,近40座陪葬墓和4个陪葬坑。

除了三座大型主墓之外,其余的墓葬均属于陪葬墓性质。

陵园总面积更是达到了25万平方米,相当于35个标准的足球场那么大,

从规模和零星的表面证据来看,这应该是一座规划严密的、汉代诸侯王级别的高等级墓葬群。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10)

除此之外,把龙塘水抽干之后,考古人员们还发现,位于龙塘下的一号主墓葬,是一座深20米,长宽近200米长的,

带有两条墓道的、典型的古代中字形大墓,这个情况也证实了专家们之前关于“王陵”的判断。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11)

在我国古代,有着一套完整而严密的身份等级制度,每个人的墓葬结构和形制,往往需要跟他的身份相匹配。

帝王级别的墓葬,通常是一个亚字形的外观,带有四条墓道。

诸侯王级别的墓葬,带两条墓道,呈一个中字形的外形。

而侯级的墓葬,通常只能有一条墓道,被称为“甲字形”。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12)

众所周知,汉代是一个盛行厚葬的朝代,像诸侯王这种高等级的墓葬,下面的随葬品一定会非常丰富。

看着眼前这座带有两条墓道的中字形大墓,考古队员们摩拳擦掌的同时,心情也是既紧张又兴奋,这样一座完整的汉代诸侯王级别的大墓,在国内还是头一回!

然而,随着发掘的不断深入进行,考古队员们原本激动的心情,却在不断往下沉。

打开一号墓后,主墓室内不仅是随葬品空空如也,而且还是到处一片狼藉,就连棺盖都被挪出了十几米远。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13)

很明显,这个墓曾经被严重盗过,而且还是在不同时期多次盗掘。

考古人员甚至还从塘底,发现了魏晋、唐代、宋代等各时期的盗墓工具。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14)

另外,综合了现场的各种迹象后,专家们震惊地发现,就连墓葬上面的龙塘都不是天然形成的,

龙塘本身,就是一个由盗墓贼留下的巨大的盗洞所形成的!

也就是说,一号墓曾经被整体挖开过。

这个巨大的盗洞,面积足足有400平方米,后来才逐渐形成了一个所谓的“龙塘”。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15)

到底是什么人,有如此大的能量和胆量,把盗墓这种见不得光的事,竟然能做到这种“规模”?

通过研究现场遗留下来的盗墓工具,再结合当地符合条件的历史资料,专家们最后发现,

能把盗墓做到这种规模,而又符合历史记载的,只可能是一个人,那就是摸金校尉的祖师爷---魏武帝曹操!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16)

一号墓初次被盗的时间,发生在东汉末年到魏晋这段时间里,而盱眙县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曾经长时间被曹魏集团所占据。

再结合这么大的盗墓规模必然与军队有关,而曹老板在这方面又是“劣迹斑斑”,那么专家们得出这个结论,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既然是曹操派军队干的这事,那一号墓里的一片狼藉和上面的巨大盗洞,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17)

既然是曹操出手,那这座诸侯王级别的汉代大墓,从里到外,估计也已经被盗的干干净净了吧?

然而,就在考古人员们心情跌倒谷底的时候,一件意外发现的东西,再次点燃了大家的希望。

在清理墓室的外回廊部分时,工作人员在泥土中偶然发现了一件鎏金铜虎。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珍贵器物被接连发现。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18)

原来,一号墓的主墓室虽然被盗掘一空,但外回廊的部分,却奇迹一般的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

通过研究,专家们发现,外回廊原本应该是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摆放的是按比例缩小的明器,专门用于陪葬。

而下层,则是分区摆满了密密麻麻的实用器,包括沐浴用品区、音乐用具区、食器区、钱币区等等。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19)

专家分析,正是这种上下分层的设计,才让外回廊的随葬品躲过了历次洗劫。

原来的上下层是用木板隔开的,当首批盗墓贼进入墓室的时候,当时的木板已经因为腐朽完全坍塌,

因此盗墓贼只看到了位于上面的明器,觉得没什么价值,所以就没有继续往下盗掘。

所以,就像汉昏侯大墓那样,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才有了我们现在出土的,这一万多件劫后余生的汉代文物。

3、大云山奇珍和神秘的墓主人

大云山汉墓出土的文物有一万多件,主要集中于一号墓的外回廊和部分陪葬墓中,包括铜器、玉器、漆器、陶器,其中不乏各类精美绝伦的精品。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20)

一套完整的青铜编钟,骆驼为足,顶端装饰有龙首银壁,银壁周身遍布着各种造型精美的花纹。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21)

暗花纹铜矛,不仅锋利无比,表面还装饰有各种不规则的暗花纹图案,工艺高超。

更神奇的是,这种暗花纹虽然可以看得见,但是却摸不到、抹不掉,工艺之高,甚至超过了之前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堪称就是古代版的“黑科技”。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22)

世间罕见的水晶带勾,含有“长毋相忘”四字的银质带勾。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23)

还有大量各种造型的错金银器物,比如错金银铜虎镇,鎏金银铜象,鎏金犀牛等等。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24)

5格铜鼎:内部有5个分割,作用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火锅。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25)

另外,汉代贵族通常都很重视仪容,这一点在出土文物里也有所体现。

专家们在一个化妆奁盒里发现了各种用途的化妆品,其中还有一块鱼形,推测是用来磨面部,作用是为了使皮肤光亮。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26)

甚至还出土了一套沐浴用品,包括四块不同质地粗细不同的搓澡石。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27)

一号墓里还出土了几件古代情趣用品--铜祖,这让现场的考古专家们略显尴尬。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28)

另外,在被盗严重的二号王后墓里,还出土了许多玉棺的残片。

这种玉棺甚至比金缕玉衣的规格还高,往往是天子专属,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目前只有三件。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29)

在清理幸存文物的过程中,时间转眼来到了2012年10月,发掘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令人遗憾的是,此时依然不能确定墓主人的身份。

对考古人员来说,即便发掘出来的文物再怎么多、怎么珍贵,但如果不能确定墓主人的真实身份,在考古工作中,这始终都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然而,就像之前一样,正当考古专家们深感遗憾的时候,一件不起眼的小东西的出现,却为专家们带来了至关重要的信息。

专家们在清理南回廊底层的淤泥时,偶然发现了一块比较硬的泥巴。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30)

经过仔细清理后,发现竟然是一块封泥,上面刻有四个字的铭文---江都食长。

就是这块小小的封泥,为专家们指明了方向,一号墓的墓主人应该是汉代的一位江都王。

随后,通过墓葬中的黄肠题凑和金缕玉衣残片,再结合明器上的纪年交叉印证,

结合史料对比,这位诸侯王级别的墓主人,最后被确定为西汉第一代江都王---刘非!

4、刘非其人

刘非是汉景帝的第三个儿子,是汉武帝刘彻同父异母的哥哥。

历史记载,刘非从小天生神力,英勇非凡。虽然出生在帝王世家,但却在15岁那年,硬是凭着自己的军事才能一战成名。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31)

汉景帝时期,西汉王朝爆发了著名的七王之乱。

当时,只有15岁的刘非向自己的父亲汉景帝主动请缨,请求皇帝允许自己率军出征,攻打叛军中最为强大的吴国。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32)

虽然汉景帝知道这个三儿子从小就勇武果决,但他毕竟年纪不大,也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

但正所谓“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思量想去之后,汉景帝还是决定放手一搏,他赐给刘非一枚将军大印,派他去讨伐吴国。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33)

15岁的刘非,也确实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在战场上有勇有谋,冲锋陷阵,第二年把吴国叛军一举歼灭。

七国平定之后,大喜过望的汉景帝封刘非为江都王,派他去治理原来属于吴国的封地。

不仅如此,为了表彰刘非的功绩,汉景帝还赏赐给刘非天子旌旗,对他的种种待遇也远超一般的诸侯王。

史书记载,除了征战之外,闲暇的时候,刘非还喜欢驯养猛兽和一些大型动物,这些喜好也都体现在了他的随葬品上面。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34)

在他的出土随葬品中,数量最多的就是各类兵器和战车,几乎覆盖了汉代当时全部的兵器形制。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35)

此外,随葬品中还有很多各种动物造型的器物,比如前面提到的鎏金的大象、犀牛、老虎、熊等等,很多明显带有异域特色的大型动物,在其他西汉墓葬中几乎看不到。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36)

史书中关于江都王刘非的记录寥寥无几,但对于他儿子--第二代江都王刘建的记载,却有很多篇幅。

刘建从小在王宫长大,骄奢淫逸、无恶不作,继位后更是干过不少令人发指的荒唐事。

他曾经专门扒了宫女的衣服,让她们趴在树上,十天不给吃的。

让宫女们跟动物交配,想看看会生下什么东西。

还把不会游泳的随从扔在湖里,眼睁睁看着他们淹死等等。

这些看上去毫无人性的行为,不仅没有满足刘建那颗荒淫腐朽的内心,反而还更加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37)

在位6年后,刘建打算效仿当年的七王之乱举兵谋反,后来却因为事情败露,害怕受到汉武帝的惩罚而仓皇自杀。

除了江都王父子之外,在刘非的40座嫔妃墓中,有一位淖姬也在史书中留下了不少的记载。

史书里的淖姬天生丽质,但却命运多舛。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兵器(汉代大墓出土神兵利器)(38)

作为受宠的姬妾,在江都王刘非过世后,她曾经被二代江都王刘建霸占了很长时间。

在江都国被灭之后,她又辗转流落到了邯郸,被刘非的义弟赵王刘彭祖所宠幸。

令人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位经历坎坷的女子,在过世后,竟然又兜兜转转,回到了第一任丈夫刘非的身边。

这该说是她的幸运呢,还是不幸呢?

对此大家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