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258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

司马懿一生的五个弱点(司马懿素有大志)(1)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经过几十年的角逐之后,各路诸侯纷纷被淘汰,最终仅剩孙曹刘三家争霸。然而历史发展的轨迹却令人大跌眼镜——从未裂土为王,也没有成为一方诸侯的司马家族,才是最后的赢家。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司马家族之所以能够走到这一步,司马懿是最大的功臣。若非他隐忍数十载,取得曹魏皇室的信任,骗得曹爽放松警惕,最终发动高平陵之变,架空魏室,司马家便永远仅能是臣,而非君。不过,如果查阅司马懿的生平,我们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公元201年,曹操便已征召他为官,他为什么选择了拒绝呢?

司马懿一生的五个弱点(司马懿素有大志)(2)

一、汉室衰微,司马懿不想为曹操效力

司马懿一生的五个弱点(司马懿素有大志)(3)

司马懿虽然最终成长为了一代权臣,把持着曹魏的朝政,给世人留下了老奸巨滑的形象,而且自古以来,没有人相信他会尊重皇权。可是,他毕竟出身于名门世族司马家族,自幼时起受到的便是忠君爱国的正统教育。因此在汉室尚存的情况下,他就算要效力,也该为匡扶汉室而努力,而不是为曹操效力。可他也不是一个愚忠的人,不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从而将自己撞的头破血流。正是因此,他才拒绝了曹操征召。这一点也是《晋书》中给出的解释——“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

二、曹操还没有完全取得胜利,他不敢冒险

司马懿一生的五个弱点(司马懿素有大志)(4)

公元201年的时候,曹操虽然于官渡之战胜了袁绍,但是袁氏势力并没有就此被完全铲除,毕竟袁绍在官渡之战后,还有余力迅速平定冀州的叛乱,他的诸子也还分据着河北四州,曹操虽然已挟天子,其争霸之路却依旧漫长。一向谨慎且隐忍的司马懿,害怕自己押错宝,从而赌上自己的前途,甚至生命,所以他不敢冒险。

三、出山时机不对,他不想被埋没

司马懿一生的五个弱点(司马懿素有大志)(5)

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人,再加上他的发展势头较好,所以他麾下可谓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单就谋士而言,被曹操赞为子房的荀彧,成曹操谋主的荀攸,鬼才郭嘉,毒士贾诩,深重曹操倚重的刘晔,都比他名气大,地位高。也就是说曹操下令征召他的时候,并不急缺谋士,他当时就赴任,很可能会被迅速埋没,从而失去出头的机会。所以,他在等,等一个适合自己出山的机会。

司马懿一生的五个弱点(司马懿素有大志)(6)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司马懿素有大志,甚至鹰视狼顾,不甘为人臣,却在曹操征召他为官时,选择了拒绝,并蹉跎七载,直到曹操威胁他,才乖乖赴任,既是他心怀汉室的表现,也有他不敢赌曹操是否能成大业的原因,另外,彼时并非他出山良机,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当然了,后人推测的,司马家族不想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司马朗已经在曹操身边任职,司马懿自然不会去这一说法,虽然看似没毛病,却站不住脚。因为史料中明确记载,司马朗为曹操效力,是三十二岁之时,而他生于公元171年,也就是说司马朗成为曹操麾下时,已经公元204年左右了,在司马懿拒绝曹操征召之后。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