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杭州涌金门修缮,工匠们偶然挖出了一副棺椁,虽然看起来年月久远,但保存还算完整。

这种事其实并不少见,放在1894年并未引起轰动,反招来不少人的冷目,那年月“挖坟”都嫌晦气;可也有好奇百姓,怯生生走近一看,棺头上有四个大字,人们顿生敬意。

西湖的武松墓是水浒的武松吗(1894年杭州发现了武松墓)(1)

这四个大字是“武松之柩”,字面意思很清楚,棺内躺的正是传说中的“打虎英雄”;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瞬间轰动杭州城,有人敬畏,但也有人质疑“武松不是虚构的人物吗?”

“武松打虎”的故事不用多做介绍了,出自四大名著之一,施耐庵写成的《水浒》;简单来讲,“武松”自上了梁山后,随众弟兄南征北战,直到“征方腊”时失去左臂,最终逝于杭州六和寺,享年80岁。

西湖的武松墓是水浒的武松吗(1894年杭州发现了武松墓)(2)

按《水浒》的说法,“武松”确实与杭州有着不少渊源,这么看,1894年发现“武松墓”倒也情有可原;其实不然,早在《水浒》之前,“武松”就已经出现在文学创作中了,比如《大宋宣和遗事》。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文学创作”,可不能当“史料”来看。

简单点说,《大宋宣和遗事》应算作民间话本,此书也描述了“梁山好汉”的种种;虽说关于“武松”的笔墨不多,但好歹也是“打虎英雄”的最早资料。

西湖的武松墓是水浒的武松吗(1894年杭州发现了武松墓)(3)

不仅是“民间话本”,在“元杂曲”中也不乏武松的影子,譬如《折担儿武松打虎》、《窄袖儿武松》、《鲁智深喜赏黄花峪》等著名曲目。

这些出现之后,《水浒》才正式出现,并以此成为“四大名著”之一;真要深究起来,施耐庵或许还参考了“话本”、“元曲”的内容。

不管怎么说,《水浒》中的武松形象更加饱满,并逐渐成为老百姓心目中,敢于挺身而出、不畏强权,为民除害的“大英雄”。

西湖的武松墓是水浒的武松吗(1894年杭州发现了武松墓)(4)

但是,《水浒》也好、“话本”、“元曲”也罢,这些终究是文艺创作,听个乐儿也就罢了;现实中的老百姓,少有相信“武松是真人的”。

直到1894年,杭州发现“武松墓”,面对这样的大英雄,百姓崇拜之情溢于言表,纷纷赶到涌金门叩拜焚香。

那年月风雨飘摇,良善困苦难安,但仍众筹将“打虎英雄”重新安葬,从这里也能看出老百姓是多么的渴望“英雄”。

既然发现了“武松墓”,就说明“打虎英雄”并非杜撰,其真人究竟是怎样一位历史人物呢?

西湖的武松墓是水浒的武松吗(1894年杭州发现了武松墓)(5)

别看是1894年,仍旧刮起了一阵“追溯英雄”的风潮,杭州地方志真有关于武松的记载;人们这才知道,“武松”并非梁山好汉,打死的也不是“景阳冈上的拦路虎”。

直白点解释,武松是北宋末年生人,前半生的经历不详,最初职业是流浪江湖的街头艺人;宋廷过江后,武松也逃难到了杭州(临安),仍以街头卖艺为生。

武松秉性良善,但脾气不好,动不动柩打抱不平;虽说他自己还是顶无片瓦,但最看不得老百姓受欺负。

西湖的武松墓是水浒的武松吗(1894年杭州发现了武松墓)(6)

一起“街头冲突”,武松意外结识了当时的杭州知府“高权”,由此担任“府衙都头”一职,专管不平事。

杭州知府“高权”是一位好官,但生不逢时,他的清正廉明很快触碰到了权贵利益;后面的就不用细说了,“高权”遭人陷害罢免,“武松”也被祸及。

之后,杭州来了一位新知府,名叫“蔡鋆”,他的父亲就是著名的大奸臣,“蔡京”;从此,杭州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只能在背后咒骂一句“蔡虎”。

西湖的武松墓是水浒的武松吗(1894年杭州发现了武松墓)(7)

此时没人注意到,被赶出衙门的“武松”正在暗中观察,终于探明了“蔡鋆”的出行习惯;终于有一天,“蔡鋆”领着爪牙刚出府门,“武松”趁其不备跃出,挥刀斩杀了这位百姓痛恨的“蔡虎”。

之后,“武松”并未伤及无辜或逃走,而是束手就擒,最终死于牢中;或许南宋时期,民间就已经有了“武松打虎”的传说,但这里的“虎”,指的并不是“景阳冈上的大虫”。

总而言之,《临安县志》、《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地方史志中均有类似记载;这么看,“武松”很可能是真实人物,从其经历来看,应该没有上过梁山。

西湖的武松墓是水浒的武松吗(1894年杭州发现了武松墓)(8)

后世,杭州百姓感念“武松”除害,为其收敛尸身,葬于涌金门外;谁也没想到,1894年竟然再次挖出了“武松之柩”,同时也让苦难中的老百姓再次想起了“打虎英雄”。

1924年,杜月笙曾到杭州游玩,见到了破败的“武松墓”,遂与黄金荣、张啸林一起出资,将武松墓迁至西冷桥畔,墓碑上书 “宋义士武松之墓”。

西湖的武松墓是水浒的武松吗(1894年杭州发现了武松墓)(9)

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这三个人可是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能为“武松”修墓立碑,足以说明“打虎英雄”在人们心目中的正面形象。

1964年大运动时期,“武松墓”曾被人破坏;但“英雄”深入人心,当地百姓自发收拢尸骨,运往鸡笼山重新安葬。

西湖的武松墓是水浒的武松吗(1894年杭州发现了武松墓)(10)

2004年,“武松墓”正式对外开放,成了西湖一大胜景;由此可证,“英雄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