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张艺谋在创作上的高产和尝试有目共睹,《满江红》是和编剧陈宇合作的第二部作品,仍然保留了张艺谋宏大叙事的主题,但在剧作技法上让他回到了《有话好好说》时期那也是张艺谋创作最鼎盛的时期,非常明确的导演风格,从一件事或者一句话出发,也讲宏大,但是大道至简的后期时代剧变,网络文化冲击后张艺谋的创作主题也随之更迭,进入新时期探索的大片叙事和他早期擅长的表达是不一致的,但我个人一直对张艺谋的作品抱有期待,因为一个敢于推翻自己的创作者是值得观看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张艺谋拍满江红背后的用意?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艺谋拍满江红背后的用意(张艺谋的满江红)

张艺谋拍满江红背后的用意

这些年张艺谋在创作上的高产和尝试有目共睹,《满江红》是和编剧陈宇合作的第二部作品,仍然保留了张艺谋宏大叙事的主题,但在剧作技法上让他回到了《有话好好说》时期。那也是张艺谋创作最鼎盛的时期,非常明确的导演风格,从一件事或者一句话出发,也讲宏大,但是大道至简的。后期时代剧变,网络文化冲击后张艺谋的创作主题也随之更迭,进入新时期探索的大片叙事和他早期擅长的表达是不一致的,但我个人一直对张艺谋的作品抱有期待,因为一个敢于推翻自己的创作者是值得观看的。

说回到这次陈宇编剧的《满江红》,我觉得在剧作层面陈宇给张艺谋最大的协助,是帮助一个50后的导演再次和当代观众产生了连接。如何让他的宏大叙事以一种当下观众能接受的方式讲述?张艺谋所擅长的土地叙事逻辑到了陈宇这里,成为了一种文化叙事逻辑。主题和人物从历史中刨出来,定位在一首词。围绕这首词的诞生,构建人物,以当代年轻人最热衷的「剧本杀」式的悬疑技巧达成讲述方式,这让他的作品被打开了一个观看渠道,让《满江红》成为本年度春节档超越《流浪地球2》的市场赢家。

9分人物

在春节档这样一个档期,中国观众能在大银幕上看到曼妙的喜剧组合,是超出了大众对张艺谋的预期的。而在这次故事成立和选角之间,一次次验证了国师看人之准毒辣准确的判断。雷佳音、张译、岳云鹏、沈腾、四字,实际上是各有风格的演员,就像一桌子菜,这些明明不同菜系,但口味调和一致,让作品完成统一,这是一种功夫:看见演员的特质,然后驾驭并有效使用这些特质。

张译的扮相,表演和台词的节奏真的很“宋”,有种“宋”到能出个雕塑的地步。那句“哎——”,他手里的道具折扇的作用又和全片的戏曲节奏是一致的,踩点出现,次次精准。

沈腾长久没有在大银幕托付过自己的真心了,天生讨喜的演员是很清楚他们的优势的。沈腾和徐峥属于一类演员,都属于天然知道怎么轻巧地着力。国师依然使用了他的喜剧人格,塑造了张大。但张大的本心出现的时候,也像喜剧欢闹下场后的沈腾,露出不常见的真心就会更动人,导演用的就是这一层稀少。

同理,岳岳也是。那张脸透出的老实和坏心思,是能被看穿的,想坏但坏的限度仅限于此了。分寸里的命运合理性,恰到好处地实现了。

秦桧的写法是大胆的,雷佳音的表演在呈现上看起来极为流畅,像没被剪辑一样浑然天成。雷最初演出轨前夫哥,这种本来千夫所指的角色他演成了,因为他身上有种知道犯错的感觉,怎么说呢,就是这个人做了多离谱的事,他还是掩藏不过良心。所以他老有一种丧眉耷眼的老实,这个特质竟然被放在了秦桧身上,所以那段朗诵才充满奇特的复杂,能撼动观众的民族基因。

10分豫剧

电影在热闹的春节档被讨论,甚至掀起票房风波,但我一直很遗憾没有等到一个完整的对片中豫剧选段的分析,好像在片尾也没有看到。

但是私认为这次电影里用的戏曲表达是很出彩的,它甚至是陈宇剧本写作很重要也很完整的「文化叙事」的一部分。用年轻受众的话来讲,这些插曲配乐叫做BGM,这些做了新的音乐编辑,加入电音和摇滚因素的豫剧在片中扑面而来。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听懂的戏词,但它的气势和节奏完美的契合每一个段落的转场和衔接。除了起到这样的衔接作用,也在表达导演意志,比如瑶琴赴死前出场的选段是《穆桂英挂帅》。后面孙均和张大密谋后又手刃张大,他再出场配得应该是《王强点兵》。所以瑶琴是巾帼英雄,孙均后续也是实实在在在“反”。这些戏曲选段信息量就很足,都是对后续故事走向、角色基调、人物命运的暗示。

在电影院听到豫剧的,我们中原孩子的《梨园春》积累派上了用场。前面查案过程里,先后出现《包公探阴山》《陈州放粮》、《杨家将》、《包公铡美案》,好像还有《秦香莲》。看了一遍记不住对应剧情了,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能补全信息。

以及在这样的配乐里,使用了豫剧非常独特和经典的“女黑头”唱腔,这种激烈的表达和早期张艺谋使用秦腔一样,它是一种文化烙印。为什么使用豫剧?除了在配乐风格上与影片的气质不谋而合外,还因为豫剧的大戏有非常完整的宋代历史,与故事发生的背景、历史人物都天然的产生着联系。所以我说,在文本上它依靠情感和文化逻辑支撑了全片。让不懂戏曲的年轻受众能看懂通俗的故事,同时有强大的文本支撑故事的文化之感。

三分烂尾

很喜欢《满江红》,但是也有遗憾,主要集中在它的高潮之后。扬起极盛,但落的轻浮了。看到秦桧的替身那里,很容易因为雷佳音演得厉害,他很好的处理了和替身之间的关系把观众带走。但是这个设计我个人觉得太“多”了,一下子削弱了前面声泪俱下的朗诵。这个人物的复杂和力量,都随着这个不太有新意的反转消解了。

有很多观众会觉得这是一种尊重史实的表达,但是它的叙事逻辑断裂了啊。前面提到整个文本的叙事逻辑是「情感」和「文化」,本身就不是正剧历史,前面已经刻画了一个复杂的秦桧,但突然到了这里要对所谓的“史实”负责了,它的搞笑的包袱到了这里显得累赘又荒唐。

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雷佳音那段对《满江红》的诵读,已经完全表达出了这个角色有的复杂。一个病恹恹的文臣,到了这种时刻、地位和年纪,都大有保住晚节给人生复盘的意味了,被谋反的下属刀抵身后的要挟,他们的要求是诵读,此情此景此时天,是让秦桧和他一生宿敌完成灵魂沟通的过程。他对岳飞之恨、之敬、之怕,又夹杂他原本为黎民臣子的良心,都成为那段词饱满复杂的表达。情感逻辑完全成立,但没想到在结尾的部分被打破了。

这段反转,让张大们的死显得轻盈了,少年将军的蛰伏谋反是另一种将世界拱手再送还给坏人的窝囊。这些层层递进地争取,像泄了气的皮球。所以对结尾无法接受,但不妨碍我认为这是张艺谋近年来最好的作品,只是它可以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