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上映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导演张艺谋捧红了还在念大三的章子怡,成为了她的成名代表作,片中乡村女孩招娣也成为了人们心中难以超越的经典。

这部影片改编自被人们称为“平民作家”的鲍十的短篇小说《纪念》,并在2000年拿下了第五十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第六届华表奖、第二十三届百花奖、第二十届金鸡奖的优秀故事片奖。同时,初次登上荧幕的章子怡也凭借此片一举获得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可谓是一举成名。

整部电影如果只看故事情节的话,其实很简单,鲍十也只用了三千多字来描写了一位乡村教师的一生。但是 ,张艺谋却能把这个极为平淡的乡村故事拍出唯美又感人的效果,这也便是张艺谋作为名导的厉害之处。

《我的父亲母亲》之所以在二十年之后还能成为人们眼里的经典,除了是已经成为国际大腕的章子怡的“荧幕处女作”之外,还有整部影片里那唯美的色彩和朴实的乡村爱恋。

父亲母亲这一辈子(我的父亲母亲就这么)(1)

在风中“奔跑”的爱恋

三合屯,是田招娣生活的故乡,村子很穷,没有学校,没有文化人,没有异乡人,更没有城里人。

村里人们想的都是有一天能够走出去,年轻人都向往着村子外面的世界,从来没想过会有文化人,还是城里人会来到他们这个小村子来教书,骆长余偏偏就来了。

怎么来的?骆长余也不知道,他说就听到外面到处在喊什么就报了名,然后就被马车送到了这里。

听起来,似乎把自己的一生过得很随意,对生活有点不负责,但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背景下,知识青年的觉悟与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却是非常高的,他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国,他们的生命里处处散发着勤劳忠贞的优秀品质。

对于招娣来说,一位情窦初开的乡野姑娘,对于文化人、城里人这样的身份标签,除了好奇之外,更多的是油然而生的崇拜之情,因为在她们的世界里,看到的是他们头上顶着多大的光环啊。

女人的一见钟情除了会被外貌所迷惑之外,更容易被他身上的光环所倾倒。

骆长余是村里来的第一位老师,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先生”。

招娣总是想尽了办法和先生产生一丁点联系,比如他们会在村里修学校的时候去送公饭,挑水的时候选择学校对面的前井,先生送孩子们回家的路上去偶遇等等。

乡野女子心里生出了情愫,又哪里可以掩饰得了,招娣总是把这份娇羞与喜悦挂在脸上,她不停地奔跑在乡间,又激动又忐忑,想着情郎怀着爱意,为的就是可以多看先生一眼。

招娣一直在奔跑,她奔跑着假装和先生偶遇,又在先生“犯了错误”被带回县城时奔跑着去追赶先生的马车,为的仅仅是送一碗先生还没来得及吃的饺子,听说先生要回来了她又奔跑着去村口接他,就算她在病倒后产生了幻听也依然起身奔跑着去到先生呆过的学校。

招娣对先生的爱,除了身体,心也一直在“奔跑”着,她魂牵梦萦地等待着先生答应的归来,先生走了多少年,她的心就跟着“奔跑”了多少年,身体和心一直在村子连接外面的那条道路上。

父亲母亲这一辈子(我的父亲母亲就这么)(2)

“守望”下的一生痴爱

招娣除了奔跑着见先生让人动容之外,更显痴情的是她对爱的那一片“守望”。

她守着前井,因为那里可以看到先生;她守着学校,因为那里可以听到先生教书的声音;她守着村口,因为那里有先生归来的身影。

招娣“守望”了先生四十多年,先生在学校教书教了四十多年,招娣就到学校前听他讲课听了四十多年,年年如一日,她说,先生的声音是最好听的,一辈子都听不够。

可是,先生的离去却打碎了她要“守望”一生的美梦,她想守着先生过一辈子,谁料先生却先走了一步,在县城的医院里要把尸棺抬回来,用拖拉机都要半天的路程,招娣却坚持要人力去抬着走回村里。

别人说那是老一辈的迷信,只是为了让死去的人还记得走过的桥,翻过的山,回家的路。

路程遥远,村长说坐车拉回来也是一样的,村里没有年轻劳力去抬棺,但招娣却执着的一定要走着抬回来,这里藏着她对先生一生的痴爱,她要让先生一直记得他们一起生活过的每一寸土地,牢牢地记着。

抬棺的那天,儿子骆玉生花五千块钱雇了三十多个人,可来的却有一百多人,他们都是先生曾经教过的学生,有的开着汽车来,有的从很远坐着飞机来,大家默契地交替着接过抬扛前行着,这里面是对先生的感激,也是对先生一生为这片土地真心付出过的尊重,钱自然是都退了回来。

众人的齐心协力,默默无语,又何尝不是对先生爱戴之情的“守望”。他们和招娣一起“守望”着先生回到这一片他曾经热烈生活过的第二故乡。

父亲母亲这一辈子(我的父亲母亲就这么)(3)

“红黄绿”就这么过了简单的一生

这部电影运用了旁外音的方式,用他们的儿子作为第三者的口吻,以回忆录的方式展开了对过去父亲母亲那一段真挚爱恋的讲诉。

这是站在第三人的视角来看待曾经少有自由恋爱的年代下,母亲勇敢追求自己的真爱,敢于冲破世俗的眼光去为人先,即使她作为一位从来不知外面的天地有多广,一辈子都生活在乡野的女子,她依然忠于自己的真心,执着的为爱活了一场。

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最擅长的便是影片中对于色彩的运用与把控,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绝美的乡村田园画。

片中以“红黄绿”三种颜色为基础色调,也是整部影片的主色调,同时再穿插着白与灰所带来的朦胧感。

先生喜欢招娣穿的红棉袄,红围巾,修学校时织的红布,红彤彤的太阳,红色总是代表着喜庆与朝阳。

黄色的开满鲜花的山坡,金灿灿的土地,夕阳下投射的黄色的光,金色是土地的颜色,这是暗喻着招娣和先生至始至终都未曾离开过这一片他们深深爱着的土地,即使后来儿子要接招娣去城里住她也不愿意,因为有先生在的地方才是家,她要和先生再也不分开。

对于绿色,其实影片里出现的时间并没有红色与黄色的多,只是绿色代表着生机盎然,那是春天的颜色,是希望的颜色,正如招娣的头绳一直是绿色的,在绿色的乡间带着爱跳跃着,那是“生”的颜色。

父亲母亲这一辈子(我的父亲母亲就这么)(4)

此外,我们还看到雪地里的茫茫白色和抬棺时的朦胧灰色,所有的颜色交织在一起,用颜色诉说着父亲与母亲的故事,诉说着当年与现在的感情纠缠。

整部影片里人物之间的对话极其少,更多的时间我们像是听一个简单质朴的乡村故事,并没有过多的人物对话,即使是先生的镜头也是很少的,更多的是人们通过章子怡饰演的招娣所表现出来的极微小的神态、眼神、动作,来看出片中人物当下的感情和周围所发生的境况。

无疑,对于当初只有19岁,还是首秀的章子怡来说,这些地方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尤其是见到意中人时的那种面部娇羞与走路的扭捏状态,把一位少女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拍这部片子,无论是章子怡还是张艺谋,他们都付出了很多,这是他们心中对于艺术的信仰与执着追求,就像片中的招娣一样,她一生都没有去过远方,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她只知道单纯的爱一个人,单纯的过一生,单纯的爱着这片生养的土地,单纯的守候先生一生一世。

父亲母亲这一辈子(我的父亲母亲就这么)(5)

结语

鲍十写《纪念》,张艺谋拍《我的父亲母亲》,他们都有同一种情怀,那就是对于曾经记忆里的故乡和父母辈的怀念与热爱。

影片的英文名叫《the road home》,意为回家的路,它指的是那条父亲来到三合屯的路,和母亲分开的路,母亲守望的路,父亲又归来的路,这便是回家的路,因为,有爱的地方就是家。

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除了他唯美的色彩和精彩的配乐之外,更多的是他用儿子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淡淡的,朴实的,勇敢追爱的乡村爱情故事。

写到最后,我的脑海里突然想起了《一生所爱》这首歌曲,就让它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吧:

从前现在过去了再不来

红红落叶长埋尘土内

开始终结总是没变改

……

-END-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