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山西方言“古雅”,许多人认为即雅言,也就是古代普通话,其实不妥山西省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吴建生说,“雅言”是指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北方各诸侯国里的华夏共同语孔子在诵读《诗》《书》和举行礼仪活动的时候,都不说自己的鲁国方言,而要用“雅言”这里的“雅”是规范和标准的意思孔子时代的“雅言”究竟以什么地方的方言为标准,至今并无定论有学者认为,西周都于镐邑(今陕西西安附近),从建都地点和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来看,西汉扬雄所著《方言》一书里所记录的“秦晋方言”,有可能被作为雅言使用即便如此,也不能把今天的山西方言和古代的雅言简单地等同起来因此,不能说山西方言就是雅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古朴乡情?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朴乡情(那些老家话里的古雅和俏皮)

古朴乡情

一说山西方言“古雅”,许多人认为即雅言,也就是古代普通话,其实不妥。山西省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吴建生说,“雅言”是指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北方各诸侯国里的华夏共同语。孔子在诵读《诗》《书》和举行礼仪活动的时候,都不说自己的鲁国方言,而要用“雅言”。这里的“雅”是规范和标准的意思。孔子时代的“雅言”究竟以什么地方的方言为标准,至今并无定论。有学者认为,西周都于镐邑(今陕西西安附近),从建都地点和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来看,西汉扬雄所著《方言》一书里所记录的“秦晋方言”,有可能被作为雅言使用。即便如此,也不能把今天的山西方言和古代的雅言简单地等同起来。因此,不能说山西方言就是雅言。

这里的“雅”,是指有的山西方言还保留着古代典籍中的一些成分。

说到山西方言古老,是很恰当的。“特殊而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山西方言具有了天然的保守性。深厚悠远的三晋文化,同时又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山西方言。它较多地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成分,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形成了许多重要而鲜明的特点,因而被称为北方话里的‘山里话’,汉语研究的‘活化石’。”吴建生说。

山西地分五域,从方言来看,可以大体分为晋语和官话两个区域。晋语区分布范围比较大,包括晋中、晋西、晋东南和晋北方言;官话区主要包括晋南方言。晋语区在语音上的最大特点是有入声,这一独特现象,在多数没有入声的北方方言中显得格外突出。晋语入声的特点是读音短促,韵母用喉塞音收尾。比如太原话中“八”“剥”“缺”“叶”等字的读音,都不能像普通话一样,把尾音无限延长,而是被一个小小的喉音堵塞住了。这就是保留了古代“平”“上”“去”“入”四声中的入声调。

吴建生说,根据山西多数方言有入声的突出特点,上世纪80年代,“晋语”被从“北方官话”中独立出来。晋中是晋语的核心地带,在太行山和黄河屏障的庇护下,晋中方言较多地保存了古汉语词汇。如称“家里”为“居舍”,称“闲逛”为“徜徉”,称“轻松”为“款款”,称“打雷”为“忽雷”,称结伴为“厮跟”,称“中午”为“晌午”,称“护秋”为“巡田”,称“风箱”为“韛(bài)”,称“抬”为“舁(读yú)”,称“搬动”为“荷(读hě)”,称“圆圈”为“胡阑”等。说“参差不齐”,只有上过学的人才可能误读成“cān chābùqí”,而有的不识字的乡下人读音却绝对正确,读作“cēn cībùqí”,这真是雅到骨子里了。

今年的前一年,普通话说“去年”。地道的山西话里很少说“去年”,而只说“年时”。“年时”的本义是“岁月、年代”,如晋·陆机《梁甫吟》“冉冉年时暮,迢迢天路征。”也表示“往年、当年”,如苏庠《菩萨蛮》“年时忆着花前醉,而今花落人憔悴。”刘辰翁《青玉案》有“前度刘郎重唤渡。漫山寂寂,年时花下,往往无寻处。”到近代汉语里,引申为表示去年。如明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有“年时此日,问苍天,遭的什么花甲?”清代洪昇《长生殿》有“报道今宵七夕,忽忆年时。”这个词儿听起来似乎挺古老的,但在山西人的口里说出来,却是那么的家常和随意。

在山西方言里,“恓惶”是“可怜”或“悲伤”的意思。元杂剧中,这个词很常见,如《感天动地窦娥冤》二折:“我其实不关亲无半点恓惶泪。”《风雨像生货郎担》四折:“未落笔花笺上泪珠垂, 长吁气呵软了毛锥, 恓惶泪滴满了端溪。”又如衣被等脏污,山西方言说“褿(cáo)”,有的地方也说“湿褿”。在古汉语里,“衣失浣也”为褿。在普通话里,已经没有“恓惶”和“褿”一类的说法了,但在山西方言里,这一类活化石般的词语依然常见,听起来更为悦耳和婉转。

“山西方言中的俗成语大都不直来直去的,固定的四字格形式,说出来含蓄俏皮,俗中带雅。”吴建生说。比如,形容面相有不同的说法:表情痴呆是白眉瞪眼,形象猥琐是猴眉怪眼,面露凶相是立眉霸眼,做事不要脸是没眉铰眼,假装正人君子是人眉竖眼,装扮妖冶是神眉画眼,一脸奸猾是贼眉绺眼,不高兴是求眉虎眼,长得好看是光眉俊眼,长得难看是猪眉洼眼,看着不地道是鬼眉六眼,没有出息是土眉悻眼等等。

在一道圪梁梁上,扯开嗓子吼几句河曲民歌,“对坝坝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那就是我要命的二妹妹”,酣畅淋漓地,比喊“亲爱的,嫁给我吧”的现代语内涵多了。那个“二妹妹”估计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对坝坝”“圪梁梁”“二妹妹”这样的叠词显得更亲昵。依此类推,在生活中多数也这样叫,桌桌、刀刀、灯灯、糖糖、瓶瓶、袄袄、菜菜等,多用于儿语。如果不是对小孩子说话,叠词的作用就表示事物比原样要小,比方,布布指碎布片,毛毛指细小的绒毛,眼眼指小孔,锅锅指驼背的人,嘴嘴指茶壶上的嘴儿,鱼鱼指一种面食,肚肚指小孩肚兜、牌牌指小孩围嘴儿等。只用一个字表达,桌、糖、瓶、眼、嘴、毛等就没那么可爱了,大都指事物原大。另外,带有叠词的谚语、词语,读来朗朗上口,文化底蕴深厚,太谷说“勾勾云,道道云,今人(今日)不下是早生”,武乡的“天上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从读音上说,动物的称谓如牛、狗等在现代汉语里是很直白的,看不出和雅沾一点边。但用山西方言说出来,不但有感情色彩,而且很有雅趣。比如“牛”,一般不会说这一个字,而是说“牛儿”,这是指大的牛。说小牛,不说小牛,说“牛牛”,就有了可爱的情感色彩。但是“牛牛”还有另外的意思,指那些可爱的小虫子。再比如“狗”也是这样,称大狗为“狗儿”,称小狗为“狗狗”。山西长辈给小辈起小名多带“狗”字,听上去很粗,可叫成叠词“狗狗”就有了雅意,变成“亲圪蛋蛋”了,而且寓意好养活。再比如,吃饭用的勺,山西人说“勺子”,是指用来从锅里往碗里舀饭的大勺,至于放在碗里碟里的小勺,山西人称之为“勺勺”。盛饭,山西人说舀饭,如同在舀水一样形象,这是古老风韵的又一例证。

用你的方言来读一读

榆社人,你懂的

拉锯扯锯

拉锯,扯锯,南门外头唱戏。请闺女,唤女婿,小外甥子也要去。姥姥家行没吃的,粗糠压细糠,蒸下窝窝长翅膀,托儿溜飞到南山枣树上。

豌豆开花

喜鹊子喳喳,登登叉,小姑子送饭好庄稼。庄稼路,点豌豆。豌豆开花紫艾艾,给俺孩梳上个小辫辫。

Ta和Ta的乡音

吴建生:方言有情感有温度

方言研究历来被称为“冷门”,进了冷门就要坐冷板凳。“而我却在坐‘冷板凳’中找到了乐趣,激发出热情,并坚信我所从事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山西省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吴建生说。“1982年,我开始研究山西方言。当时我还在省教育厅上班,省社科院语言所的温端政所长约我承担国家‘六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山西方言志丛书》中万荣点的调查编写工作,我愉快地承担了任务。”经过一年多的调查撰写,1984年吴建生出版了第一本方言著作《万荣方言志》。后来,她从省教育厅调到社科院语言所专门研究方言,至今也近30年了。

在外人看来,调查方言是很枯燥单调的事情,也很辛苦,但吴建生很喜欢。“一个人,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从中获得无穷的快乐。在语音、词汇、语法和俗语的记录和辨识中,我似乎听到远古的召唤,更领略到了方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吴建生举了个例子,如远近闻名的万荣笑话,晋南称作“万荣zeng”。这个“zeng”怎么写,众说纷纭。经过调查考证,并多方请教,吴建生终于证明了这个字其实应该写作“脀”,普通话读作zhèng。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使用了,但还活在晋南人的口语中。如某人做事情有点傻,或者带点愣,或者做的事情不符合常规,就会说这个人有点“脀”。某人做事有悖于常理,方言就说这人带着“脀气”。万荣还有一条歇后语说“三九天穿衫子——耍脀哩”,指故意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相当于北京的“摆出二百五劲儿来”,让人听了忍俊不禁。

吴建生是万荣人,万荣方言是她的母语。“但我对它的了解远远不够。在调查万荣县方言的时候,我曾多次住在解店村的一对老夫妇家,他们为我充当发音合作人,给我提供各种方言材料,带着我观察农耕、纺织、婚丧等生产、民俗活动。方言调查中的许多收获,是我在书本中永远也学不到的。”在吴建生看来,民间方言是有情感有温度的,它和纯朴的民风民俗如影随形,不可分割。一旦割裂,如同活水没了源头。所以,保护方言刻不容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