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是继安德海之后,深得慈禧太后宠爱的又一位宦官。他八岁入宫,凭借着阿谀谄媚、善于窥察主子意向,由一个散役童监,历升为二品泥红顶戴的内廷大总管。他发迹之后,国政朝纲,无所不闻,无不参与,并且狐假虎威,使大多朝内外大臣仰其鼻息,巴结乞怜。

光绪皇帝对李莲英的评价(最后一位弄权宦官)(1)

李莲英祖籍是直隶河间,幼年时举家迁往北京。其父曾贩过硝磺,后改业补鞋,所以李莲英入宫后,有“皮硝李”的绰号。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李莲英的父亲为了儿子日后的飞黄腾达就把他送到当时北京有名的“净身处”毕五家净身。当时,在北京城内与宫内有联系的“净身处”有毕、刘两家,每年都向宫廷送四十名童监。李莲英的祖父李万芝,通过毕家结识了在宫中任文宗御前太监的安德海,因为安德海也是直隶人,他们便认了同乡,并送给安德海二十两银子,请他对李莲英多多关照。不久,李莲英便被送入宫内,当时他只有八岁。

初入皇宫,按照规矩,李莲英拜崔玉贵为师,学习宫廷礼仪,不久被选入长春宫,供懿嫔慈禧使用。但是,他年纪尚幼,干不了什么重要事情,每天只是做一些洒扫庭院之类的零活。就这样,他在宫中过了十年。这十年间,他办事说话谨慎小心,手脚勤快,见机行事,赢得了师父和周围太监的好感,人们都热情地称他“小李子”。同时,他也看到了太监中的尔虞我诈,互相倾轧,从中学会了在宫中这个特殊环境中生存的本领。同时,在这十年里,宫廷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英法联军、圆明园、北京事变。每一件事情中都充满了血腥气息,李莲英在耳闻这些变化后,滋生了一种很强的欲念∶要想保全性命、出人头地,必须取得主子宠信。于是,他寻找机会,接近他的主子——慈禧太后,争取她的宠信。

光绪皇帝对李莲英的评价(最后一位弄权宦官)(2)

机会降临到李莲英头上是偶然的。一日,李莲英正坐在闼闼房(太监们休息之处)与几个太监闲聊候差。掌管梳头房的太监沈兰玉因为慈禧对梳头太监不满意愁眉苦脸地来到闼闼房,几个太监听了他的话之后,都知西太后不好侍奉,便悄悄散去了。李莲英听了沈兰玉的话后,觉得这倒是一个取得主子欢心的极好机会。于是,待众人走后,便主动请求去给慈禧梳头。

李莲英心灵手巧,能说会道,第一次去梳头就把慈禧侍候得非常高兴。几日之后,慈禧对这个年轻英俊,口齿伶俐,又善解人意的小梳头太监大为喜欢,常常将其留在身边闲谈。时间一长,李莲英摸透了慈禧的脾气,梳头之余,奉命陪慈禧下棋、观花、玩骨牌、掷骰子、品评古董、谈古论今,处处见机行事,把慈禧侍候得常常是眉开眼笑。一次慈禧用膳,问站在一旁的李莲英∶“小李子,你喜欢吃这里面的哪一样吃食?”李莲英见慈禧正在兴头上,便说出了他所喜欢吃的东西。结果,慈禧便赐与了他。后来,慈禧一到进膳时,遇到李莲英喜欢吃的,都赏赐给他。由此看出,李莲英在慈禧心目中的地位。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李莲英晋升为首领太监,赐予六品顶戴花翎。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八月,安德海被处死。慈禧失去了一个为她通风报信,出谋划策的得力助手,自然是对她要夺取朝政大权很不利。于是,她便开始扶植李莲英为自己的亲信。此后,李莲英便开始留心搜集宫内情况,参与到慈禧谋取朝政大权的角逐之中。慈禧本想提拔李莲英任内廷太监总管,但迫于慈安太后、穆宗以及军机大臣的阻挠,没有如愿,只好让崔玉贵接替安德海任总管,让李莲英任副总管。但李莲英虽为副总管,却官居四品,与总管只是名份不同。这样一来,李莲英便开始了明目张胆地干预内廷事务和朝政事宜的弄权生涯。

光绪皇帝对李莲英的评价(最后一位弄权宦官)(3)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两宫太后归政穆宗,而慈禧并没有放弃想要主宰朝政的野心,暗中干预朝政。第二年的十一月,穆宗病死。慈禧不顾大臣的反对,将自己妹妹的儿子收为儿子,继承皇位,是为清德宗(光绪)。德宗当时只有四岁,两宫太后复出垂帘听政。慈禧立其外甥为帝,表明她已经具有了绝对权势,不久,她又任命荣禄为内务大臣兼步军统领,帮助她控制朝政。

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三月,慈安病亡,慈禧成为了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李莲英被晋升为内廷总管,官居二品,戴上了泥红顶子。至此,李莲英倚仗慈禧的宠信,狐假虎威,招权纳贿,威势朝野,完全破坏了清朝禁止太监干政的祖制。

一年春天,华北地区久旱不雨,慈禧和德宗在宫内设坛祈雨。事有巧合,三天后果降雨水。李莲英乘机恭维慈禧∶“太后真了不得,连佛爷都很得听您的!您就像老佛爷一样!”满族人信奉佛祖,李莲英之言使慈禧高兴万分。从此,宫内人等均称慈禧为“老佛爷”。而老佛爷恰恰又成了李莲英的保护神。

有了老佛爷的庇护,李莲英开始招权纳贿,他在宫中另别辟精舍数间,房中摆设、用品富丽堂皇,几乎与德宗所用相同。并收养四子,皆捐三品衔郎中,签分户、兵、刑、工四部。

此时的李莲英已经是权倾朝野,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亲王、大员、督抚等,无不仰其鼻息,求其在老佛爷面前美言,以保他们的前程及身家性命。宗室福锟当时为工部尚书、兼步军统领,因不买李莲英的帐,被李莲英在朝臣面前侮辱。一日,李莲英在仪鸾殿侧的斗室,于玻璃窗中见大学士福锟将至,故意含余茶于口,等到福锟揭开帘子时喷茶,福锟无可奈何,徐徐拭干而已。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按察使张荫桓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被召还朝,晋升为户部左侍郎。张荫桓将出使时购买的两枚宝石送给皇上和慈禧。将红宝石给德宗,祖母绿给慈禧。论其价格,绿大于红。但按照通例,京外大员进奉,必须先经李莲英之手,即贡呈皇上物品。于是,在慈禧把玩宝石意颇欢悦时,李莲英从旁冷语道∶“难为他如此分别得明白,难道咱们这边就不配用红的么?”盖通俗嫡庶衣饰,以红绿为区别,正室可被红裙,而妾媵止能用绿。慈禧出身西宫,视此事极为耿耿。听了李莲英的话,立命将两份贡物,一律发还。结果,张荫桓无事被人弹劾,遭到慈禧一番痛斥,精神和肉体都受到折磨。没过多久,就被发往新疆效力赎罪。原因仅仅是没有给李莲英送礼。

光绪皇帝对李莲英的评价(最后一位弄权宦官)(4)

公元1908年10月21日,因支持“戊戌变法”而被慈禧囚禁在瀛台的德宗病死。"太后定策立宣统皇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授命醇亲王载泮摄政王"。23日,慈禧病亡。当慈禧病危之际,李莲英为了安排自己的后事,躲出去收拾他搜刮到的大量金银财宝,令人送往宫外。慈禧临死时,令人传李莲英前去,李莲英以不忍心看到慈禧最后受苦的表情为由拒绝前往。

慈禧一死,李莲英这个慈禧的宠儿瞬间成了无良的孤儿,在宫中守孝百日后,他便诚惶诚恐地离开皇宫内苑,结束了他五十二年的宫廷生涯。随后,他"在北长街南花园为西太后守孝三年。六十四岁时,因抽大烟得了痢疾而死"。

至于李莲英为什么没有受到责难,因为慈禧死后,清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无人顾及李莲英这个奴才。终使这个弄权多年,祸乱朝政的一代大宦官,得以保全残生。然而李莲英的丑名,则被世人所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