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出气筒”,你会当吗?

故事一:“难忘”的晚自习

自愿当出气筒(170出气筒)(1)

这个晚自习之所以难忘,不仅仅是因为这一天“嫦娥一号”发射电视现场直播,我和全班同学一起在教室里收看。

更因为随后就发生了一起意想不到的“事件”——

一向乖巧听话的复读女生小琛,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跟我“发飙”,又哭又闹,让我大失颜面,非常狼狈。

经过如下——

收看电视直播时,小琛并不在教室。

在快要上晚自习时,我瞟见小琛在教室走廊上,带着一名“面生”的男生正欲进教室,看到我就赶紧溜走了。

联想到中午科任教师反映小琛上课玩手机发短信的事,我心火上窜,决定好好“教训”小琛一顿。

电视直播结束后,学生们都进了教室准备上晚自习。

小琛一进教室,就被我叫到讲台前“训话”。

我没谈手机问题,直指她带来的那位“面生”男生。

小琛解释说那位男生不是我校学生,而是在理科班复读的一位女生的男朋友,今天过来看望那位女生。因为不敢进理科班(估计是个快班),所以就把两位一起带到我班来“相会”。

听罢此言,我的心火又上窜一尺。

我不假思索地讥讽小琛:难道我们班是垃圾堆、臭水塘,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带进来……就在我喋喋不休地讥讽中,小琛的脸色由红转白,笑容被泪水取代,突然大声地“回敬”我的讥讽,让我和全班同学都愣住了。

就在小琛又哭又说之时,地理老师及时进来解了围,我也借坡下台,草草收兵了。

故事二:“尴尬”地早自习

自愿当出气筒(170出气筒)(2)

俗话说得好,“屋漏偏遇连阴雨”,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没过几天的一个早自习,人称“浩南”的佳骏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与我又发生了一次“正面碰撞”。

前一天晚自习查岗时,佳骏不在,我就通知了其父母,佳骏晚上回家后被大骂一顿。

第二天我问其缺勤的原因时,余气未消,借机“发飙”,虽有英语老师“帮腔”,也未能压住佳骏的“嚣张气焰”。

我及时“冷处理”,让其回位上早自习。

(一)“热处理”

就在两大“难忘”事件发生后不久的一天中午,我利用读报时间发表了一段义正词严的演讲——

进入高三,大家都有压力,心情不好,情绪不稳,需要发泄,找谁发泄?

在家里可以冲家长发泄,在学校,冲同学发泄,不好;冲科任教师发,不行。

那冲谁发呢?

班主任是“最佳人选”。

为什么?

因为班主任不会因为学生的发泄而影响课堂教学,更不会因此而放弃哪一个学生。

科任教师未必能够做得到,因为他还可以选择其他班的学生去“爱”;

班主任只有一个班,别无选择。

我非常愿意做大家的“出气筒”、“减压阀”,不管大家的发泄是有理还是无理,只要你发泄之后心态好了、情绪稳了,然后“乖乖”地搞学习,做你该做的事;

但如果你发泄完之后,学习的事一点不做,不该犯的错照犯,那就对不起了,我就要拿你当“出气筒”了。

道理很简单,班主任也是人,也有压力,也需要减压。

国慧同学就经常成为我的“出气筒”和“减压阀”。

所以,在这里,我要对国慧同学说,谢谢你,你受委屈了。

(二)“冷处理”

此番演讲之后,我一连几天都没有搭理小琛和佳骏,当然两位也不好意思搭理我。

我暗中观察,佳骏同学“老实”多了,班级工作(劳动委员)也积极主动多了;小琛同学的学习也更加认真了。

我不动声色,只在他们的“数学天天练”作业本上留言,有道歉,更有要求。

虽然没有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但我能感受到两位同学的“不好意思”,这种“不好意思”通过小琛的勤奋学习表现出来,通过佳骏的努力工作表现出来。

经过一番“冷处理”,小琛同学的进步是明显的,在随后的十一月考试中,名列年级第24名,第一次进入一批线。

进入高三年级,面对高考的日益临近,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压力陡增,而教师和家长的压力又会全部“聚焦”到学生身上,所以,压力最大的是学生。

自愿当出气筒(170出气筒)(3)

面对如此重压,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是很正常的。

学生必须宣泄,为自己减压。

问题在于,学生有没有宣泄的正常渠道?

有没有合理的宣泄方式?

有没有合适的宣泄对象?

如果没有,班主任就必须发挥作用,引导学生用合理的方式、正确的方法,对适当的对象进行情感的宣泄,真正为自己科学减压。

否则,既伤害了老师、家长和同学,也会伤害自己,达不到减压的目的。

从心态上来看,高三学生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一是焦虑、浮躁心态。

由于升学愿望强烈,学生急于提高成绩,常常是急于求成,一味地求多、求快。

当现实和愿望产生矛盾的时候,便产生焦虑、浮躁的心理情绪。

而一旦产生了这种情绪,常常失眠、厌食,学习不能深入,安不下心来,需要长时间调整。

这种心理在成绩中等的学生当中,表现得特别突出。

他们被考试所左右,随着成绩的波动,学习时紧时松,影响了学习效率,甚至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士气。

二是容易激动的心态。

由于学习压力大,情绪易激动,同学之间易发生矛盾冲突。

一旦有了矛盾,往往会一开口,就可能跟着动手,严重者会发生恶性事件,既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又分散了师生的精力,还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困难。

三是“饥渴”的心态。

由于学业繁重,学习、生活十分单一,课外活动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少交往和交流,他们很希望得到老师、亲友的指导。

因此学生渴望和老师交流,不少同学主动找老师交谈,希望能从教师的话语中得到安慰、激励。

四是保守心态。

随着各种考试的增多,学习竞争特别激烈,致使不少学生恐怕别人超过了自己,学习上保守,不仅不回答别人的疑问,不向别人提供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有了疑问也不问别人,把“问”视为浪费,把自己封闭起来。

这种保守的心态,使同学之间缺少了合作,不能激活学习氛围,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