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强强;
虽然都已经2020年了,可是在一部分国人的心中,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文人误国。且不说这种看法是多么的肤浅无知,也不说历史上那些数不胜数的既有治国策略又有文学才能的历史名人,例如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单说文学对于人心的影响力,这种看法都不应该再出现。
在这些人心中,所谓“文人”就是一些只会在书本里舞文弄墨、吟风赏月、伤春悲秋,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这些人对国家、对社会可有可无,毫无用处。事实上,真是这样吗?并不是。历史上,现实中,误国的,什么人都有,为何总说文人呢?其实,真正误国的是“人心”。
比如,在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这首《前出塞》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作为诗歌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个诗人,杜甫的才华并不仅限于文学。这首诗睿智大气,成为军事名言。全诗如下:
前出塞九首·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对于这首诗,很多读者都知道其中的两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可是,他们或许并不知道这首诗是出自杜甫。它是杜甫于公元752年,即天宝11年写下的。当时,40岁的杜甫待命集贤院,并没有实际的官职。可一生以国家百姓为重的诗人,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反而时刻关心着国事。
天宝末年,唐玄宗日日沉迷酒色,荒废政务,穷兵黩武,致使整个大唐社会从上到下存在着一股隐隐的危机。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蛊惑下,唐玄宗为了显示大唐帝国的威严,开边黩武,积极进行军事上的扩张。对此,朝廷上下,多数人的预期都过于乐观。
作为一位文人,杜甫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只会吟风弄月、伤春悲秋,而是一眼就看出了这些路线的不合理之处,写下了一系列与军事题材有关的诗作,即《前出塞》,共9首。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其中的第6首,是诗歌史上一首为人称道的千古名篇。
诗作大意是说:战士们上战场打仗,如果拉弓,就要拉最坚硬的,射箭就要射最长的,射人就要先要射骑马的,擒贼就要先要擒住敌方首领。此外,战士们上战场打仗,虽然要杀人,但杀人也是有限制的。因为美国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击退来敌就行,怎么能为了多杀人呢?
诗作前四句“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酣畅淋漓,饶有理趣,就像一首军中流行的作战口号,激励人心。诗句用两个“当”字和两个“先”字连缀,运用排比的方式,将战斗经验以极为肯定的语气说出,很有感染力。而且,这4句诗自此以后流传开来,成为极有智慧的哲学名句和军事名言。
然而,告诉人们战争如何取胜,并不是诗作的真正主旨,而是为了给下文做陪衬。诗作后四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则是诗作核心所在。这4句指出了战士们赴边作的最终目的。在诗人看来,战争的本质不是以战去战,而是以强兵制止侵略,维护国家安全。
这样的思想,即使过了上千年,依然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因为它反映了国家的最高利益,表达了人民的真正愿望。也因此,它被后世评论家盛赞为“大经济语”。可以说,在所有与军事题材有关的唐诗中,这首诗以议论取胜,立意高、正气足、富哲理、有气势,充分彰显了一个文人的国家情怀。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