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丝

栏目|谍战剧

从某意义上来讲,《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是一部真正“冷门”的谍战剧,因为,很多人并不认可该剧的谍战剧类型,但是,该剧在播出期间还是受到欢迎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该剧一直到现在依旧存在较大的争议,口碑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闫妮的谍战片(一部颇受争议的谍战剧)(1)

冷丝想问的是,这其中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电视剧《王大花的革命生涯》讲述了王大花从一个可爱可亲的农村妇女成长为一个爱国人士的故事。该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创造了平均收视率2.09%、最高收视率2.28% 的好成绩,名列央视当年度电视剧收视率之首。

凭着这样的成绩,《王大花的革命生涯》获得了第2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这所有的一切都得益于对王大花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也得益于该剧的创新。

闫妮的谍战片(一部颇受争议的谍战剧)(2)

该剧讲述了生活在花园口,且以靠卖鱼锅饼子为生的村妇王大花,因初恋男友夏家河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原有生活的平静。丈夫被杀后,王大花一边怀疑夏家河的真实身份,一边开始在大连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残酷的战争环境的磨砺下,王大花不断成长,先后协助夏家河完成了一系列重要任务。

应该说,闫妮饰演的王大花是成功的人物形象,闫妮穿着花棉袄第一次屏幕上亮相,很多观众大吃一惊,花棉袄是东北服饰文化的代表,具有很强的辨识性,因闫妮出神入化的表演,将东北妇女的身份一下子定位成功。

闫妮的谍战片(一部颇受争议的谍战剧)(3)

该剧女一号王大花起初就是一个卖鱼锅饼子的老板娘,她所关注的事情是能否在大连开个鱼锅饼子铺,丈夫是否爱自己的问题。家长里短、小家祸福是生活的重心。为了换取夏家河的性命,她把关系我地下组织的“戏匣子”送给刘队长,在她的心里,这只是一个救命的玩意儿罢了。

然而,平淡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了,直到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王大花亲眼看见我地下组织成员送货郎被杀,她的爱国意识开始觉醒。

闫妮的谍战片(一部颇受争议的谍战剧)(4)

随后的情节设置中,在夏家河思想引导、三花被日本人强奸自杀事件的强烈刺激之下,王大花开始主动参与各项紧急任务。

她果断地杀死叛徒,炸掉日本运输钻石的货船,以三花的身份与山口周旋,等等。这时的王大花已不是单靠小聪明进行抗日的小人物,她已成为一个为了国家大义,为了抗日胜利,隐藏周旋于敌人内部的一把利器。

闫妮的谍战片(一部颇受争议的谍战剧)(5)

王大花是一个普通百姓,她却被拉进了充满艰险斗争的环境中,按理说,她应该表现出紧张、惧怕、谨慎等情绪,但是,王大花却以处理日常事情的态度来完成任务,这种错位为喜剧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这一喜剧性效果在大闹电影院等情节中得以展现。说白了,王大花的身份转变,很多情况下是因为误打误撞而成功的。

剧中与王大花相关的一些小道具,也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她胆大敢为、无所顾忌的泼辣性格,王大花在路边摊卖鱼锅饼子期间,无论走到哪儿都会头顶一个大黑锅,就连和夏家河一起“压马路”的时候也不忘摘下,两人在路边徜徉也成为电视剧中最浪漫的镜头。

闫妮的谍战片(一部颇受争议的谍战剧)(6)

在以往的一些抗战剧中,男性成为绝对的核心与主导。他们的阳刚、智慧、英勇、谋略都成为故事讲述的重点,而女性在此类题材剧中常常处于陪衬地位,但《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却反其道而行之。

那么,本来颇受欢迎的《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为何有了两极分化的口碑呢?

闫妮的谍战片(一部颇受争议的谍战剧)(7)

更准确地说,该剧是一部抗日谍战剧,一个毫无见识的农村妇女王大花摇身一变就成了“特工”,这着实让很多谍战迷不能理解,他们也因此将该剧划归为“神剧”。

也正因为如此,冷丝觉得《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是一部“冷门”的谍战剧,意思就是说该剧并不具备谍战剧的“内核”。

闫妮的谍战片(一部颇受争议的谍战剧)(8)

尽管如此,冷丝依旧认为,《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以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作为切入点,讲述其身上发生的故事,呈现了小人物丰富的成长与蜕变历程,这样的平民化视角的新颖独特令人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