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很多家长只是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与培养,让孩子学奥数,学乐器,学美术。但是往往忽视了孩子精神世界与心灵世界的发展。

哈佛300多年来唯一一位女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认为,了解世界,是孩子们的必修课。

她曾说过: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哈佛校长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多带孩子去陌生的地方)(1)

直到现在,她每年都会带孩子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在旅行中学习。

"每年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这个习惯从小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说知识和技能是"硬功夫",那么,眼界、格局和情操,就可以说是"软实力"了。

而软实力,就是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将决定他未来的层次和高度。

想要扩大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增强孩子的软实力,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带孩子们多出去走走,多去远方看看。

虽然现在还不能远行,但孩子们对世界的印象不应该只是这样的:

哈佛校长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多带孩子去陌生的地方)(2)

旅行让我们真正认识这个世界

她在自己演讲中说,对自己而言,用旅行的方式来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而它的意义在于自己的成长。

哈佛校长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多带孩子去陌生的地方)(3)

当孩子们长大以后,他们必然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一起工作生活,可能他们有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全球的变化,让他们聚集到了一起,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他们必须接受。因而为了孩子的将来,现在让他们认识世界是一门必修课。

哈佛校长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多带孩子去陌生的地方)(4)

前不久,由教育界、商界领袖共同组成的"美国新劳动力技能委员会"刚颁布的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了解整个世界"作为首项标准列举出来

哈佛校长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多带孩子去陌生的地方)(5)

只有当我们看过的世界大了,我们的眼界和心胸才会变得更加的宽阔,我们才会更加客观地去看待这个世界,才能活得更加的坦荡和宽容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当在谈到了解世界的方法时,这位女校长说,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和别人聊天都能让我们了解世界,但哪一种都没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更重要。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我们却总是在读过万卷书之后才上路,在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

哈佛校长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多带孩子去陌生的地方)(6)

她说,她每次在带孩子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的时候,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长达一周的培训,其中包括语言、文化、当地情况和摄影技巧。

然后让孩子们和当地人接触,以一个生活者的身份,感受当地的生活,欣赏周边美好的事物。帮助孩子们在大脑中构建自己的思考模式。认识自己,了解世界。

哈佛校长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多带孩子去陌生的地方)(7)

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

对于她的教育方式,很多人纷纷质疑,孩子那么小,就算是旅行又能记住什么呢?

对此她反驳说,孩子太小不是理由,他们记得的东西、领悟的东西往往比成人还多,说他们记不得、不懂得,不过是成年人对他们的误解罢了。

而且对于一个生理和心理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不足以让他们清楚有效地表达他们的收获反映他们的成长。但是这些经历已经深深烙印在孩子的脑子里了,对于他在接下来一年的成长绝对意义非凡。

哈佛校长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多带孩子去陌生的地方)(8)

而经济条件,其实说句实话,不只是高消费的旅游才算得上是带孩子去长见识,这是一种偏见。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传递的每一句话,给出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深刻的影响。

也许我们不用带他们出国,但是经常到不同的环境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东西,孩子能适应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能在陌生喧闹的人群中鼓起勇气去听去看去感受,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