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西周、秦汉时期,鲁国都城曲阜,齐国都城临淄,都是繁华之极的城市,饮食行业盛极一时,大厨很多那时开始,齐鲁大地在吃上就可圈可点而且后来北京的宫廷大菜根基全在鲁菜为什么山东鲁菜有如此繁盛的饮食文化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宫保鸡丁是鲁菜还是京菜?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宫保鸡丁是鲁菜还是京菜(北京烤鸭番茄炒蛋)

宫保鸡丁是鲁菜还是京菜

来源丨喜马拉雅APP超级制作的精品课《郭论·郭德纲品俗文化史》编辑丨文二

据记载,西周、秦汉时期,鲁国都城曲阜,齐国都城临淄,都是繁华之极的城市,饮食行业盛极一时,大厨很多。那时开始,齐鲁大地在吃上就可圈可点。而且后来北京的宫廷大菜根基全在鲁菜。为什么山东鲁菜有如此繁盛的饮食文化呢?

地大物博,食材丰富

山东大地得天独厚,要什么有什么,所以说鲁菜的食材选料丰富,选料丰富就刺激了烹饪技法的丰富多彩。 其实这也说明:只要是饮食兴盛的地方,出美食的地方,其实都是物产比较丰富的地区。

儒家精神,食不厌精

孔圣人是思想家教育家,也是美食家,孔圣人讲究吃的“精细”二字,他的饮食观奠定了这2000多年来中华饮食里的审美观念。而且孔子“食不厌精”的精神追求也奠定了鲁菜的基础。从春秋时期,山东的饮食就非常注重礼仪和上菜的顺序,直到今天还延续着。

鲁菜里最等级规范的就是作为宫廷国宴的孔府菜。《曲阜雅集》记载,西汉以来,孔子后裔政治地位超然,直至明清设立衍圣公,成为了天下文官手,历代帝王师,经常设宴款待来曲阜祭孔的皇帝们,所以孔府菜成为了历朝历代的官府菜。

孔府菜讲究造型完整,不伤皮,不折骨,桂鱼、烤鸭、烤乳猪、一品豆腐、寿字鸭羹,食不厌精。而且特别讲究级别规格。孔府菜的第一等菜,是为接待皇上,是清朝的国宴的规格,全套的银餐具。上菜共196道山珍海味,熊掌、燕窝、鱼翅,全羊带烧烤。第二等是高摆宴席,宴席上放四个大白蜡烛一样的高摆,刻上“寿比南山”,填上图案干果,上面摆着银盘子盛放的菜肴。

道道鲁菜有典故

孔府菜除了宴席庄重高雅,很多菜名也讲究典故。例如烤鳇鱼竟然被叫做“烧秦皇鱼骨”,这又是为什么呢?

相传,当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孔家九世孙既怕性命难保,又不愿交出祖传书简。遂带着书童伏生远走嵩山,隐居茅棚。孔家九世孙在逃亡途中,一边向书童传授儒家经典,一边逮水中鳇鱼烤了来吃。烤出来的鳇鱼连骨头都是酥的。后来听山中道士说,鳇鱼是秦始皇的亲戚,孔家后人便感慨:我们这叫“衔恨吃烧秦皇遗骨,卧薪传衍儒家经书”。这便是名菜“烧秦皇鱼骨”的由来了。

鲁菜除了孔府菜,还有胶东菜、博山菜、济南菜这些分支。济南菜中的宫保鸡丁也是一道“有故事”的名菜。它与清朝的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有关系。丁宝桢是晚晴名臣,曾任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一生报国爱民。

丁宝桢特别喜欢吃鸡肉和花生米,有次他游玩济南大明湖,被路边参观门口的菜香吸引住了,他跑去问街边炒菜的厨子,厨子说是爆炒鸡丁。结果丁宝桢一尝,这道菜又嫩又好吃!于是丁宝桢就把这位大厨聘为家厨,后来奉旨调任四川总督时也把厨子带在身边。丁宝桢政绩卓著,死后被追封太子太保,当时人们叫他“丁宫保”,他爱吃的鸡丁也就叫做“宫保鸡丁”了。

高端鲁菜,走入家常

现在的鲁菜不像其它粤菜、川菜,挂上菜系的牌匾,所以很多人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其实鲁菜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像葱姜蒜、呛锅,这就是标准的鲁菜底子;技法里爆炒炝炒,那就是鲁菜的记忆;奶汤清汤,这都是鲁菜。街上东北菜、北京烤鸭店,其实都是标准的鲁菜;自家吃饭炒土豆丝、番茄炒鸡蛋、木须肉,也都是鲁菜。

鲁菜需要高端食材,一个鲁菜的宴会,光准备材料得半个来月。鲁菜厨师入门门槛也高,俗话说三年川菜十年鲁菜,人力成本高,所以鲁菜不好推广。但时至今天,鲁菜能够传承下来,也确实证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鲁菜真的很好吃!

关于主播:

郭德纲:著名相声演员,德云社班主,电视脱口秀主持人,2013年首次登上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郭论》是语言艺术家郭德纲联合喜马拉雅推出的一档音频节目,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民俗说故事,拾遗历史品天下,给你一个从没听过的郭德纲。

关于喜马拉雅:

有声图书馆,中国知名音频平台,5.3亿用户的共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