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都会出汗,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一到户外不用几分钟就全身湿透,高温天气身体需要散热,通过汗液的排泄可以帮助降温。在生活中许多人出汗的部位多在头部,除了天气原因会导致出汗之外,很多病理原因也会导致头部出汗。

一热头上就大量出汗怎么调理(小心有虚又有热)(1)

在中医学中,出汗异常时,一定和阴阳失调有关,因此,任何会导致阴阳失调的原因都是会引发多汗的原因,下面列举了几种证型:

第一种情况,就是阳明经热。

阳明经是什么经?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其中,以胃经为要。说白了,这样的人,胃热比较盛。胃阳明经行于头面的。所以当胃热盛了以后,热循经上炎,导致头部多汗。这样的人啊,在吃饭的时候满头大汗,同时平常容易口渴,总想喝冷饮,舌苔干而薄黄。平素喜欢吃辛辣、油腻、热性的食物。这样的人,就得清阳明胃热了。

第二种情况,就是气虚不固。

这类人也是在吃饭的时候满头大汗。但是他们此时出汗,不是因为阳明胃热,而是因为吃饭的时候耗伤脾胃之气,使得气虚加剧,气不能固摄津液,所以才出汗。这样的人平时多伴有懒言、少气、体倦乏力,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象细弱等症状。这个时候,得补中益气才可以。

一热头上就大量出汗怎么调理(小心有虚又有热)(2)

第三种情况,就是阳气虚弱。

气虚再进一步发展,就会成为阳虚。这样的人,不光是吃饭的时候爱出汗了,平时一动弹,或者一着急,或者稍微累一点,就满头出汗。而且这个汗,往往不温,皮肤也发凉,在平时则容易四肢不温、微寒怕冷、腰膝酸软等等。这个时候,就得温阳、益气、固表。 

第四种情况,就是营卫不和。

这样的人,脑袋爱出汗,一出汗就容易感冒,出汗的时候怕风,见风可能头疼,整个人身体免疫力较差,哪一次感冒他(她)都逃不开。身体常常有酸疼、僵硬和不适的感觉。这用中医视角看,多考虑营卫不和,应该调和营卫才是。

第五种情况,就是肝胆湿热了。

这在一些肝炎患者身上可能多见。这类人脑袋汗很多,一出汗就停不下来,胸闷,同时口苦、心烦、咽干、目眩、脸红发热。舌红苔黄,脉象弦数。人的肝经,循行于头面的。所以当肝经有湿热的时候,就会循经上行到头部发越出来。这个时候,得清利肝经湿热。

第六种情况,就是身体有郁热。

这类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头部爱出汗的同时,心中烦躁、懊恼、烦乱不堪,睡眠质量不好,舌红苔黄,脉象数,有的人甚至感觉心中憋闷,有痛感。这个时候得清宣郁热。一部分失眠患者,可能有这样的症状。

当然,除了以上六种,造成头部多汗的原因还有很多。但总体来看,上面这六种是较为典型的原因。可以说,头部作为诸阳之会,是可以反应一身气血阴阳变化的“镜子”。我们身体的一些偏颇,都可能体现到头面上来。故而,造成头出汗多的原因,也就很多。

一热头上就大量出汗怎么调理(小心有虚又有热)(3)

中医认为,头面部汗多的原因多数是由于脾虚、气虚引起的,患者除了汗多,还会出现口渴、没有食欲的症状;手足心多汗的人有可能是心虚、脾虚所致,也有可能是胃热或热证引起的,需要辩证治疗。

面对不同情况下的出汗,应该如何进行调理呢?

出汗多,中医有方法

出汗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是由于“虚”引起的出汗,则需要引起重视。由于气虚和阴虚出汗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学会正确调理,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上认为,气对津液有固摄的作用,汗液也属于津液的一种,如果气虚,汗液就不会很好地被固摄,因而动不动就出汗。这也正是气虚的人,哪怕是安静地坐着,也会出汗的原因。

气虚出汗的人或是由于先天不足,或是由于后天生病,导致体质虚弱引起,除了动不动出汗之外,气虚的人体质也比较差,总是生病,感冒不断,脸色也很苍白,气虚出汗的部位常以胸背和头部为主。

一热头上就大量出汗怎么调理(小心有虚又有热)(4)

调理气虚出汗最重要的是补气,黄芪是补气佳品,张景岳对黄芪治疗汗多的功效有所称赞:“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作为一味补气中药,黄芪不能具有补气效果,还有敛汗的功效,气虚出汗者,平时可用黄芪泡水服用。

至于阴虚出汗,又被称为盗汗,患者常常在睡觉的时候大量地出汗,而且还会表现出口干口渴、烦躁不安的症状。中医认为,阴虚者,或是因为心火上炎,或是因为虚火内扰,又或是体质虚弱,导致津液无法固摄。

调理阴虚出汗,需要养阴滋阴,常见的中药材如生地、黄岑、当归等,都具有滋阴泻火、固表止汗的功效,常吃这几味中药,能够很好地调理阴虚出汗。

事实上,无论是气虚出汗,还是阴虚出汗,在用中药调理的同时,还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并且每天抽出半小时进行体育锻炼,把身体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缓解出汗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