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四个弹性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弹性)(1)

如何理解“弹性”?我觉得所谓“弹性”首先是一种能力,在特定条件下,甚至面对不利条件、压力、攻击或者损害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承受、恢复和适应的能力。弹性空间是一种可控的松紧度,当紧则紧,当松则松。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形变,但当外力撤消后,又能恢复原来的大小和形状。在紧张和松弛的两个极值之间,有一个延展的空间分布。

弹性的反面是僵硬或脆弱,僵硬就是任何事情搞一刀切,非黑即白,二元对立,丝毫没有回旋的余地。脆弱就是缺乏必要的柔韧性,经不起折腾,抗打击能力不足。真正的弹性必然是蕴含着内在力量的,承受得起摔,甚至越摔越强,不会如此不堪一击。

有弹性的人,性格柔韧,伸缩自如。他善于妥协,也善于在妥协中巧妙地坚持。他不固执己见,但在不固执中自有一种主见。弹性是性格的张力。和僵硬的人相处,累。和脆弱的人相处,也累。相反,有弹性的人既温柔,又洒脱,使人感到双倍的轻松。

弹性思维,是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比如,心理学上把谎言分为白色谎言和黑色谎言两种,白色谎言是指无恶意的谎言和有益的谎言,黑色谎言是指从个人利益出发,故意伤害别人或者占别人便宜的恶意的、欺骗性的谎言。怎么理解白色谎言?尽管人们在道德上认为不该撒谎,但我们经常也会为了善意而撒谎。我们在面对现实时更倾向于灵活变通。你最好的朋友刚理了一个难看至极的新发型,你会说“还好还好,看着还不错”;去看望一个重病垂危的朋友时,我们也不会说“你看起来状态真差,肯定活不长了”。

一个人如果随时随地都在说真话,可能是我们不堪忍受的,这样的人无法在一个人们必须相互保护的社会里生活。善意的谎言在所难免,我们经常会对小孩说谎,以免世上各种可怕的事物伤害到他们。白色谎言背后的人性论,是将人的本性视作是“善恶并举”的,人与人相处时,既对自己和他人的善与恶做到心中有数,又以善相处。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就是营造一个“扬善抑恶”的环境和氛围。

四个弹性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弹性)(2)

出于善意的白色谎言是人类所特有的,它让我们处事有分寸,知进退,有气度,善解人意。白色谎言,展现着人类互动中的幽微玄妙之处。如果你赋予机器人某些道德规范,那它们执行起来,可是不会打任何折扣的,因为机器在面对道德问题上不会具备某种弹性。机器人的道德责任感可能比我们人类要纯正得多,严苛得多。前段时间,在莫斯科国际象棋公开赛上,一个7岁男孩正在对战一台国际象棋机器人。然而就在下一秒,机器人的机械臂突然狠狠地卡住了小选手的手指。随后数名成年人冲进现场,在几人合力之下,才将小朋友的手指从“虎口”中拿了出来。而此时小朋友的手指已经处于骨折状态。

莫斯科国际象棋联合会的解释是:小棋手没有等待机器人完成移动就去移动棋子,小棋手太过急躁,违反了操作规定。下棋机器人“惩罚”违规、夹断男孩手指,将“机器人伤人”话题直接送上热搜。对于这场意外,大家众说纷纭,很多人呼吁下棋机器人的公司必须重新考虑设计方案。人工智能伦理安全如何把控?确实是令人担心的问题。其中一个隐忧,就是机器人由AI算法、策略程序做出的判断和决策,是缺乏弹性的,一旦误判,没有调整机制,难以随同某些变量作出一定比例的改变。

当我们面对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态度也得极具弹性,就像物理范畴中的软物质,既不僵硬,也不脆弱。不会一条路走到黑,不会一棵树上吊死。即便在现实中碰壁了,还可以退回到个人的小世界中,生活有所安顿,精神有所寄托,不会失魂落魄,不会过度焦虑。“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中国人的人生观,本来就是有弹性的。外儒内道的思想结构,使中国人看得开,通变,宽容,有一种痛苦的自我消解机制,有一种等待机运到来再度雄起(一阳来复)的太极思维。这种生活态度与人生哲学,是对生命本身的富于弹性的理解。我们应该处于这样一种非极端、有张力、有余地的生命状态中。

四个弹性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弹性)(3)

想起昆曲每一本戏通常有四五十出,如果全本演出需要两到三天才能演完。因为昆曲的剧目就像一个连绵延伸的长廊,所以可以被拆卸重新组装,每一折乃至每一小段在游离全剧之后仍然具有独立的观赏价值。这种既松散又具备弹性的结构与西方戏剧的严谨结构截然不同,体现了东方美学潇洒无羁的独特神韵,也是中国戏曲有趣的生命状态。在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大时代,能够存在下来的应该都是这种类型的人或组织吧?极富弹性、不断调整、灵活多变,就如传说中的变形虫,形体柔软,千变万化,能够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身以适应变化。

如何在一个变幻莫测的大时代存活下去?在宏观背景与个人空间之间,建立一种弹性关系。我们生活也好,做事也好,离不开时代的宏观背景,但宏观背景与个人空间并不是完全重叠的,中间有一个时松时紧的弹性空间,一个可以创造性地不断调整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