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兰亭序(兰亭序的那些事儿)(1)

王羲之《平安帖》摹本

唐宋,私人收藏

王羲之书法名作《兰亭序》,最著名的三件摹本全部收藏在北京故宫。今天说的是其中两个摹本,分别是《平安帖》与《快雪时晴帖》。

有人要问了:既然是摹本,就表示不是王羲之的真迹咯?那有什么珍贵的?

原因有两点:

一、王羲之没有真迹存世。

“书圣”王羲之生活在东晋,距今1700年了,一个字没留下来是可以原谅的。

现在能够见到的王羲之墨迹全是后人临摹的,但唐宋时期的古摹本也只有一二十件而已,极其珍贵。2010年,草书《平安帖》拍出3.08亿元天价,用“一字千金”形容都不够贴切——全帖只有4行41字,一个字价值750万元,按本周金价可以购买30公斤黄金!

那么,这篇在书法史上占有神之地位的文稿究竟写了什么?

细说兰亭序(兰亭序的那些事儿)(2)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摹本

唐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东晋时,人们已经有了在农历三月初三欢度上巳节的传统。这一天的重要活动是到河边行修禊(音细)之礼,其实就是在水边嬉戏,有洗去秽气的寓意。

等洗干净了,还可以坐在小溪边玩个游戏。把酒杯放到水里,让它自由漂流,停在谁面前,谁就得喝酒,美其名曰曲水流觞(音商),觞就是酒杯的意思。文人雅士玩得更高级些,酒杯停在谁面前,谁就得作诗,憋不出来就得喝酒。

细说兰亭序(兰亭序的那些事儿)(3)

文徵明《兰亭序图》局部

明代,辽宁省博物馆藏

东晋穆帝在位时的永和九年,也就是公元353年的上巳节,王羲之组织了一次曲水流觞活动,地点选在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的兰亭。有四十多位社会名流到场,其中两位大家很熟悉: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和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

值得一提的是,同为大书法家的王献之当天是一首诗也没憋出来啊,有没有觉得很丢面子?也难怪,毕竟他还不满十岁呢!

这拨名流事后将当天创作的新诗编成一部诗集,请王羲之作序,这就有了我们熟知的《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

细说兰亭序(兰亭序的那些事儿)(4)

这是明代画坛巨匠文徵明创作的另外一幅《兰亭序图》,现藏北京故宫。画中茅屋内的红衣文人大约就是王羲之吧!

大家应该很久没有上过语文课了,所以我特别奉上《兰亭序》全文,并附白话译文和点评,希望你能耐心读完,珍惜这一生一次细读兰亭的机会。

下面这件摹本出自唐代书法家冯承素之手,现藏于北京故宫,是公认的最接近原作的兰亭摹本。标点和难认的汉字均一一标注。

细说兰亭序(兰亭序的那些事儿)(5)

细说兰亭序(兰亭序的那些事儿)(6)

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我们来到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修禊。各路才子会聚一处,年少年长济济一堂。此地有山有树有林有竹,还有清澈湍急的溪水环绕左右。我们便引水流觞,安坐一旁。虽然没人给咱弹个琴唱个曲儿,但喝杯酒作首诗也是相当痛快啊。

第一部分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由,如小学生写作文般规矩。

细说兰亭序(兰亭序的那些事儿)(7)

今儿真是好天好风好空气。抬头看世界那么大,低头看万物那么多,真是眼界大开,极尽视听之娱乐,好爽好爽啊。

第二部分从描写环境转移到议论抒情,有经验的人一看就知道该端鸡汤了。

细说兰亭序(兰亭序的那些事儿)(8)

细说兰亭序(兰亭序的那些事儿)(9)

人与人交往,分分钟就是一辈子。要么宅在屋里,畅谈理想;要么追逐爱好,放纵生活。虽然爱好各有不同,性格有动有静,但只要接触感兴趣的事物,一时陷入自己的小天地,便会自得其乐,忘了人也是会老的。等到玩倦了,兴趣消退了,感慨便油然而生。曾经喜爱的东西,分分钟成为过去,不能不让人感慨啊。况且寿命无常,终有完结。古人说:“生死是大事啊。”怎能不叫人悲伤!

第三部分乃全文之精华,其中心思想简直被当代文艺小清新们抄袭了无数遍还不用付版税。所谓人生苦短,快乐易逝,此种感慨,咏叹千年啊!

细说兰亭序(兰亭序的那些事儿)(10)

细说兰亭序(兰亭序的那些事儿)(11)

我每每读到前人的感慨,感觉太有共鸣,难免会边读边悲伤,不知是为什么。我知道把死与生混为一谈、将长寿与短命同等看待是荒谬错误的。后人看待今人,无异于今人看待前人。悲催啊!所以我记下今天聚会的人物,录下他们的诗篇。纵然世事变迁,但古今之感慨是一样的。后人也会因这些文字而感动。

来源微水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