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元方卖宅(周克庸闲读幼学)(1)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爆竹一声除旧岁,春联万户换新时。

爆竹,鞭炮。据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人们于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作为驱瘟逐邪的一种方法,燃放爆竹之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因最初没发明火药时,先民以火燃烧竹子使其爆裂发声,故称“爆竹”。除旧,去除旧的,《左传·昭公十七年》:“彗,所以除旧布新也。”

桃符,古人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以祛邪的符,初以桃木板为之,故称“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桃符为长六寸、宽三寸,上书神荼、郁垒二神名的桃木板,“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后改用纸,并渐渐演化为春联(清《燕京时岁记》:“春联者,即桃符也”)。更新,更改为新岁。更,改、变更(《说文》:更,“改也”)。

履端是初一元旦,

人日是初七灵辰。

“履端”是正月初一即一年的头一天——元旦,“人日”是正月初七这一最为灵验的日子。

履端,字面义为踏入一年的开头,指正月初一。履,本义为鞋,引申指踩、踏(《易·坤卦》:“履霜坚冰至”);端者,(起)始、(开)头也(《篇海》:端,“始也,首也”)。元旦,大年初一。元,甲骨文象人头之形,字义为“头”(元首之“元”即用此义。元首,即“头头儿”——首脑),引申指开头、初始;旦,甲骨文象日出于地面之形,字义为早晨(通宵达旦之“旦”即用此义),引申指某天。元旦,即(一年的)头一天。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登高赋诗。”宋高承《纪原·天生地植·人日》引东方朔《占书》曰:“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皆晴明温和,为蕃息安泰之候,阴寒惨烈,为疾病衰耗。”灵辰,字面义为最灵验的日子。指代人日。唐李峤《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三阳偏胜节,七日最灵辰。”

元日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

元日饮人以屠苏酒可除疠疫。

正月初一进献君王以椒花颂祝其长寿,正月初一人们饮以屠苏酒可除疠疫。

元日,一年的头一天,即正月初一。献君以椒花颂,以椒花颂进献于君王。《晋书•列女传·刘臻妻陈氏传》:“刘臻妻陈氏者,亦聪辩能属文。尝正旦献《椒花颂》,其词曰:‘旋穹周回,三朝肇建。青阳散辉,澄景载焕。标美灵葩,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于万。’”后以“椒花颂”指代新年祝词。遐龄,指高龄、长寿。其字面义:遐,远也;龄,年龄。晋郭璞《山海经图赞下·不死国》:“有人爰处,员丘之上,赤泉驻年,神木养命,禀此遐龄,悠悠无竟。”

饮人,使动用法:使人饮。屠苏酒,以屠苏、山椒、白术、桔梗、防风、肉桂等调制而成的药酒。相传正月初一饮之,可除瘟疫。《荆楚岁时记》:正月“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疠(lì)疫,瘟疫。《左传·昭公元年》:“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於是乎禜之。”孔颖达疏:“疠疫谓害气流行,岁多疾病。”

新岁曰王春,

去年曰客岁。

新岁叫作“王春”,去年成为“客岁”。

王春,指新年。《春秋》:“元年春,王正月。”周王定历于正月,故称新年曰“王春”。

客岁,指去年。客,过去的。按:“客”字本无“过去(的)”义,亦无由引申,予意当循音求义,客、去二字古音近,至今多地方言中“去”仍发“k蔓kei”音,盖以“客”为“去”之假借字。

火树银花合谓元宵灯火之辉煌,

星桥铁锁开谓元夕金吾之不禁。

火树银花聚合说的是元宵夜灯火之辉煌,星桥铁锁打开说的是元宵夜禁卫军解除宵禁。

火树银花,喻绚丽的灯光焰火。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有句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句。

星桥,星津桥。洛水从京都洛阳流经上阳宫南,至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铁锁开,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于正月十五取消宵禁任由百姓通行。金吾,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

2020.4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