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7-9世纪这一时期,广阔的亚欧大陆上,林立着许多国家,其中,有名的有:拜占庭帝国、加洛林帝国、阿拉伯帝国以及东亚的大唐帝国等,它们都在青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这些帝国共同点不少,如: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明发展程度较高等。
但是,唯有唐帝国,其统治久远且安定,文化博大且辐射周边,一般认为:这一期是中国经济由上古逐渐转为中世的关键时期。
也因此,当时以唐帝国为中心,再加上,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岛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东亚世界。东亚各国之间的联系在这段时间里,前所未有地活跃,各国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政治、文化的交流以及贸易的往来十分频繁。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翻开历史,去考察当时东亚世界的贸易关系,首先,应该针对三国之间的政治往来及文化联系来进行分析。
唐朝时,唐帝国和新罗的友好关系,在历史上最为亲密。新罗原来只是朝鲜半岛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国,长期占据着东南一隅,但是,因其依附于“大唐帝国”,反抗当时较为强大的百济和高句丽,最终,成为了朝鲜半岛上大部分地区的主人。
公元676年,新罗政府得到唐帝国的正式官方承认,自此,它真正意义上确立了对朝鲜半岛的大部分统治权。之后,唐帝国与新罗的关系日趋紧密,而新罗对唐帝国的朝贡也是愈发虔诚。整个唐朝时期,新罗派遣使节至中国朝贡的频率为每两年多一次。按中国古代的礼制邦交来说,新罗应该就是最典型的朝贡国了。
新罗与唐朝在文化上也是交流频繁,对于还在成长中的新罗来说,唐朝这个强大而包容的国度,对他们而言,具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新罗还曾大量派遣大量留学生来唐学习,这其中,就包括僧众、宿卫等,这些人回国之后,大大满足了新罗国内的建设需要。
而唐朝与日本的关系则不同。日本这个国家一直都比较有民族意识,也不大认可唐朝天朝上国的身份。而这一点,在对唐朝的关系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是不存在朝贡、册封性质的。7世纪白江口之战,大唐、新罗联军对阵百济、日本联军,最终,日本战败。
这次失败让日本政府深刻的认识到唐朝在军事力量上的绝对优势,也因此,战后的日本吸取教训,开始潜心学习中国文化,以求能够增进自我。但是,在此战之前,日本一直要求外交上与中国平等。
在7世纪以后,东亚世界的基本格局逐渐形成,唐、新罗、日本三国之间来往频繁,以唐朝为中心的东亚区域秩序基本确立,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汉字文化圈”的出现。而东亚国际贸易规则,只是这个区域世界的另一剖面。
总体来说,在这段时间,东亚区域形势保持稳定,战争较少,长期和平的环境,带来了各国经济上的蓬勃发展,商品贸易发展也随之繁荣起来。
而到了8世纪中期以后,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强大的唐帝国开始走向衰落之路,藩镇林立,中央皇权旁落,地方军政势力掌握着强大的话语权,开始独立于中央政府,承担对外贸易和外交的角色。
于此同时,在隔壁的新罗,相似的问题出现了。经历真骨贵族争夺王位之后,新罗国内的王权频繁更迭,再加上,这之后灾荒频发,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流民大幅度增加,中央王权也因此衰落下去,地方势力开始兴起。
与此同时,日本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长期中央集权积累的矛盾,开始逐渐爆发,学习自唐朝的律令体制也开始动摇。
东亚三国的政治社会都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这为新罗商人带来了绝佳机会,朝贡贸易无法满足海外贸易的需求,而朝廷对于海外贸易这一块也是有心无力。
可以说,这种政治上的改变,成为了东亚国际贸易环境的基础条件。
并且,这一时期东亚各国物质经济都空前繁荣,造船技术也得到突破性的提高。所以,不管是技术层面,还是物质层面来看,东亚世界的国际贸易环境,都比之前的时代更有优势。
唐、新罗、日本三国贸易的形态向来被称作“东亚贸易圈”,而贸易作为东亚各国之间紧密联系的一个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地位与学者们重视的汉字、律令、科技等相当。特别是9世纪后期的三国贸易,更是为后来的宋、辽、高丽、日本之间的贸易繁盛期打下了基础。
唐与新罗的贸易关系可分为两种:
朝贡贸易,利用外交使节为媒介进行;
官商贸易,也就是官商关系是决定商法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重要力量。
这其中,朝贡贸易一直以来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后来,两国联系愈发紧密,非朝贡贸易也有了大力发展的机会。唐帝国与新罗之间的朝贡贸易非同一般地频繁,单只唐朝一代,双方的使节往来次,数就高达160次,平均每一年多就有使节往来。对于交通相对不够便利的古代来说,真的已经可谓是十分频繁了。
当时,占据唐朝对外贸易首位的便是新罗物产。新罗与唐朝的官方贸易物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极为宝贵。新罗一统朝鲜半岛之后,双方往来的主题逐渐转移到经济文化方面,而以贡品回赐品交换礼品的模式,则演变成正常官方贸易,交换种类数量都随之增加。9世纪时,大唐与新罗中央集权同时衰落,由政府控制的贸易则转到私人手中。
但是,其商品种类与国家贸易基本相同,规模也不下于朝贡贸易时期。
唐与日本的贸易,基本也可分为两种:
国家贸易;商人贸易。国家贸易主要是指,日本遣唐使来华往返过程中的官商贩运。商人贸易则是指,大唐商人前往日本的贸易活动。
第一种,遣唐使代表日本政府赴唐献上贡品,唐王朝接纳贡品以后,将会赐给他们价值更高的回礼,双方以贡品和回赐品进行的贸易方式便成为定例。这种方式的以物易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称为朝贡贸易。而遣唐使成员自己也会在唐朝购买大量物品,回国之后,作为商品或者礼品进入市场,其中,部分回赐品在日本宫廷贵族之间交易后,也会流入京城市场,遣唐使在此期间,便起到了我们所说的“官商”作用。
第二种,唐朝商人远渡大海赴日贸易,交易地主要以当时的大宰府为主。而在唐最早赴日贸易到亡国前最后一次有记录的赴日贸易期间,唐商在51年内往返了30多次,这要远远高于遣唐使的往返次数。
所以,综合各方面考察下来,9世纪的东亚贸易,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个时期:
前期主要的方式为朝贡——回赐贸易,唐朝作为天朝上国接受朝贡,其他两国则被赐予回礼;后期则以商人贸易为主,大唐与新罗商人先后代表进行海运贸易。9世纪东亚贸易世界的最大、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朝贡贸易过渡到了商人贸易。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唐朝的海外贸易》、《中国“汉字文化圈”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