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因“志”而行,不为任何薪酬参与社会服务,用点滴行动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有这样一群人,因“愿”而动,不求任何回报用心帮助他人,用凡人善举为社会汇聚爱的光芒他们的名字叫作志愿者人们在奉献社会的志愿活动中形成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社会服务之中,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感悟志愿者精神?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感悟志愿者精神(是志愿者精神的核心)

感悟志愿者精神

有这样一群人,因“志”而行,不为任何薪酬参与社会服务,用点滴行动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有这样一群人,因“愿”而动,不求任何回报用心帮助他人,用凡人善举为社会汇聚爱的光芒。他们的名字叫作志愿者。人们在奉献社会的志愿活动中形成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社会服务之中,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八个字,集中指向了公益,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志愿服务以公益为核心,公益的核心在改变人。以公益事业为核心的志愿服务,不在物质捐助,而在于奉献精神,奉献要落在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互助、进步上。笔者认为,志愿者精神这八字的核心是进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志愿服务不光是活动,更是公益事业,公益,公益,需要共建共享,仅仅少数人奉献付出而不能带动大众参与共建,不是志愿服务的目标;仅仅强调奉献付出,不能促进社会进步、让大众共享共建的成果,也不是推进志愿服务的方向。只有指向国民提升和社会进步的志愿服务,才是有意义的公益事业,这样的志愿服务才值得提倡,并不断升华。

志愿服务“进步”,体现在精神动力上。为什么志愿服务始终强调提倡志愿者精神?这就是因为志愿服务的属性是公益事业,而且是建立在高尚、文明的社会行为基础上的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志愿服务,重要的不是捐款捐物,而是追求促进人的文化素养、思维观念、公共生活能力等道德水准和精神境界的全面提升,进而迸发出精神动力来。志愿者广泛参与公益,是通过大众化点滴努力的积累,各方携手,官民合作,一起推动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进步。事实也证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志愿服务,已经在增强社会保障、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以及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志愿服务“进步”,重在人的素质提升上。志愿服务通过公益活动来促进发展,其意义不仅在于服务社会本身,更在于为志愿者成长成熟提供了实践的课堂。提倡志愿者精神,就是要引导志愿者提升学、行、修合一的道德修养,激发他们因“志”而行,因“愿”而动,而不是为了薪酬、为了回报等功利才去做公益。再往深了讲,志愿服务不是志愿者仅仅满足于献爱心,而是要在献爱心中,“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使志愿服务成为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动力,成为体现个人价值的一种人生追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志愿服务的“进步”精神。

志愿服务“进步”,也能促进社会机制的改善。志愿服务不是政府行为,但对政府部门的相关服务是重要的补充。而且志愿服务的体制机制,有助于促进公共治理和社会化服务的良性循环。比如,近年来出现的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专业志愿服务团体,在职能上不仅成为政府服务的补充,有的可以替代政府部门服务,而且在机制上要比有些政府部门还灵活,效率更高。媒体报道的青岛蓝天救援队,多次参与地震、泥石流、洪水等抢险救援服务,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肯定。如果各类专业志愿服务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就可以推动“小政府,大社会”的体制变革,这个“进步”意义更大。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八字精神,是有机的整体,所以强调“进步”精神,是为了促进志愿服务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而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人,在提升人的素质的基础上,让志愿服务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共建共享的目标。(久久泰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