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末,著名歌唱演员王昆因病与世长辞。
她的追悼会在同月27日举行。当日早上7点半,八宝山殡仪馆大厅门外的屏幕上就已开始循环播放王昆的生平相关视频,无数送别王昆的人群陆续站满广场。他们多是五六十岁的老者,听着王昆的作品长大,而今赶来送别这位老艺术家最后一面。
追悼大厅的上方,悬挂一条书写“怀念王昆”的横幅,两侧摆满花圈和王昆以往的演出照片,供怀念者悼念。
走入追悼厅内,第一眼看到的,即是正中央“永远的王昆”横幅下那张巨大的彩照,王昆的笑容仍旧慈祥灿烂,就好像她从未远离。
安静长眠的王昆戴着一副眼镜,身披党旗,躺在万花丛中。她的脚下摆放孙辈送上的花圈,写着“奶奶再见,我们下辈子还要做您的孙儿;想念您,我们的好奶奶。”
整个追悼厅散发一股温暖味道,没有哀乐,只有王昆留给世人的经典歌声。她的家人们似乎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大家,死亡并不是王昆“生命”的尽头,她的歌声还在,她就还在。
追悼会开始后,百余人入场悼念。许多歌迷、亲友和学生泣不成声,令现场气氛渐渐变得凝重。上午11点左右,追悼会即将结束,可现场依然有许多告别者不停赶来,到处能听到隐约抽泣声。
当王昆的遗体在亲属的陪同下,被护送到灵车上,广场上的告别者们自发分成两列,随着灵车缓缓向外移动。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坐在轮椅上来送别王昆。
她颤巍巍站起身,眼含热泪目视灵车远去。她是王昆的堂弟媳,王昆的丧讯传出,她便带领全家入京来送王昆最后一程。
等到人群散去,这位老者特意叫来记者,请求帮他们全家在追悼场馆外拍摄一张照片。她说:“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合影了。”
陈佩斯也带着母亲前来参加追悼会。
他向记者袒露:他并非王昆的学生,但他和王昆渊源甚深,因为他的父亲陈强曾扮演《白毛女》黄世仁一角,与王昆是同事。初次见到王昆,是陈佩斯小学时。
他说:“我一直记得那时的王昆阿姨,她披散着满头白发,嗓门很大。可我年纪太小,看不懂他们在演什么,也不晓得他们哭什么,笑什么,只知道我爸在台上。”
陈佩斯长大后,王昆曾和陈强建议,让陈佩斯子承父业,出演黄世仁,但陈强拒绝了。
王昆去世前一年,陈佩斯曾邀请王昆来看他的演出,遗憾的是,那次二人未能抽出空闲私下见面,让陈佩斯懊恼不已。
李双江是王昆的学生之一。他双眸通红地告诉记者:王昆很关心部队新一代青年,常去解放军艺术学校讲课,哪怕年纪已高,可只要学校邀请,她肯定会到。
李双江强调:“王昆老师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家,我们会沿着她的路,继续走下去的。”
谭晶为第四代“喜儿”的扮演者,同王昆亦很有缘分。她向记者回忆当初王昆指导她排练的情景,一度忍不住悲伤情绪,哭成‘泪人’:“那时,王昆老师的脚肿得特别厉害,但她还是强撑来现场指导我们……她好像不知疲倦的年轻人,每当我们劝说她去休息,她均会担心休息会浪费时间,非要在旁指导我们……我希望能将老师的艺术精神传承下去,或许这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除此外,还有宋祖英、龚琳娜夫妇、李玲玉等人也低调现身王昆追悼会现场,郭荣、朱明瑛等则纷纷送上花圈,悼念王昆。
王昆走了,但王昆对待艺术的态度、留在世间的经典,却将永远流传下去,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艺术者。
01,一曲经典,她唱了一辈子:她是“喜儿”的第一任扮演者,曾唱哭毛主席
生于1925年的王昆从12岁起,便跟着家人加入革命队伍,时常演唱抗战歌曲。
2年后,她进入“西北战地服务团”,有了更多登台表演的机会。就像前文所言,她的所有作品中,最经典的当属《白毛女》里“喜儿”一角。
1945年4月末,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次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艺术家们齐齐亮相中央党校大礼堂,为中共领导们演绎经典的《白毛女》歌剧。其中,扮演喜儿的王昆尤为出色。
她的歌喉清亮凄惨,好似一瞬间把观众们带回那个满天飞雪的除夕夜,让大家身临其境般与喜儿同悲同喜着。
许多年后,王昆再度回忆起那天,十分激动地表示:“从演出开始到结束,导演等人皆在悄悄观察观众们的反应,为了鼓动我们的情绪,第一幕结束,我们回到后台短暂休息时,导演告诉我们,毛主席来了,朱老总来了,周副主席也来了……台下座无虚席,有很多人,包括陈赓旅长都是站在门口看的……第一幕特别成功,很多人哭了,毛主席也拿着手帕擦拭眼泪,导演叮嘱我们,别紧张,照常演出就行了,但他不知道,实际上我那天并不紧张,可能确实是初生牛犊,不怕老虎,满脑子只想着台词、动作等等,想着怎样按照情景去做……”
演出结束,台下又一次响起阵阵轰鸣掌声。20岁的王昆以自己的努力,成功塑造出喜儿的形象,深入人心。
王昆说,那天,许多观众挤来简陋“后台”看望他们,她的脑子由于过度专注,早疼得快裂了,根本分不清什么首长,仅听到谁问她从哪里来,说她们的戏,叫观众从头哭到尾,简直太精彩。
等到人群慢慢离开,周总理和邓颖超夫妇仍停留在门外。他们向王昆等人送上演出成功的祝贺,邓颖超忽然指着王昆,惊讶叫道:“恩来,你看,那孩子化妆后,是不是很像张瑞芳?”
周总理也仔细瞧了瞧王昆,笑道:“是像,声音非常像。”
王昆不知道张瑞芳是谁,直到很久后,才晓得原来是特别有名气的女演员。
随后,《白毛女》火遍延安,赢得观众们的不断好评。
抗日战争结束后某日,王昆和周总理夫妇到河边散步。周总理很关心演员们的生活,问王昆演绎一场下来,是不是很累,有没有保护措施?
王昆回答:“是很累,演出结束,组织会发放两个生鸡蛋给我们。”
周总理追问:“那不演出的时候没有?”
王昆摇摇头。
周总理继续问其他演员是否有?王昆说:“林白和我一起演白毛女,她上台她有,我上台我有,其余演员一律没有。”
周总理叹息一声,道:“哎,我们现在还处于困难时期,真是苦了你们啊,对不住啊!等将来我们有条件了,肯定改善大家的生活!”
那句话,令王昆记了很久,直到暮年也没能忘记。
新中国成立后,《白毛女》依旧是红透半个中国的经典剧目,不仅周总理曾向外国友人介绍“喜儿”扮演者,而且很多外国人都很喜欢《白毛女》的故事,将它改编成芭蕾舞,到外国演出。
王昆在《白毛女》的故事里,一“走”即是大半辈子。2011年,王昆竭力推动《白毛女》复排,亲自层层把关,只为“在自己‘走’前,想看到拥有当年味道的《白毛女》”。
02,桃李天下,她的慧眼如炬:她拥有一个艺术家的宽广胸怀,是音乐界有名的“伯乐”
除了《白毛女》,王昆还是音乐界颇具名气的“伯乐”,拥有艺术家广阔的胸怀。她培养了朱明瑛、郑绪岚等优秀音乐人才,是许多中国艺术家一生感激的“恩师”。
成方圆说,有一次,王昆问她想不想来东方歌舞团?
她想都没想,直接答应了。进入歌舞团,成方圆才发现,原来这里也存在许多压力。
她是学二胡出身,很多人都觉得她不适合唱歌,可王昆却执意将她留在歌舞团,给了她步入歌坛的机会。
彭康亮的名字在大陆并不响亮,但一提起《龙的传人》,大家肯定耳熟能详,而彭康亮就是《龙的传人》首唱者。
他回忆当时,说:“那时,我正处于毕业阶段,对未来十分犹豫。王昆老师直接叫我去她那里,我就去了。别的同学认为流行歌不用学,美声出身的我的选择叫他们非常好笑,可王昆老师却给了我美声同流行结合的机会,让我演唱《龙的传人》。”
他说,有一场晚会让他印象深刻,不只有民族歌曲,还有中国和西洋的因素。
正是那场演出,叫彭康亮一下子明白:王昆不是在迎合观众,她是在引领那个时代的观众。
郭峰也是东方歌舞团一员,同样是王昆带进去的。多年后,韦唯向记者们透露,那时他们都很羡慕郭峰在团里的待遇,不仅有个人单独的宿舍,而且有独属于他的琴房。
而郭峰,也的确未曾辜负王昆的期望。
1986年,郭峰与韦唯“合谋”,邀请王昆出山担任发起人,举办了一场媒体口中极具里程碑意义的演唱会,程琳、崔健等百名当红歌星联合登场演出,留下无比经典的《让世界充满爱》。
崔健说,正是王昆老师的帮助,方有了他的登台。
王昆不但将崔健的成名曲《一无所有》强调为爱情歌曲,说:“无论音乐如何,歌词皆是在探讨爱情,没有错误”;而且顶住无数压力,硬是给了崔健上台的机会。
后来,崔健感慨:“王昆老师给予我的鼓励,令我印象深刻,也对我的未来发展相当关键。”
大家一致认为,若非王昆,恐怕中国摇滚至今得不到任何发展,仍处于半地下的状态。
可以说,王昆就是一位慧眼如炬的艺术家,她觉得歌唱艺术理应百花齐放,她在世人皆不看好流行乐时,勇敢站出来公开支持流行乐,她是当之无愧的乐坛伯乐。
03,携手一生,她和他的故事:他们并肩走过数十年风雨人生路,不离不弃,共赏“晚霞”
王昆的丈夫叫周巍峙,也是一位名响中国的艺术家。二人相识在延安,携手走过大半生风风雨雨,感情特别深厚。
新中国成立后,王昆和周巍峙均把他们的热情投入各自工作中,聚少离多。
每每提到这件事,王昆的语气里总难免生出几分伤感,她说:“对我们而言,银婚、金婚什么纪念,都和我们无缘,我已记不清,我到底有多少生日节日未和老伴一同度过。”
只记得,周巍峙同她一样繁忙。
某一回,周巍峙冠心病发,住入医院。
医生要求他离院必须请假,恰巧周巍峙收到一个通知,道是某个会议必须由他亲自到场传递文件。
周巍峙赶紧向医生请假,又怕医生不准,便撒谎说自己只出去一个小时。
结果会议开了整整3个小时,周巍峙回到医院,宛如犯错的小孩,低头站在医生面前,任由医生批评他:“你怎么能不遵守医院的规矩?如果人人都和你一样,那我们医院岂不是放羊了?你知道吗,某个领导就是周末请假回家,在家中去世的!你们官大,医院控制不了,可你们要是在外面出事,我们医院也承担不了责任啊!”
周巍峙的脾气很好,医生说什么,他也不回嘴,乖乖点头称是。听到医生这么说,他暗自嘀咕一句:“那我提前把遗嘱写好,一切我自己承担,不就行了。”
医生无语片刻,继续训周巍峙:“那也不行!你是病人,就要听医生的话!”
周巍峙当面答应,背后则照旧为工作“违规”。医生对他的“看管”愈加严格,周巍峙没有办法,只能改变“策略”,将病房改作“办公室”,时常在病房召开会议。时间久了,别的病友有意见,向医生投诉。
医生去管周巍峙,周巍峙就“义正言辞”地表示:你们不让我出院啊,那我只能在医院开会了,要不然,你们给我批假?
或许正是这样幽默的性格,让周巍峙的身体慢慢恢复健康,有了更多忙工作的时间。
步入暮年后,他和王昆仍未停下四处奔波的脚步,为他们各自的理想努力奋斗着。
王昆说:“我不只一次叮嘱老伴,你千万不能先我而去,哪怕我比你早一天也好,因为老伴的工作比我多太多,我无法准确给他写一个‘生平’啊!”
然而,王昆的“愿望”到底没能实现。
2014年9月,98岁的周巍峙因病去世;同年10月,王昆最后一次登台演唱老伴周巍峙昔年作为“总指挥”之一的《东方红》歌曲《农友歌》,没有人知道,那一刻,王昆会不会想起数十年前,她和丈夫一同参与完成经典史诗作品的一幕幕场景,会不会在心底无比怀念故去的丈夫。
月余后,89岁的王昆紧随丈夫的步伐,也与世长辞,那一次舞台,成为王昆留给世人的“绝唱”。
参考资料:
《“白毛女”王昆追悼会举行 李双江、宋祖英等参加》
《今晨王昆追悼会 谭晶郭峰等学生亲友用歌声送别》
《《白毛女》中“喜儿”的第一代饰演者王昆,开拓了中国民族唱法》
《策划:“伯乐”王昆与她提携过的大牌歌手》
《周巍峙 王昆:风雨人生路 携手唱晚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