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数代人的努力后,宋代的经济、文化各方面在徽宗皇帝在位期间发展到了巅峰。表面的繁荣,更令赵佶虚荣心大盛。为了歌颂盛世升平景象,徽宗特意成立了大晟府。

大晟府的创立虽然与徽宗的个人爱好有极大关系,但它的的确确是中国音乐史和词史上的盛事。

周邦彦最有名的十首词(北宋词人周邦彥写了十四个字谄媚蔡京)(1)

一脸雍容的宋徽宗

大晟府是宫廷乐府,负责颁布乐律、教习音乐、修正乐律,编辑调谱制声律,制造乐器、制撰文字的专门国家机构。周邦彥曾经担任过大晟府提举官,后代词评人曾提出了“大晟府词人”的概念,甚至将周邦彥视为大晟词派的领军人物。

大晟府,本来就是为政府歌功颂德的专门机构。历任大晟府提举,都非诤臣直臣,蔡攸与杨戬更是知名的佞臣。周邦彥不愿意同流合污,沦为政治工具。所以,在任上采取了不合作、明哲保身的态度。

呆若木鸡的周邦彥

徽宗皇帝好大喜功,许多地方官为迎合其虚荣心理,不断制造祥瑞,上报祥瑞。从大观二年开始,全国各地先后有庐州雨豆,汀怀二州庆云现,乾宁军、同州黄河水清三次的异事,陕州、岚州黄河清,虔州芝草生,蔡州瑞麦连野,河南府嘉禾生、野蚕成茧,相州野蚕成茧等等不一而足的祥瑞现象发生。

龙颜大喜的徽宗命蔡京暗示周邦彥,希望周邦彥作首马屁词,以便使天下共唱,万世流芳。

哪知,周邦彥借口“某老矣,颇悔少作!”为由婉言拒绝。(据周密《浩然斋雅谈》载)据《清真先生文集序》记载,晚年的周邦彥“学道退然,委顺如命,人望之如木鸡。”学者认为,周邦彥之所以变得“呆若木鸡”,完全是因为他在经历了党争的波涛之后,不敢随便乱说话了。

周邦彦最有名的十首词(北宋词人周邦彥写了十四个字谄媚蔡京)(2)

其实,周邦彥的仕宦并未受北宋末年党争的影响,因为他并没有在政治上站队,当然也不会有站错队的事情。婉拒蔡京,是因为他从前写过一首诗狂拍蔡京马屁,为士林所笑。晚年的周邦彥觉今是而昨非,不愿意再去阿附权贵。

关于周邦彥献诗的记载,始见于宋《西清诗话》,原书已佚(《西清诗话》为蔡京季子蔡絛所作,因此,周邦彥献诗之事的真实性毋庸置疑)。《苕溪渔隐丛话》转引其中内容道:“周邦彥美成上家公生日诗云:‘化行禹贡山川内,人在周公礼乐中’,时称警策”。

周邦彥向权贵蔡京献诗是事实,但关于献诗的性质却一直充满了争论。

多数人以为,这两句诗只是泛泛之言,随便献给哪位权相都可以,所以这只是逢场作戏之作而已,当不得真;有人却认为,献诗说明周邦彥人品有问题,“用颂天子之词谀蔡京,是有过于潘岳远拜路尘,清流为之齿冷的行为”。

周邦彦最有名的十首词(北宋词人周邦彥写了十四个字谄媚蔡京)(3)

美男潘岳

潘岳、字安仁,历史上著名的美男,“貌若潘安”说的就是他。在其仕宦不显之时,曾作《闲居赋》自励道“览知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表示自己绝不会不义而富贵。可是为了攀附权贵贾谧,每当贾出行,潘安与石崇望尘而拜。这种趋赴权势的行为与其所标榜的洁身自好相去不啻千里,因此被人讥讽道:“高情千古《闲居赋》,争知安仁拜路尘!”

古往今来,人们都是嘴上说一套、行为却是另一套,文人奔竞于权门是种常态。文学更只是苦闷的象征,将其视作精神超越的方式就可以了。至于作者表现出的言行相悖,无足惊诧!

北宋末年蔡京父子权倾中外,能巴结上蔡京,从此就会仕途坦荡,平步青云立可待矣。年轻热中功名的周邦彥,为了仕途进步,写诗去巴结奉承蔡京也可以理解。

周邦彦最有名的十首词(北宋词人周邦彥写了十四个字谄媚蔡京)(4)

圣人周公

人们讥讽周邦彥,是纠结于周诗中“人在周公礼乐中”句。须知周公者,绝不是专颂天子之辞。如果是,曹操就不会在《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句了。所谓“化行禹贡山川内”,是指在蔡京为相期间,教化大行于九州之内。此一句明显是谀词,但这种例行文字根本当不得真,蔡京不是周公,北宋末年内忧外患,民变蜂起,说教化大行,则是赤裸裸的打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