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一种怀疑感,会觉得自己目前的身份不是最好的,也会觉得自己的身份是有落差感的。其实很多东西是一种骨子里面带过来的,或者说是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所影响到的。人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就是有自知之明。

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在看待很多事情上会看得比较透,也会看得比较开,那么在事情的处理上就不会扭扭捏捏,就会义无反顾去做应该做的事。不少人也会说身份是要有匹配感的,而匹配感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认知。

自我认同感具有哪几种水平(所谓的身份匹配感是什么)(1)

一个富豪和一个穷小子见面,如果这个穷小子没有什么思想,没有什么才华,那么富豪也不会过多去跟这个穷小子交往和沟通。如果穷小子也没有一个点能够突破富豪的边界,那么两个人的对话就不是对等的。之前看过一部电视剧《我1997》,高建国去富豪李健盛家做客,两个人侃侃而谈,高建国虽然还是个穷小子,但是表现出来的从容和淡定,让李健盛刮目相看。所以两个人相谈甚欢,李健盛看到高建国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人与人之间的吸引是有磁场的,这个磁场会让两个人感受到那种舒适感,或者感受到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们不要求自己能够获得什么,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自己是否努力过?自己是否奋斗过?自己是否斩钉截铁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自我认同感具有哪几种水平(所谓的身份匹配感是什么)(2)

时光匆匆,很多事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而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会发现素质的教育太重要了,相处的那种舒适感也太重要了。我们不喜欢一个人,就是骨子里面透露出一种不喜欢,这个东西会散发出来的。如果是真的喜欢,那就真的喜欢,会把身上很多的缺点都抹平了,就不会去过多猜想和猜疑。

身份的匹配感如何去获得自我的认同呢?一方面存在于自己的认知思维模式,另外一方面存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

从认知思维模式角度考虑:比如之前选择的朋友是酒肉朋友,现在选择的朋友是不是要更换一下。现在见面是不是要少喝酒吃肉,多谈点梦想、理想以及如何赚钱?那么这就是一种观念的改变,一种认知的突破。人只有在突破自己原有模型,重新建立新的模型时,整个人的状态会发生改变。日常所见,一个人一段时间不见面了,发现对方的认知高度上升了几个段位,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改变。那么此时此刻就会在自我的身份段位上重新建立一个思考维度。

自我认同感具有哪几种水平(所谓的身份匹配感是什么)(3)

从个人的内心感受角度来考虑:现在处在一种位置上,自我是否满意?如果满意了,那就会感受到幸福的感觉,如果不满意了,就会要求自己不断上进,不断去突破。比如现在去参加一个慈善晚会,里面很多的人物都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此时的自己是否可以跨越阶级的考虑,而去和他们进行平等式对话?这种平等式对话更多是来自于心理层面的,而不是表面光鲜上的。当觉得自己的内心非常享受这种感觉,那么这种感觉就对了,就要觉得自己的身份能够匹配到当前的这个场。

我们这一生,会有很多的身份角色,在工作上有工作的角色,在朋友间有朋友的角色,在家庭有家人的角色。比如教师、医生、律师、闺蜜、兄弟、父亲、儿子等等很多的角色身份。每增加一种身份,其实就是对当下的自己提升了一种段位。因为身份赋予的背后有责任和担当。

愿我们不论自己的身份是什么,都要感谢当下自己的身份。底层式的自信是一种无条件的自信,可以让自己能够匹配到更多的身份认同感,当更换一种思考方式,那么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通百通。

,